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1-15 來源:互聯網
針對市場關心的
限價令未如期“解凍”
據悉,今年4月,國家發改委駁回食用油企業解除小包裝食用油“限價令”的申請,并要求兩家大型油企在未來兩個月內不漲價,這讓油企指望6月大限的來臨。但據目前獲得的消息,油企的期望應已落空,食用油“限價令”并未在6月底如期“解凍”。
記者從國家糧食局官網獲悉,發改委、國家糧食局、財政部等組成的聯合工作組,將對上海、江蘇、安徽、山東、湖北、廣東、四川、陜西等8個省(市)進行為期10多天的全國食用植物油庫存的“摸底”。業內人士表示,國家相關部門如此大規模的普查行動尚屬首次,此舉可能將為未來食用油調控政策的制定進行評估。
“類似這種普查每年都有,但像這次大規模對食用油調查還屬首次。”華南糧食交易中心信息部副經理胡鋒認為,聯合小組主要是摸清各省市庫存多少,“庫存量的多少關系國家制定新的食用油調控政策。”
“現在國家對是否收儲、收儲多少,是否能放開限價還有諸多顧慮。”中華油脂網分析師郭清保告訴記者,在經過去年、今年以來國家臨儲食用油多次拋售后,國家的食用油庫存量已很薄弱。“目前食用油的上游豆油、菜籽油、花生油仍在高位運行,小包裝食用油企業成本壓力都很大。”郭清保表示,若是不收儲,現在進口油脂價格也已在高位,而且現國家也確實需要補充庫存以備用。
一旦松綁將現補漲潮
記者了解到,基于國內通脹預期管控,大型油企自2010年11月起終端價格被兩度限制漲價,而同期國際大豆漲幅10%~15%,令油脂壓榨全產業鏈利潤大幅下滑,不論是上游的壓榨企業,還是下游的小包裝企業都出現價格倒掛。
記者從部分食用油企業的財報中也看到,今年企業利潤大為縮水。如“金龍魚”益海嘉里一季度財報顯示,該集團豐益國際小包裝糧油產品銷量同比增加32%,達到112.2萬噸,該業務收入達到17.29億美元,同比增長61%,但稅前利潤從去年同期的4650萬美元減至今年一季度的3680萬美元,減幅21%;稅前利潤率從去年同期的4.3%降至今年一季度的2.1%。
東凌糧油[20.842.86%股吧]同樣受到限價波及。該公司財報顯示,東凌糧油今年一季度營業總收入15.95億元,去年同期為12.19億元,同比增長30.85%;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1947萬元,去年同期為2686萬元,同比減少27.52%。
“今年食用油企業的成本壓力很大,都有成本上的漲價需求。”業內人士透露。
華南糧食交易中心信息部副經理胡鋒則認為,限價令已經到了*后期限,企業承受巨大的成本壓力也臨近*限。“若四大食用油企業限價令松綁,可能會帶動整個行業漲價潮。”
深圳貨源足價格穩
據了解,在目前有關部門尚未明確松綁“限價令”時,國內食用油消費市場行情仍保持穩定。記者從深圳部分賣場獲悉,他們近期暫時沒有收到食用油供應商發出的“漲價”通知。
記者日前在深圳家樂福等連鎖商場了解到,貨架上的食用油貨源充足,價格穩定,主要被金龍魚、福臨門等知名品牌占據。整個食用油貨架上品牌多數被中糧集團、益海嘉里、豐益國際旗下品牌所占據。
記者隨機調查發現,某超市1小時之內關注食用油貨架的10余位消費者中,只有3位挑選了食用油,其中一位選擇了50元左右的調和油,一位選擇了打折促銷80多元的某品牌花生油,一位選擇了價格更加低廉的大豆油。而其他人則在觀望后離開。
總體而言,與去年同期相比,在連續幾個月限價影響下,消費終端市場中的食用油品牌種類變少了,貨架均被大型企業品牌占據,二三線品牌漸漸退出消費者的視野,而且可打折促銷的品種和數量也少了。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