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1-15 來源:互聯網
實驗室內,工作人員將
??? 國家核事故應急協調委員會公布北京的
??? 測試一次需10到24小時
??? 在北京市疾控中心的實驗室中,放射衛生防護所所長婁云正在制作蔬菜樣品。她戴著口罩、手套,拿著一把剪刀修剪野生蒿菜的根莖和腐葉--去灰土、剪根莖、除腐葉、選取可食部分做樣品,這是制作蔬菜樣品的**步。
??? 之后,她和同事把蒿菜放入粉碎機,將其絞成比餃子餡兒還細小的碎狀物體,并把它們放入乳白色的樣品盒,一邊放一邊用圓形的鐵塊壓實,以保證裝滿后樣品達到180克。
??? 隨后,這個裝著蒿菜碎末的樣品盒被送往另一個實驗室。這個實驗室里裝有一臺高約1.3米的伽馬譜儀,下半部分是液氮罐,用來制造低溫,上半部分是高約80厘米的圓柱體。可別小看這么的一臺儀器,造價約100萬元,還是從歐洲進口的。機器*值錢的是里面那個銀白色的金屬鍺探頭,這是一個高精度的探頭,可以測量出樣品中的伽馬射線,不過它必須在零下160攝氏度的環境下才工作,底部液氮罐就是用來養護探頭的。
??? 由于樣品放射性微弱,每次檢測過程需要持續10至24個小時。整個測量過程完成之后,數據會被電腦自動收集。
??? 在機器旁邊的電腦上,有一串曲線在移動。婁云指著屏幕上一塊紅色位置介紹:"這就是放射性物質比較集中的地方,出現了微弱峰值。我們專門用紅色進行標識,之后再進一步處理數據,就能確定蒿菜中是否含有放射性物質。"
??? 清明節采集11件樣品
??? 自從日本大地震導致核泄漏之后,北京市疾控中心放射防護所就開始密切關注北京空氣中放射性物質的濃度。 4月1日,北京下了一場春雨,放射性物質隨灰塵降落到地表,蔬菜、土壤等物品表面放射性物質瞬間增多了。清明節期間,防護所副所長萬玲和同事們幾乎每天驅車300公里,跑遍了昌平、懷柔、平谷采集樣品。
??? 北京這個季節生長在露天菜地里的蔬菜主要是菠菜和萵筍葉,而且兩種蔬菜的葉子呈開散狀,表面有茸毛,灰塵容易聚集,于是決定以菠菜、萵筍葉作為蔬菜樣品,后來還增加了野外的薺菜和蒿菜。
??? 可是,由于現在蔬菜大都是溫室種植,找露天生長的蔬菜還真不那么容易。每個樣品至少得采集兩三斤,并制成兩份樣品。 清明節假期,防護所共采集樣品11件,經過實驗分析,于4月5日得出菠菜中有放射性物質的結論,并上報國家疾控中心,為國家核事故應急協調委員會發布消息提供依據。
??? 至于含有放射性物質的蔬菜能否食用,婁云說:"做完實驗后剩下的樣品,我們自己帶回家做菜去了。因為蔬菜中的放射性物質并不會滲透入蔬菜,只是附著于物體表面,所以即使有放射性物質,用流動的水認真沖洗3遍即可。"
??? 居民飲用水也被測量
??? 雨水不僅降落到蔬菜和土壤中,還流進江河湖泊。為了確認飲用水的安全性,防護所的工作人員還從自來水廠的出水口、京密引水渠、潮白河等地段采集了水的樣品。
??? 他們把一升樣品水分成兩份,倒入兩個3000毫升的大燒杯,放在電熱板上加熱,讓水分蒸發,之后經過坩堝碳化、馬弗爐灰化,待水分全部蒸發,樣品就變成了白、黑、灰、褐等顏色各異的粉末。把這些粉末放入樣品盤,再放進弱α、β測量儀,得出的數據輸入程序進行分析和校正,就能得出樣品中的總放射性濃度。
??? 為了解放射性物質是否進入食物鏈,防護所還來到奶牛場采集
??? 近半個月來,采集持續不斷,其中采集蔬菜6次。目前,防護所工作人員已經采集了26件樣品,包括菠菜、原奶、土壤、羊甲狀腺等,其中只檢測到菠菜、萵筍葉等大葉類蔬菜中含有微量放射性物質。
??? 萬玲告訴記者,如果近期北京再下一次雨,將再出去采集一次,并與上次的測量結果對比,看看雨后蔬菜中還有沒有放射性物質。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