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1-15 來源:互聯網
??? 繼2010年從美國
??? 阿根廷玉米協會主席馬丁·弗拉吉奧稱,中國和阿根廷已經接近達成關于玉米貿易的協議。他說,中國貿易代表團上周訪問阿根廷時,雙方在建立植物檢疫標準方面已經取得進展,一兩個月內將簽署一項協議。
??? 本年度1000萬噸左右的玉米供求缺口、持續低位的國家玉米儲備,被認為是中國試圖進一步開放玉米市場的原因所在。
??? 中國之前一直是主要的玉米
??? 事實上,在調控通脹的背景下,玉米供需鏈條的兩端都已開始調整,政府近期已經密集出臺了系列政策,嚴厲限制玉米在酒精、淀粉等深加工產業的消耗量。
??? 擴玉米進口來源
??? 中國與阿根廷關于玉米貿易的談判始于去年。去年11月,阿根廷總統克里斯蒂娜公開表示,中國2011年將從阿根廷進口550萬噸玉米,不過中國農業部隨后稱,中阿雙方并未簽署任何進口玉米的協議。
??? 這一否認讓這一玉米進口的進展迷霧重重。一位分析人士表示,雙方可能是在談判過程中談到550萬噸這一預計進口量,但當時并未達成協議。
??? 中國從阿根廷進口玉米的*大障礙在于,該國80%的玉米均為轉基因玉米,而中國一直嚴格限制轉基因玉米的流入,目前全世界22種轉基因玉米品種中,中國農業部批準進口的不足10種。
??? 鄭州國家糧食交易中心玉米研究員邱烈金分析,中阿玉米貿易推進的情況取決于國內玉米供求緊張的程度,轉基因這一限制預計也會因國內玉米供應的緊張趨于放松。
??? 中國取道阿根廷進口玉米,與美國市場進口難度加大有關。新湖期貨分析師李延冰說,由于世界玉米消費剛性增加,美國玉米庫存降至15年低位,也是半個世紀以來的次低水平,引發世界玉米市場的大牛市。
??? 近期,美國玉米到中國南方港口理論完稅成本維持在2900-3000元/噸水平,較廣東港口的國產玉米2370元 /噸左右的成交價高出500-600元/噸。
??? 自去年中國由玉米出口國逆轉為玉米進口國之后,國際上關于中國玉米進口的猜測頗多。美國谷物協會此前曾公開估計,稱其在調研后判斷中國今年的玉米進口量*高可能達900萬噸。
??? 業內人士預計,今年國內玉米的供求會實現緊平衡,進口量預計會略高于去年。
??? 壓國內深加工需求
??? 根據國家統計局5月19日發布的數據,2011年度,中國玉米的產量同比增長了8%,達到1.77億噸,高于市場普遍預期。
??? 邱烈金分析,供求緊張將成為趨勢,一方面中國未來玉米的增產能力有限,而另一方面消費量尤其是工業消費量的增長會遠超過玉米產量的增長。在這種背景下,玉米進口的增加成為必然。
??? 從去年玉米價格暴漲的"玉米瘋"時期開始,市場一直盛傳國家儲備玉米庫存處于低位。受訪人士分析,今年前幾個月密集補充庫存后,國儲手中的玉米數量估計已經有所回升,但應該仍處于低位。這也是為什么中儲糧會赴美進口玉米的直接原因。
??? 事實上,通過擴進口增加玉米供應,政府也在試圖大力壓減玉米需求來改善供求狀況。
??? 4月下旬,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政策對深加工產業進行調控,包括嚴格限定深加工玉米用量,深加工企業今年采購量不得超過2009年玉米實際使用量;對已建和在建項目中,土地、環保手續不全的玉米深加工企業,在建的停止,已建的停產。
??? 此外,暫停玉米深加工企業收購玉米增值稅抵扣政策;同時收緊非儲備企業玉米收購的信貸資金。
??? 未具名的受訪人士說,政策的思路非常清晰,壓減深加工產業的玉米需求,保障飼料行業的玉米需求,以調控通貨膨脹。
??? 目前,中國玉米有30%被用于酒精、淀粉等深加工,70%用于飼料。
??? 他說,政策的效果目前暫難評估,尤其對深加工企業玉米采購量的限制這一項,執行力度有多大還是未知。事實上,在政策剛發布幾日內,國內玉米現貨市場出現觀望情緒,期貨市場出現下跌,但幾日后現貨價格回歸平穩并繼續反彈。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