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1-15 來源:互聯網
食為天下先,
2010年10月,財政部聯合商務部**在上海、大連等10個大中城市開展肉菜流通追溯體系建設試點,今年在總結試點經驗的基礎上,又增加了天津、濟南等10個試點城市。
中國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張正河接受記者采訪時說,這一系統應用在流通領域,由于可以精確定位責任主體,故意制售有害食品的不法分子也不敢肆意妄為,經營者出于自身利益考慮也會嚴格把關,“但更多的是震懾作用,提升百姓的消費信心。”
肉菜有了“身份證”
“肉菜與百姓日常生活關系*為密切。目前肉菜生產、流通組織化程度低,技術水平落后,管理難度大,經營主體責任難以落實,安全隱患較多。”張正河告訴記者。
據了解,通過信息化的手段,加強對流通節點和經營主體的責任控制,在建立肉菜追溯體系的農貿市場,每一斤肉、每一葉菜都有了自己的“保險單”,通過掃描購物小票上的追溯條碼,就能查到農產品的產地、上級批發商和下端零售商,一旦出現食品安全問題就可以快速逐級排查,為消費者的菜籃子加上一道“安全鎖”。
商務部有關負責人介紹,目前南京、杭州、無錫的批發、零售環節已經開始試運行這一系統,凡進入市場批發商和零售商都得通過IC卡交易。在完成交易后去結算中心結賬,IC卡就相當于是銀行卡,電子秤就好比ATM機,每次打印的小票就好比是農產品的“身份證”,記錄了農產品從菜地和屠宰廠走到餐桌的全過程。
據悉,追溯體系是利用信息技術使各個流通節點的信息互聯互通,形成來源可追溯、去向可查證、責任可追究的安全追溯鏈條。拿豬肉來說,每批次豬肉的電子購銷憑證上都有如下項目:供貨商、進貨商、到達地點、品種、數量、日期等信息,以確保每批次豬肉帶著這些信息進入正規市場。追溯體系可以實現正向可查詢,逆向可追溯。
消費者購物小票上則會顯示出以下項目:生產基地、農產品追溯碼、產品名稱、重量、單價、總價等信息。通過撥打咨詢電話或通過電子終端隨時都可以查詢到農產品相關信息。
記者在財政部、商務部今年2月聯合發出通知上看到,肉菜追溯體系試點任務主要包括:建立肉類蔬菜流通追溯管理平臺,按照統一的技術標準,匯集各流通節點信息,形成互聯互通、協調運作的追溯管理工作體系,主要承擔信息存儲、過程監控、問題發現、在線查詢、統計分析等功能;建立流通節點追溯子系統,按照統一的數據傳輸格式和接口規范,與城市追溯管理平臺連接,采集肉類蔬菜流通追溯信息,規范各個環節交易流程;探索適用的追溯技術手段,主要推行集成電路卡(IC技術,采集、記錄、傳輸每個流通節點的信息,將各經營節點的信息相關聯,形成完整的肉類蔬菜流通信息鏈條。等等。
這份通知上還明確,專項資金支持重點是:追溯管理平臺建設,主要包括數據庫環境建設和相關軟件的開發、安裝與測試,必要的服務器等硬件設備的購置,機房建設和網絡租用,相關法規標準的制定等;流通節點追溯子系統建設,主要包括對批發、屠宰、零售、團體消費等流通節點進行相應的信息化改造,為各節點統一開發相關軟件,配備必要的電子結算、電子秤、信息采集及傳輸等硬件設備。
肉菜追溯體系已發揮作用
今年發生的“瘦肉精”事件讓追溯體系大顯身手。事件發生之后,職能部門順藤摸瓜,很快找到了涉事“瘦肉精”的發源地。
中國農科院農產品質量安全研究室主任楊曙明表示,肉菜追溯體系確實在應對“瘦肉精”事件中發揮了作用,凸顯了肉菜追溯體系的作用和威力,應當積*部署,大力推進。
據商務部市場秩序司有關負責人介紹,目前在建的中央和城市兩級追溯管理平臺已有一部分建成,各試點城市按照統一采集指標、統一編碼規則、統一傳輸格式、統一接口規范、統一追溯規程的要求,在176個屠宰企業、100個大型批發市場、3000多個標準化菜市場、1400多個大中型連鎖超市、4400多個團體消費單位開展了追溯試點。
這位負責人表示,打造正向可查詢、逆向可追溯的肉菜流通追溯體系不僅使消費者獲益,農民的權益也可以得到保障,因為這一系統可以在數分鐘內迅速追溯到發生問題的產品的批次和產地,便于精確定位、專項整治,避免行業內其他經營者受到波及。
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所產業與區域經濟研究室主任、研究員張元紅接受采訪時說,可追溯體系對于食品安全來說是非常關鍵的一環,當前農產品的生產者和消費者往往距離遙遠,地方政府和生產者提高產量的動力遠遠大于控制質量的動力。但如果農產品可追溯,將在一定程度上強化地方政府以及生產者的責任意識。
“建立肉菜追溯體系無疑是好的,但它作為媒介工具,只能負責傳遞信息,并不能辨別信息的真偽。而恰恰我國很多食品安全問題暴露出的*大監管漏洞在于生產源頭,如果從源頭下來的東西就有問題,那么即便信息傳遞平臺建得再好也是于事無補。”張正河說。
專家也表示,長期以來,我國肉類蔬菜生產和流通的組織化程度低,技術水平相對落后,導致監管難度大,安全隱患多,相關環節責任約束不力,追懲機制缺失。專家建議可以從大宗食品、規模化的企業入手,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建立完整的肉蔬流通信息鏈條和責任追究鏈條,保障肉菜食品的安全生產、安全消費。
成本控制考驗體系成效
在相關專家看來,建立流通追溯體系,可以實現肉菜質量的全過程無縫監管,從根本上保障餐桌安全,但這一體系建設的成本控制也應引起足夠關注。
在商務部組織大規模試點之前,一些地方已經就此進行了初步探索。如北京、廣州等大城市一度推廣食品安全可追溯系統,其中北京推出的“奧運食品可追溯系統”,在奧運會期間廣受好評。
然而,由于這一體系涵蓋的食品價格普遍較高,有的甚至高出普通食品數倍以上,令多數消費者難以承受,幾年下來,不但市場上“可追溯食品”寥寥無幾,而且一些“可追溯系統”的設備閑置、信息陳舊,難以發揮實際的作用。
張元紅告訴記者,“可追溯系統”的高成本導致了“可追溯食品”的高價格,直接限制了消費規模擴大,進而限制了生產經營規模擴大。現在,20個城市進行肉類蔬菜流通追溯體系建設試點,特別要注意控制體系運行的成本。
他建議,財政支持資金應該更加關注流通領域的基礎設施建設,相對減少對生產領域的投入,政府應更多地承擔流通領域的物流基礎設施、市場交易系統、信息化采集系統的建設,緩解生產、流通企業的壓力,以真正實現肉菜產品“保質”、“保供”、“保價”。
張正河表示,肉菜追溯只是一種事后追究制度,應該加強農民及企業的食品安全和標準化生產的意識,提高企業對該制度的認知度;目前國內農業生產經營者較為分散,建議建立農業合作社和農產品收購站,進行統一收購和管理;建立明確的追責懲罰措施,才有利于該制度的順利實施。
不過,商務部有關負責人也表示,我國建立追溯體系的硬件基礎薄弱,肉菜經營集中度低,包裝化、品牌化程度不高;從業人員素質不高。此外,系統建設中需要鏈條中各部門和企業的配合,尤其提高一些不規范的經營主體的參與積*性依然是難題。另外,小農經濟的農業基礎,讓源頭控制還存在盲點。在全國范圍推廣之后還要配套相關執法機構,發現問題及時查處。
他山之石
德國:吃壞肚子,找食品警察
德國雖然食品安全問題不多,但如果懷疑食物出了問題,民眾可以隨時撥打德國聯邦消費者保護、食品與農業部設立的24小時免費的投訴電話。馬上會有“食品警察”上門采樣,并及時送到權威機構進行檢測。結果會在**時間告知舉報者,如果真是食物的問題,相關部門就會立即處理。
日本:可環環追溯責任
日本對所有農產品實施可追溯管理模式。必須記錄米面、果蔬、肉制品和乳制品等農產品的生產者、農田所在地、使用的農藥和肥料、使用次數、收獲和出售日期等信息。農協收集這些信息,為每種農產品分配一個“身份證”號碼,供消費者查詢。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