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1-15 來源:互聯網
新華網北京6月29日電(記者 周婷玉、胡浩2010年以來,中國
這是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路甬祥29日代表
2009年2月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食品安全法,當年9月便在全國范圍開展了首次執法檢查,2011年3月至5月再次組織開展執法檢查。就一部法律如此密集地進行執法檢查,這在全國人大常委會的歷史上尚屬首次,足見中國*高立法機關對食品安全問題的關注。
2010年以來,隨著國務院食品安全委員會及其辦公室的成立組建,中國各級政府也相繼成立了相應的食品安全綜合協調機制;全國還針對地溝油、問題乳品等重點問題開展了專項整治,懲治了一批違法犯罪分子。
國務院食安辦數據顯示,2010年各地查處違法違規行為13萬起、取締和停產違規企業單位10萬余家。這一年全國法院審結與食品安全相關案件119件,生效判決人數162人。
但是,中國的食品安全仍然問題重重,亟待“突圍”。僅2011年以來,就集中暴露了“瘦肉精”“染色饅頭”“毒豆芽”“墨汁粉條”等食品安全事件。
執法檢查組認為,一些食品生產經營企業法律意識淡漠,誠信道德低下,是導致食品安全事件不斷發生的重要原因。路甬祥說:“不下決心落實好企業作為食品安全**責任人這一核心環節,不采取有力措施加強對企業這一關鍵環節的監管,不大力提高企業的誠信道德水平和自覺守法意識,食品安全事件還會不斷發生。”
同時,執法檢查組指出,一些地方和部門監管缺失,對違法行為打擊不力,也使得食品領域違法犯罪行為得不到有效遏制。路甬祥說,少數地方政府和部門出于對維護穩定的錯誤認識,以及片面追求經濟增長指標等原因,對食品安全事件不能及時嚴肅查處,個別監管部門和人員甚至玩忽職守,致使有的食品生產經營企業有機可乘并鋌而走險,肆意制售不安全食品并流向市場。
監管中一些環節存在空白,仍是中國發生食品安全事件的原因之一。目前,中國的食品安全由多部門分段監管,在實際監管工作中監管交叉和監管空白同時存在。這次檢查發現,中國食品安全綜合協調的體制機制仍未理順。
此外,配套法規以及標準體系的滯后,也影響了食品安全法的深入實施和監管工作的落實。“目前食品生產行業使用的標準,總體上滯后于科技發展和行業‘潛規則’的生成速度。”在執法檢查中,江蘇張家港市市長姚林榮如此直言。
針對監管不力的現狀,檢查組指出,要加強全社會的監督,除了加強人大監督和政府監督外,還鼓勵社會各方面積*參與對食品安全問題的監督,建議各級政府設立統一的舉報投訴電話,建立舉報獎勵機制,方便和鼓勵群眾參與食品安全監督;鼓勵新聞媒體的監督,及時揭露食品安全事件。
“貫徹落實食品安全法、不斷加強食品安全工作,是一項長期的任務,改變中國的食品安全狀況,需要堅持不懈的努力。”路甬祥說。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