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1-15 來源:互聯網
關于
兩周前的**,有個記者打電話來問:"是否知道廣州奶協王丁棉和內蒙古奶協那達木德相互喊話?"又問:"南派、北派,你支持哪一派?"因是熟人,就據實相告:喊話內容知道了;至于"支持哪一派",輪得到我"支持"嗎?在下只想"打打醬油"(網絡用語,"路過"、"飄過"之意),其實也只能"打打醬油";講到"南派"、"北派",此言差矣,如果說是"廣東乳業"或"內蒙乳業",可能還比較接近實際,比如那達木德就代表不了除內蒙古兩大家之外的其他北方乳品企業.
說是"打醬油",腦子卻沒法"關掉",幾天下來,漸漸有了一些想法--
利益訴求的"過度包裝"
有不少聲音斥責那達木德(更多一點)和王丁棉(少得多),我感到多數都沒能講到點子上.
現在已經是利益主體多元的時代,不同利益主體,或直接出面或通過代言人在公共平臺上作利益博弈,實屬正常,也正當--只要這種博弈在法律、法規框架之內,在尊重社會公序良俗的前提之下進行.他們兩人都是穿好了所代表"球隊"的"球衣"出場的,他們怎么講,是他們個人及其身后的利益集團的事,至于怎么聽,各人可有各人的聽法.
我的聽法是"直取茶葉".茶葉,尤其高檔茶、禮品茶,如今都是大盒套小盒,里頭還有一個鐵罐罐;或大袋套小袋,到頭才見一個塑料袋.罐里、袋里其實只有"一撮撮"茶葉,一般也就50克左右,甚至25克.現在商界人士講話很少不經過專業策劃、精心包裝,鮮有不"過度包裝"的,而實際想推銷的也就"一撮撮"--講得再多、再漂亮,核心只是"一撮撮"利益訴求.當然茶葉不同(也一定不同),有綠茶、紅茶、白茶、烏龍、普洱等等,這恰好對應"利益訴求的多元化".
"哨子"是怎么"吹"的?
回到國家標準問題,不同的市場主體(可能還要加上他們背后的地方政府)都希望推銷各自這"一撮撮"或那"一撮撮"的利益訴求,力爭其利益在國家標準中得到*大保障,同時盡量限制和縮減競爭對手的利益.關鍵在于,從公共管理的角度出發,我們的國家標準究竟為什么而制定.按照現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標準化法"的表述,是"為了發展社會主義商品經濟,促進技術進步,改進產品質量,提高社會經濟效益,維護國家和人民的利益,使標準化工作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發展對外經濟關系的需要".
很明顯,**,標準必須"促進技術進步,改進產品質量",必須著眼于引導產業發展,而不是僅為維護現狀,特別是維護與產業發展趨勢背道而馳的落后態勢.第二,"維護國家和人民的利益",國家標準的制定或修訂,不能只求行業內企業利益的平衡,特別不能只求擺平行業內幾個領頭"大鱷".因為市場主體不只是生產者(包括產業鏈上所有的相關成員),還有廣大的消費者.第三,國家標準必須"適應發展對外經濟關系的需要".中國經濟已經融入全球經濟整體之中,試圖以國標來保護落后產業是越來越難了.嬰幼兒家長們無可奈何地"用腳投票"--買高價進口奶粉,突出表現了消費者對于國內乳制品業的信任危機.
球員上場就是要把球打進對方大門,并力保本方球門不失,在場上有點磕磕碰碰、耍點小動作,間或來個把大動作并不出人意料.要保證比賽公平有序地進行下去,關鍵要看場上裁判.關于生乳的"GB19301-2010"標準,居然有這么多方面(各地的企業,業內專家學者,還有眾多消費者)提反對意見,那我們就不能不問:"裁判",也就是政府相關管理部門當初的"哨子"是怎么"吹"的,他們究竟應該如何"吹"才對.這才是今天這場生奶國家標準爭論的要害所在.
新國標的參與制定者、西部乳業協作會的魏榮祿說,在2010年初的專家組會上,蛋白質2.95g/100g和50萬/mL細菌總數的標準,"根本沒有人反對",形成統一意見稿后,就報送衛生部了;但到4月新國標網上正式公布時,竟然變成了目前的低水平!事后衛生部解釋說是"協調的結果"."協調"一詞,在漢語詞典里大體有兩種釋義,一為"配合適當",作形容詞,二為"使得配合適當",為動詞;但在我們的機關文化中,"協調"這個詞看來有豐富得多的釋義,學問深奧.人們很想知道,衛生部當初是怎么"協調"出"國際*低水平"的?也想知道,衛生部自己是怎么給"協調"的?是誰(哪個部門或哪個地區)用了什么招把衛生部給"協調"了?
"GDP至上綜合征"癥候群?
我們的許多地方政府已經成了區域經濟活動的主體,甚至直接成了市場活動的主體,同時也沒放下社會管理者的身份,這種集"裁判"和"球員"于一身,還兼任"體育經紀人"(負責"協調"關系)的"三位一體",正是眼下"GDP至上綜合征"的癥候之一,從"GB19301-2003"到"GB19301-2010",標準不升反降,是不是也與這個癥候群有關?
不過話得說回來,有些地方政府的思路還是十分清晰的,東部沿海不止一個地方的政府相繼出臺了有關原料奶的地方標準或地方收購標準,規定得比2003標準更嚴格,有些還根據國際乳品工業發展趨勢,增加了新的控制指標,既保證奶類食品安全,也推動本地區乳品業健康向上.只有不僅在口頭上,政府在行政行為上也落實科學發展觀,許多問題才可能解決好.
應該說,這次由兩位代表人物隔山喊話引起的民眾"圍觀"多少還是起了作用的,**全民又"惡補"了一堂化學課,還搭上了微生物學的內容;更重要的是,從2010年開始,"處江湖之遠"的各種意見終于得以上達"居廟堂之高"--農業部回應說正著手制訂生乳分級標準,衛生部也說要對乳品國標實施情況進行跟蹤評價,并據此對標準作進一步修訂完善.希望這兩位"裁判"能動真格,不說別的,就那些"圍觀"的、"打醬油"的,也"傷不起"啊!(沈建華)
(作者為上海市政協常委、市政協環境資源委員會副主任)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