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1-15 來源:互聯網
??? "民工荒"再度襲來,不過這次,范圍更大。
??? 前所未見的是,隨著中國經濟版圖的悄然變化,"民工荒"席卷東部經濟發達省份的同時,中西部農民工輸出大省也出現了"民工短缺",并由此拉開了中西部與東部爭搶農民工的序幕。
??? 據中國人力資源市場信息監測中心提供的數據顯示,全國103個主要城市崗位空缺與求職人數的比率從金融危機期間的0.85,大幅回升至0.97,接近2007-2008年的歷史*高點。
??? 安徽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的統計顯示,截至2010年底,安徽全省缺工超過50人的企業達2300余家,缺工總數達到25萬人;湖北省勞動就業管理局披露,今年湖北省勞務輸出人數預計將縮減10%~15%,減少外出人員至少100萬人,湖北省內的用工缺口約有60萬人;重慶的有關數據顯示,有430萬農民工在外地區就業,而今年重慶市內的企業對勞動力需求將增加55萬,也出現大面積"用工短缺"……
??? 這場正在上演的東西部勞動力爭奪戰,是中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產業結構調整和社會經濟轉型的失衡還是必然?當代產業工人就業,更看重什么?更需要什么?企業招到人,留住人,*應依靠的又是什么?
??? 《中國經濟周刊》記者分赴山西、陜西、安徽、河南等地,實地深入調查"民工荒"真相。
??? "產業工人"贏得尊重了嗎?
??? 張麗麗是來自安徽的農民工,19歲就開始出去到上海打工。
??? "在外面一呆就是好幾年,工作一直比較累,尤其是當生病、親人不在身邊的時候,這時特別想家,這是我在外打工經歷中留下的*為痛苦的記憶。"張麗麗說。
??? 今年春節前,張麗麗為了照顧準備上學的孩子,不得已才離開上海,通過親戚介紹回到老家安徽阜陽的一家企業工作。
??? "家里現在都辦廠了,以后不會再出去了。"張麗麗一臉欣慰地告訴記者,"在外面比家里苦多了。工作累不說,孩子無法入學,而且物價太高,出門什么都要花錢,各種開銷就受不了。在家鄉這些都省了,可以照顧老人、小孩,照看地里的莊稼。"
???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張麗麗現在的同事中有70%以上,都是來自東部沿海經濟發達地區的"返鄉農民工".而正是由于大量的農民工"返鄉",才造成東部沿海經濟發達地區的"用工荒".
??? 事實上,面對東部沿海地區來勢洶洶的"用工荒",有關專家明確指出:企業僅僅靠采取提高待遇、降低門檻的辦法來應對,這或許能取得一時之效,但卻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破解"用工荒"的根本途徑在于加速推進農民工的"產業工人"進程。
??? 據中國社科院發布的一份調查數據顯示,目前,全國第二產業就業人員中,農民工占57.6%,其中加工制造業占68%,建筑業占80%;在全國第三產業從業人員中,農民工占52%;城市建筑、環保、家政、餐飲服務人員90%都是農民工。
??? 而早在2004年初的中央"一號文件"中,就明確認定"進城就業的農民工已經成為產業工人的重要組成部分".
??? 隨后的2006年1月,《國務院關于解決農民工問題的若干意見》再次充分肯定了農民工的歷史地位與作用,稱"農民工是中國改革開放和工業化、城鎮化進程中涌現的一支新型勞動大軍,他們為城市繁榮、農村發展和國家現代化建設作出了重大貢獻".
??? 農民工的辛勤勞動創造了巨大的社會財富,承擔著城市*累、*苦、*臟、*險的工作,但多數企業還沒有把農民工當成穩定的產業工人。他們與城市產業工人相比,享受不到應有的政治、經濟及社會待遇,游離在社會保障之外,處于城市里的底層。
??? 有關專家認為,沒有戶口、子女上學受到各種限制和不公正的待遇,以及過高的消費水平、較差的生活環境、高房租、高房價,甚至受到城里人的無端指責和歧視等等,使他們逐漸對打工的城市失去了信心,而這才是"民工荒"的內在原因。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