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1-15 來源:互聯網
打破砂鍋
地溝油產業不僅沒有消失,如今甚至還從小作坊走向了工業化和精煉化,而從加工窩點抽取的樣油送到國家食品質量安全監督檢驗中心檢測后,結果顯示符合食用植物油和食用動物油的一般指標要求.請關注--
早前,有關媒體通過暗訪發現京津冀一些地溝油加工窩點已經基本形成了較為完整的產業鏈,且生產能力驚人,僅暗訪的幾家窩點日加工能力合計已近百噸.這些地溝油加工窩點將泔水煉成地溝油過濾后成為清澈的色拉油,并通過"地下渠道"不斷流向食品加工企業、糧油批發市場,甚至以小包裝形式進入超市.而從加工窩點抽取的樣油送到國家食品質量安全監督檢驗中心檢測后,其結果顯示這些樣油符合食用植物油和食用動物油的一般指標要求.
實際上,自地溝油事件被披露以來,衛生部以及各地方政府多次出臺食品衛生的整頓方案,但地溝油產業不僅沒有消失,如今甚至還從小作坊走向了工業化和精煉化,地溝油也堂而皇之地繼續出現在人們的餐桌之上.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讓地溝油加工屢禁不止?在走向"精加工"之后,如何才能鑒別地溝油呢?
地溝油今非昔比
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王世平教授接受筆者采訪時表示,地溝油產業的暴利是其十余年來不斷發展的原因.
日前,經濟學家郎咸平發表評論指出市場上食用油的價格是1噸6000塊,而地溝油的成本,大概也就是300塊錢,整個地溝油行業一年的總利潤要達到15億到20億元,超過整個廣東省制造業的利潤總和.而據有關媒體報道,每加工一桶(約180公斤)毛油再加上精煉成所謂的食用油,成本才100多元,而售價可以達到五六百元,每公斤的售價為3元左右.按此計算,每生產一噸地溝油,可以獲利2000至2500元.
據王世平介紹,地溝油的主要處理過程是撇油、脫色、過濾以及提純,這些工藝簡單有效,普通家庭小作坊即可完成.針對地溝油因處理酸度而成本過高的說法,他表示,降低地溝油中的酸度,小作坊都有自己的土辦法,比如直接加碳酸氫鈣中和酸,能夠以較低的成本解決酸度問題."廣闊的利潤空間、簡單的加工工藝,這就構成了地溝油地下加工的基本條件".
對于精煉化會不會增加地溝油的生產成本,北京市科學技術研究院副院長、北京理化分析測試中心主任劉清珺說道:"現在地溝油的加工工藝體現的并不是一種高技術,也沒有太復雜的工藝和很高的成本,大部分都和正常的油脂生產加工工藝差不多,只不過可能對工藝的要求更高.比如說在去味的環節,正常的油脂可能要經過2-3個小時的處理,而地溝油就經過更長時間的處理,去味就能比較徹底.其實,關鍵還是在于生產原料的差別,我們平時吃的油是從大豆等原料榨出來的,而地溝油的原料則是從餐館里流出來的."
檢測技術仍需繼續探索
曾有專家宣稱鑒別地溝油的難度不亞于哥德巴赫猜想,劉清珺在接受筆者采訪時也表示目前地溝油的檢測技術并沒有新的進展."從加工工藝看,地溝油在精加工過程中脫水比較徹底,去離子化程度也比較高,酸價平衡也處理了,并且還用230攝氏度低真空的技術將不同凝固點的或不同汽化點的物質去掉了.因此,地溝油的精加工實際上把我們已知的一些指標性物質和有毒有害物質都已經去掉了.面對按照嚴格的精煉程序生產出來的地溝油,電導率、凝固點等檢測方法就會失效.當然地溝油加工程度也并不一樣,粗加工的話,一些檢測方法都能取得一定的效果."
王世平也表示傳統的檢測方法只能抓住地溝油中的某個特性,單靠一種檢測方法進行檢測判定是有誤判風險的,到目前還沒有通過單一地檢測標準能有效檢測不同來源的地溝油以及摻入地溝油的比例.而*常見的通過酸度檢測地溝油的方法,也因為碳酸氫鈣等堿性物質的加入而失效.
"地溝油檢測技術并不是短期就可以解決的問題,"劉清珺說,"我們也承擔過相關的課題,我們研究的紅外鑒別方法在技術上可以實現,但是由于這種方法需要建立很強的準入機制,每一個準入的油都要建立一個紅外譜庫,實施起來可能難度會比較高."
如何
據悉,日前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再次聯合下發通知,正式將包括地溝油等廢棄動物植物油生產純生物柴油,納入免征消費稅的適用范圍.全國生物柴油行業協作組專家寧守檢在接受有關媒體采訪時表示,出臺這個措施是為了防止地溝油流入食品行業,鼓勵企業將這些廢棄動植物油轉化為工業用油.但劉清珺指出這個措施"不太現實,因為地溝油*終的利潤要比生物柴油的利潤高一半左右."
而據相關媒體報道,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教授鄭風田曾建議,"必須要管好餐飲業的出口,讓餐飲垃圾強制統一規范收購處理,統一供給生物燃油加工企業.當然政府部門應該給餐飲企業一定的補助費用,*少要高過地溝油生產者,讓地溝油生產者拿不到餐飲垃圾."
針對目前提出的各種對策,劉清珺則表示要想通過國家補貼、國家標準或其他國家行為來控制地溝油的流向比較難找到抓力點,加強對加工廠商的直接監管可能比在其他環節入手更為有效."監管者的責任其實落在更基層、更末端的部門,但基層部門往往由于人力、財力或者技術手段等各種原因在監管能力上也更欠缺."(吳旖旎 李耀宇)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