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1-15 來源:互聯網
??? 中國疾控中心日前通報
早報訊 中國疾控中心日前通報小龍蝦致病事件調查進展,專家經過綜合分析后得出結論:南京出現的橫紋肌溶解綜合征是一種名為哈夫病的疾病。據央視《每周質量報告》欄目報道,專家推測,致病物質可能是來自污染水域或是由于小龍蝦死亡變質后帶來的,此外,可能還與中國人基因有關。因此,專家建議以此著手,進行小龍蝦致病原因的研究。
北京*早發現病例
南京出現的橫紋肌溶解綜合征是一種名為哈夫病的疾病,但具體的致病原因還需進一步的研究。江蘇疾控中心、中國疾控中心和北京疾控中心等單位,、對提取的小龍蝦樣本以及患者的血樣和尿樣采用三種不同方法進行檢測,進行了900多種有關化學物質的篩查,均沒有發現市場中采集的小龍蝦中存在已知可疑的或者可以導致橫紋肌溶解綜合征的化學物質。
截止到目前,全世界共有瑞典、美國、巴西、德國、前蘇聯和中國等國家發現哈夫病,而這些病例,基本都是因為吃了淡水的大馬哈魚、鯉魚、鱈魚、梭子魚和小龍蝦等水產品而引發。我國是*早發現小龍蝦能導致哈夫病的國家,早在2000年8月,北京市就曾連續發現20多例因吃小龍蝦而出現急性肌肉疼痛乏力的患者。
據北京大學**醫院神經內科研究室主任袁云介紹,2000年北京大概查出20例病例,無死亡病例。來得很快,去得也很快。有一個病人吃了小龍蝦以后,肌肉疼痛,過了三五天后,癥狀自己消失,但他第二次吃的時候,又出現這種癥狀。
專家推斷兩種病因
患者出現哈夫病,和他們食用小龍蝦的經歷關系明確,但是在檢測過程中又沒有發現小龍蝦體內有已知的可能導致哈夫病的外源性化學物質。
不僅僅在南京,*近一段時間,在湖南、湖北、浙江也都發生過患者吃小龍蝦導致橫紋肌溶解綜合征的病例,由此可以推斷,某些小龍蝦體內肯定存在某種致病物質。
專家推測,這種致病物質,有可能是來自污染水域,被小龍蝦吸收后聚集在體內;也有可能是某種生物
與此同時,專家還指出,此次南京消費者患哈夫病呈現的高散發特征,可能還與基因有關。
袁云說,通過基因檢查發現,有一種脂肪代謝的酶,其基因缺陷很多見,它可以引起骨骼肌溶解,引起急性的全身肢體無力,往往是拉肚子或者劇烈活動后出現發病,全身沒勁,但過幾天慢慢就好。這個病在中國人中常見。袁云據此推測,這可能與中國人帶有這個致病基因有關,平時沒事,一旦拉肚子,或者毒素的影響,就會引起發病。
利用“白金十分鐘”
專家還認為,哈夫病如果確實是因為小龍蝦死亡變質而帶來的細菌毒素導致,那么這種疾病的病原實際上是在食品加工過程中產生,因此消費者只要注意飲食習慣,即使目前醫學領域仍然沒有找到這種致病細菌毒素,也完全可以預防哈夫病。
凡是跟吃入食物進入人體之后,引起體內的感染或者是一些中毒因素導致的一些疾病,都叫食源性的疾病。目前食源性疾患的發病率位居各類疾病總發病率前列,是當前世界上*突出的衛生問題。
專家介紹,由于食源性疾病發病率高,而且有可能直接威脅人的生命安全,當發生食源性疾病時,及時治療成為挽救生命的關鍵。特別是在發現疾病后的10分鐘之內,更是被專業人士稱為救治的“白金十分鐘”。
解放軍總醫院**附屬醫院教授何忠杰表示,“我們打120,往往需10分鐘左右專業人員才能趕到。這段空白時間,我們叫它‘白金10分鐘’,病人自己應做一些自救互救的處置,比如,用手指輕輕刺激我們的舌根部,同時頭彎下來,把吃進去的這些含毒性的食物吐出來,為后續治療創造一個好的基礎。”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