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1-15 來源:互聯網
??? 為了讓群眾吃得安全、吃得放心這一目標,近段時間以來,各地各部門的密集行動加強
??? 無論是三聚氰胺,還是瘦肉精,近年影響食品安全的都是明令禁止的非食用物質。面對頻頻曝光的食品安全事件,在國務院食安委的統一協調部署下,食品安全監管部門在各自管轄領域內出招,形成強大合力--
??? 國務院食安辦等九部門聯合發布公告,要求嚴厲打擊食品非法添加行為,嚴格規范食品添加劑生產經營使用;
??? 衛生部要求衛生系統成立食品安全事故調查隊伍,高度重視對非法添加行為造成食品安全事故的責任調查;
??? 農業部會同相關部門組成聯合督導組,對河北等十省的"瘦肉精"專項整治工作進行督導檢查,并要求下更大決心,花更大力氣、想更多辦法、用更嚴措施推進"瘦肉精"等非法添加物專項整治;
??? 國家工商總局要求,今年年底前各地工商部門將給轄區所有食品經營者建立食品安全信用檔案,實行信用分類監管;對因未嚴格履行進貨查驗而銷售含非法添加物食品的,依法查封問題食品,責令停業;
??? 國家質檢總局表示,要高標準、嚴要求,切實管好獲證的食品生產加工企業,監督企業從原料進廠、關鍵環節控制到產品出廠實行全程把關;
??? 國家食品藥品監管局要求自制火鍋底料、自制飲料和自制調味料的餐飲單位備案,并公示所使用的食品添加劑;
??? 公安部要求各地公安機關要組織開展針對非法制售使用"瘦肉精"的打擊行動,要將犯罪分子全部緝拿歸案作為辦案的硬性標準……
??? 與此同時,各地也采取一系列針對性舉措,為百姓的食品安全"補天"--
??? 北京、上海、浙江、廣東等地將食品安全工作納入領導干部政績考核,推行食品安全整治區(縣長負責制,實現各環節緊密銜接;吉林開通24小時投訴舉報熱線,聘請1300名食品安全義務監督員,深入社區摸排食品安全隱患線索;四川統一發布各食品監管部門、公安和紀檢監察部門舉報電話;廣西加大投入力度,給監管一線增配了快速檢驗檢測設備,用于快速篩查有可能被添加的非食用物質;湖南長沙成立了全國首支食品安全公安執法隊伍,并對市民舉報給予獎勵……
??? 各地各部門密集的行動,契合了百姓對于解決食品安全問題的期待。
??? 安全的食品,是生產出來的。保障食品安全,食品生產經營者是**責任人。"但是企業家的良心不是靠他自覺自愿產生的,而是被法律約束出來的。"有評論者認為。
??? 我國的法律對食品業亂象也做出了鄭重回應:
??? 今年5月1日起施行的刑法修正案(八,將生產銷售有毒有害食品犯罪的處罰起刑點從"拘役"提高為"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單獨列明食品安全監督瀆職犯罪,并規定了比濫用職權罪、玩忽職守罪更重的法定刑,將*高法定刑從7年有期徒刑提高到10年。
??? 針對近年來食品安全事件頻繁發生的狀況,*高人民法院于2010年9月會同*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司法部聯合下發《關于依法嚴懲危害食品安全犯罪活動的通知》,要求各級法院高度重視、審慎審理危害食品安全犯罪案件,避免重罪輕判;對危害食品安全犯罪活動相關職務犯罪,要依法從嚴懲處。今年5月27日,*高人民法院再次發出通知,要求進一步加大力度,依法嚴懲危害食品安全及相關職務犯罪。
??? 國務院食安辦的統計顯示,2010年,各地查處違法違規行為13萬起、取締和停產違規企業單位10余萬家。全國法院2010年審結與食品安全相關案件119件,生效判決人數162人。
??? 今年以來,圍剿食品安全犯罪繼續保持高壓態勢,一批違法犯罪者受到懲處:
??? 4月29日,山西、河北兩地法院公開宣判了4件"問題奶粉"案件,依法嚴厲懲處涉案的14名犯罪分子,其中,2名犯罪分子被判處無期徒刑,4名犯罪分子被判處十年至十五年有期徒刑。
??? 今年以來,全國檢察機關共立案偵查涉及食品安全的國家工作人員職務犯罪37件57人,其中貪污賄賂犯罪17件18人,瀆職犯罪20件39人。在"瘦肉精"事件中,河南就查處瀆職犯罪嫌疑人26人。
??? 重慶、廣東、遼寧、湖南等政法部門嚴懲并公布了"毒豆芽"、"墨汁粉條"、"染色花椒"等一批食品安全違法犯罪案件。
??? 這些措施彰顯了我國政府重典治亂、保障食品安全的決心。但我國食品生產量、消耗量巨大,食品生產經營企業眾多,監管機制不盡完善,這些現實決定了食品安全"保衛戰"將是一場持久戰。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