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1-15 來源:互聯網
??? 從上月23日開始,整個臺灣的食品業經歷了一次劇烈的
??? 據悉,事實上,塑化劑存在于臺灣食品中已有近30年歷史,它是如何在現在才被發現的呢?
??? "臺灣版三聚氰胺"的蓋子被揭開,完全是一個意外。
??? 細心母親揭開黑洞
??? 揭開蓋子的是一名52歲楊姓女士,臺灣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的一名普通檢測員。今年3月,在給某公司益生菌做例行稽查檢測時,她意外發現了一個異常訊號,這本不屬于她的職責范圍,因為此次檢測主要是探究益生菌食品中是否含減肥西藥或安非他命。
??? 然而,這位有著兩個孩子的細心母親還是花了兩個星期的時間,將這個異常訊號與各種物質的圖譜進行了一一比對,她意外發現,這個異常訊號其實就是本不該出現在食品中的塑化劑DEHP(學名為"鄰苯二甲酸酯"。接下來的消息更令人吃驚:送檢的益生菌食品中塑化劑DEHP的濃度竟高達600ppm,遠超過臺灣人均每日攝入標準1.029ppm.
??? 衛生署直接將消息通知了臺灣檢方,循著益生菌生產廠商提供的線索,*終查出,為了牟利,一家名為"昱伸"的香料公司在其生產的食物添加劑"起云劑"中加入了塑化劑DEHP.
??? 5月23日,當昱伸香料公司的負責人賴俊杰被帶走后,這個黑洞終于呈現在公眾面前。昱伸是臺灣地區*大的起云劑供應商,它的淪陷隨即引發臺灣食品業的地震。之后,賴俊杰在臺接受詢問時供認,他在起云劑中添入塑化劑已將近30年。
??? 塑化劑成監管空白
??? 令公眾疑惑的是,這個原本就不該出現在食品中的DEHP,是如何成為臺灣食品安全管理體系的漏網之魚的?
??? 在臺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詹長權看來,DEHP之所以釀成一次重大的公共衛生事件,*為關鍵的就是臺灣管制架構的失效,"政府沒有辦法管理*新出現的一些化學品".
??? 據了解,目前,臺灣市面上的化學物質有10萬種左右,大部分都有毒性,而被臺灣"環保署"列為毒性化學物質的只有271種,其中只有78種屬于第四類毒性化學物質。
??? DEHP就屬于第四類毒性物質,其管理采用"事后報備",這意味著廠商在使用之前是不需要向監管部門進行備案說明的,"潛臺詞是相信廠商不會隨便使用",而所謂的事后報備往往就成了不報備,所以,"對于第四類有毒物質,監管只是名義上的".
??? 矛頭直指檢測制度
??? 而臺灣清華大學化學系教授凌永健將此次事件的矛頭直指檢測制度:"我們的檢測中心不會檢測DEHP,因為這并不在檢測列表中。"據了解,在臺灣,通常的食品檢測只是去看肯定性列表的物質是否含有、否定性列表物質是否沒有,至于不在這兩項列表上的物質,通常并不會引起檢測員的注意。
??? 然而,正是這樣的小概率事件釀成了影響如此深遠的食品安全事件。"今天只是意外發現了包括DEHP在內的六種鄰苯二甲酸酯類物質,但以后說不定還會有什么我們不知道或長期忽略的物質出現。""所以要建立完善的實驗室檢測制度,加強高校和研究機構的實驗室專業檢測,以彌補一般的政府檢測部門所作的例行檢測的不足。"凌永健說。他建議,每年都應做一次例行性的食物檢測,并建立它的酯紋圖庫,后一年跟前一年相比,就會發現有什么新的化學物質出現。據南方日報
??? 受污染產品
??? 增至924種
??? 國家質檢總局昨日再次更新臺灣地區公布的受塑化劑污染的問題企業及其相關產品名單,問題企業增加到276家,相關產品增加到924種。
??? 名單顯示,目前臺灣地區公布的受塑化劑污染產品共六類,分別是:運動飲料;果汁飲料;茶飲料;果醬、果漿或果凍;膠囊錠狀粉狀食品;添加劑。據中新社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