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1-15 來源:互聯網
"時代不同了,如今農村靠養豬貼補家用的人越來越少了,農民們寧可外出打工、種棚菜也不愿侍弄豬仔!"有著20年養豬、豬販經歷的農民李洋每天開著三輪車奔走于鄉村養殖戶之中.近一段時間,
"散戶"踏空成常態
"市場豬肉越來越漲價,這邊毛豬越來越難收.養豬戶流失的太多了,賣豬的越來越少."7月8日,新民市三道崗子鄉農民李洋看著高企的肉價,既著急又顯得力不從心."現在農村養豬戶逐年遞減.到今年春天,在農村我發現不少豬圈都拔掉了,有的村全村養豬的就剩下十幾戶."
"唉,現在的肉價這樣高,可農民還是不想養豬……"李洋說.當天記者在三道崗子鄉看到,一些村莊原本養百來頭豬的欄舍里現在只養了七八頭豬,絕大部分已經空了出來.
"村里養豬的人確實少了."該鄉馬虎山村養豬戶趙宇表示,村里許多住戶院子里的豬圈早就閑置了.據他了解,全村二三百戶人中也是僅有十幾戶還養豬."而就在兩三年以前,村里幾乎家家戶戶都會養一兩頭豬,賺點錢以補貼家用."
近幾年來,由于單個養豬戶缺少信息,一直被動地受市場價格左右,得到的實惠相對較少.豬養得多,價格就下來了,養豬戶只好大量減少養豬的頭數,或干脆宰殺母豬.一旦價格漲上來了,
在家養豬 不如外出打工
多年來,李洋的生豬賬本是:"無論是價格平穩的年份還是現在價格飛漲的階段,每頭生豬養殖利潤都在五百元左右.若把生豬價格狂跌這樣的時段算進去,300元還沒把握.當然,這其中包括了人工成本和對養殖場所投入的損失……如果將5-10年作為一個周期,那養豬戶所獲得的凈利潤平均每頭豬大概只有二百元!"
多年來生豬價格始終擺脫不了周期性大漲大跌的循環.由于農村散養飼養技術和衛生條件跟不上,生豬的成活率也就在70%左右.李洋的姐夫孫世龍曾經開過養豬場,"今年,我本想多養些豬的,但豬仔的價格太高,今年獸藥上漲了20%多,每養一頭豬光獸藥就得花四五十元.豬的主要飼料玉米、稻谷等價格都上漲了30%!"
孫世龍給記者算賬說,"外出在工地做工**可以賺150元,一頭豬仔養出欄需要將近半年的時間.就算半年出欄30頭豬,也只賺到一萬四五千元.但如果這半年能夠做100天小工,賺的錢比養豬還多,何況做小工還不要成本、不擔風險、也不要什么技術.今年新民的蔬菜收成好,僅一棚辣椒就能掙2萬多,養豬擔驚受怕真是劃不來."
規模養殖正在興起
在新民市養豬"散戶"退出的同時,規模化養殖逐漸興起.記者從新民市畜牧部門了解到,目前在新民市先后有正大集團等多家知名養殖企業進軍農村養豬業."這幾年來,家庭式散戶養豬銳減,但幾百頭、幾千頭的中小規模養豬場是越來越多."新民市政府相關負責人介紹說,新民市為了扶植養殖行業,"十二五"期間,將依托公主屯鎮養殖基地建立遼寧省仔豬基地,年可產生豬13萬頭.
此外,新民市從財政中每年拿出一筆錢對大型畜禽企業、養殖小區、養殖戶進行補貼.新民市宏祥養殖合作社總經理韓樹果表示,豬肉漲價導致養豬模式、養豬產業的建設問題暴露出來了,中國的棚菜、水果產業已經進入了產業化、規模化了,但農村生豬養殖基本上還停留在自然的狀態.現在當務之急的就是要做好宏觀調控工作,在生豬收購價格上和飼料供應上給予適當的保護和補貼.同時,有關職能部門要定期發布市場信息,狠抓規模養殖大戶的扶持工作,幫助生豬養殖戶擴大規模,同時盯緊畜禽疫病防治.
記者 李欣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