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1-15 來源:互聯網
7月16日,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院長、教授,國家農業
農藥:一成在殺蟲
逾八成污染了水和土壤
當前,對食品安全構成威脅的主要有三個方面:一個是藥物殘留、重金屬等有毒有害物質,另一個是食品中微生物和生物含量的超標,第三是加工過程當中的攙雜使假,這是老百姓*關注的問題.
造成這些問題的主要原因,一是環境污染,江河湖海的水體,都不同程度的受到污染;二是農藥不當使用,為了產量拼命施肥.我國至今是農藥使用**大國,國家官方統計顯示,每年的農藥使用量是130萬噸,有學者研究表明,這其中只有10%的農藥是在殺蟲治病,80%以上的農藥是污染了我們的水體和土壤,很多劇毒農藥國家已禁用多年,但仍然有人因其價格低、毒性大在偷偷使用.這使得土地環境本身出現問題,農產品長出來就這樣那樣地超標.
另外就是違規使用添加劑和違法添加物質,現在報道出來一些案例都是違法添加.如瘦肉精、蘇丹紅、三聚氰胺等.
改善現狀,國家又有很多糾結.目前,我國農業仍是傳統的一家一戶的小農業生產方式,要讓每個農民都懂得怎么去規范用藥,是巨大的挑戰;而相應的監管要實現全覆蓋,也是一個大難題.另外,加工經營高度分散,我國共有食品生產企業45萬家,其中80%以上是10個人以下的小企業、小作坊,各種認證、各種生產標準和要求很難落實到位,甚至連廠房的基本潔凈度都可能不達標.
食品安全問題要理性分析
面對這么多的食品安全問題,大家要理性分析理性看待.
羅云波表示,食品的不安全是**的,食品的安全是相對的."任何措施都不能完全杜絕食品安全事件的發生,因為食品安全事件可能發生的點是意想不到的,所以從理論上講,****安全的食品是沒有的."羅云波舉例,鹽我們**需要,但吃多了,就會有問題;水要喝,但水喝多了也會發生水中毒."但這絕不能成為食品監管部門、生產者發生食品不安全事件的借口."
同時,公眾應合理地期待國家的食品安全水平.羅云波認為,當前我國正處在社會轉型期,經濟、社會條件都需要一個發展的過程,"我們有多少錢,辦多大的事情,不是說中國人的命比外國人賤多少,為了我們的安全,為了子子孫孫的安全,我們要理性地循序漸進的,一步一步地來提高我們的食品安全水平."
據羅云波介紹,從農業部、衛生部的檢測結果來看,老百姓的基本消費安全是有保障的,大家可以放心地吃.很多外國朋友,每次來中國來都非常欣喜和激動,盼望著到中國來,就是來吃一頓.
讓政府陷"信任危機"
食品行業中介組織發育不完善,是國家應下工夫改變的狀態.羅云波介紹,目前我國所有的檢測機構都是政府的,跟部門形成利益共同體,往往做到公正客觀快速都是問題.而國外大量的是第三方,政府只是購買它的服務,它跟企業聯合在一起,企業委托他們把關,一旦出了問題,他們有連帶責任.
第三方機構的缺位已使政府處于尷尬境地.
羅云波介紹,北京曾出現一個案例:一個10來歲的小學生,從市場上買了十幾個蘑菇,拿驗鈔票的儀器簡單檢測,發現有熒光.記者馬上報道說,北京市場上97%以上的蘑菇都使用了熒光增白劑,一時蘑菇無人敢買.政府相關部門連夜從賣場、批發市場、生產基地取了幾百個樣品,檢測結論跟小學生完全相反.但公布后,市民根本不信.一家網站還對此作一次投票,讓網民投,是相信政府,還是小學生?竟然只有8人投票給政府,成千上萬的人投票給小學生."那8個人很可能還是作檢測的那幾個人."*后專家解釋說,小學生測的蘑菇,是沾了包裝紙上的熒光增白劑,而蘑菇本身更不需要熒光去增白."如果當時有第三方的檢測機構出來說話,我想老百姓就沒什么好說的."羅云波認為.
再就是行業協會,我國現在的食品行業協會大都成了某些領導同志"發揮余熱"的場所.行業協會不能很好地在行業中做到行業自律、建立行業誠信等.本來行業自身要解決的問題,結果都壓給了政府.
羅云波舉例,產品要漲價,政府就來找企業,企業一旦漲價成功,老百姓抱怨的是政府,目前尚沒有一個機制能讓消費者覺得漲價有理.這次牛奶的生產標準問題炒得沸沸揚揚也是這個原因.
美國的行業協會,可以跟消費者對話,也可以跟政府對話,制定行業規則,清除行業當中的"害群之馬",也可以在行業出現危機的時候,救助行業.在產品要漲價的時候,行業協會就出面跟消費者對話,講明理由,達成共識,在行業發展過程中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 記者 王 凱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