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1-15 來源:互聯網
在樓下便民超市挑選冷飲時,猛然發現一個名為“綺夢奶屋”、包裝上卻印著北冰洋雪山白熊標記的產品,難道被市場遺忘的老北京冷飲品牌“北冰洋”又出新產品了?經記者調查得知,被“雪藏”的“北冰洋”正醞釀從百事手中回購品牌,重返市場。但是北冰洋此番“重出江湖”,能否在目前冷飲、飲料品牌鋪天蓋地、群雄稱霸的格局下分得一杯羹,還令人擔憂。
今天
偏居一隅被人遺忘
北冰洋雙把兒冰棒依然在市場上存在著,今年,北冰洋又推出“綺夢奶屋”新產品,但市場反應卻不盡如人意,昔日的鼎盛時代已很難找尋。
兩工廠隱身京郊
拿起一盒“綺夢奶屋”冷飲,包裝盒生產廠商一欄里赫然印著:北京北冰洋冷凍食品有限公司。打開包裝,咬上一口,一股清新、熟悉而又陌生的感覺涌上心頭,雖然是記憶中的味道,卻吃不出童年時代的感覺了。按照包裝袋上的電話打過去詢問,一位工作人員回答:“沒錯,這就是擁有50多年歷史的北京老品牌‘北冰洋’產品。”
公開資料顯示,北京北冰洋冷凍食品有限公司成立于2001年,位于海淀區永豐鄉西玉河村,主要經營范圍是加工冷食,銷售定型包裝食品,目前市場上出現的“北冰洋”牌冷飲產品都是這個公司生產的。
循著網上的信息,記者在京郊一個十分偏遠的小村子里找到了北京北冰洋冷凍食品有限公司。繞過成堆的垃圾和腐爛惡臭的物品,走進空曠且古舊的廠房,記者在工作人員的指引下拐進一個形似老北京四合院的院子。院里幾棵茂盛卻不挺拔的樹木、四周破舊而又略顯臟亂的紅磚平房,以及院內洗衣淘米的女人,充斥著一股濃烈的農村生活氣息。如果不經確認,根本無法將它與紅*一時、獨霸京城的“北冰洋”品牌聯系起來。
為弄清北冰洋的發展狀況,記者輾轉聯系到北京北冰洋冷凍食品有限公司總經理和銷售經理,但他們都以各種理由拒絕接受采訪。不過銷售部劉經理透露,公司董事長趙平平時在大興的總公司辦公,很少到廠里來,廠里的大小事務均由總經理負責。相關資料顯示,趙平目前還擔任北京義利食品公司和北京市北冰洋食品公司黨委書記一職。
“崇文區永定門外安樂林路22號。”這是網上顯示的大家所熟知的老北冰洋廠址。但是如今的安樂林路22號,除了一塊簡易的“北冰洋退休辦”紙制招牌,只見到天天家園小區矗立于此,再也找不到昔日工廠的絲毫痕跡。退休辦工作人員直言:“北冰洋早就沒了,現在被并到義利食品公司下面了,辦公地點也都搬到了大興。”
按照工作人員給出的路線,經過一段荒涼的路段,記者找到了公交路線尚未覆蓋到的“大興區西紅門鎮廣陽大街2號”——北冰洋食品公司所在地。放眼望去,只有三幢廠房矗立在空曠的廠區。據一位工作人員透露,這個廠之前一直處于停工狀態,2008年才開始生產“北冰洋”牌子的桶裝水,但是生產廠家是“北京百事可樂飲料有限公司”,每年產能約8萬-10萬桶,包括管理層在內的工作人員不足100人。對于北冰洋相關問題,現任北冰洋辦公室主任的曹樹奇保守地表示沒有得到領導授權不便多講,但他還是默認了大興北冰洋與海淀北冰洋一宗同脈的關系。
3個地點,證明了“北冰洋”還活著,但是卻活在北京市場的角落里,其落魄的現狀讓懷念、期待它的人看在眼里,痛在心上。
品牌歸屬成疑
雖然北冰洋食品公司的管理層采取“踢皮球”的方式,不愿透露北冰洋的相關情況,但據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北冰洋老員工介紹,當年北冰洋食品公司因為擾民、污染等原因由崇文區搬遷到了大興,隨后開始籌建冷食生產基地,還保留了“北冰洋”品牌。這名老員工透露:“當年北冰洋搬遷時,產品生產線并沒有帶到新廠,后來因為原廠址修建小區,才將桶裝水的生產線搬到大興廠區,而其他產品的生產線則去向不明,應該是搬到新成立的公司了。”
據了解,北冰洋當時已經被百事可樂收購,如何能夠自行保留品牌,并注資成立新公司?百事(中國相關負責人表示,當年百事與北冰洋的合作事項,自己并不十分清楚,所以無法解答這一疑問。而北冰洋上屬單位北京一輕集團工作人員也拒絕回答相關問題,并表示該企業目前正處于重組階段,尚不宜大肆報道。
對此,國內**營銷專家李志起認為,如果當初雙方合資時,“北冰洋”品牌屬于合資部分的話,那么“北冰洋”品牌則屬于雙方共有資產,北冰洋將不能單獨使用該品牌。他解釋說:“新公司已經使用‘北冰洋’品牌多年,并沒有發生品牌糾紛事件,可能有兩種原因,一種情況是當年百事控制的‘北冰洋’品牌僅僅是汽水產品的,北冰洋還可以將其品牌注冊到其他商品,比方說現在的北冰洋冷凍食品有限公司生產的‘雙把兒’雪糕;另一種情況就是北冰洋與百事達成了某種意向,百事方面同意北冰洋使用該品牌。”
昨天
稱霸京城冷飲半個世紀
20世紀50年代到90年代,因為缺少競爭,北冰洋成為夏日冷飲市場的“獨舞者”。但是在90年代招商引資的大浪潮下,北冰洋找到的外資“靠山”并沒有給它帶來壯大自身的機會,反而導致了它的迅速衰落,昔日風光無限的“大白熊”這一北冰洋品牌代表性標志,也逐漸淡出人們的視線。
“大白熊”一度風光無限
在崇文區北冰洋原廠址對面的員工宿舍樓下,記者找到一位對北冰洋發展歷程十分了解、退休20多年的老大爺。老人自豪地表示,自己退休時正是北冰洋*為輝煌的時候。據他回憶,北冰洋前身是上世紀30年代興建的北平制冰廠,是北京市**家人工制冰廠。新中國成立后,被收歸國有,后改名為北京市食品廠,1951年開始生產汽水,開始進入全面輝煌的發展階段,并且成為北京市場上惟一的汽水品牌。大家所熟知的雪山白熊圖案的商標,也是在這一年開始注冊使用的。
現在網上能查到的北冰洋地址“崇文區永定門外安樂林路22號”是于1954年經當地政府批準興建的。老人回憶道,隨后幾年,北冰洋又收購了幾家私營汽水廠和40多家小食品廠,形成了冷食、飲料等集多項食品業務于一身的國有企業。再后來,在周總理的親自過問下,又引進了上海屈臣氏的先進設備,更加充實了自身的生產和競爭實力。
1985年工廠完成改制成立北京市北冰洋食品公司,隨后的三四年是北冰洋發展的鼎盛時期。數據顯示,那時公司產值超過1億元,利潤達到1300多萬元,主要生產飲料、罐頭、冷食。其中汽水產量達1000萬打,是北京汽水產量*大的生產廠家;旗下“長城”牌罐頭分別銷往東南亞、中東、日本、東歐等近30個國家和地區。老人表示,現在已經看不到北冰洋了,只能沒事的時候回憶一下當年的輝煌。
借靠外資被“雪藏”
上世紀90年代,在對外開放、招商引資的大背景下,北冰洋也積*尋求外資的注入,以期獲得更大的發展,正在強勢發展的北冰洋也受到全球飲料巨頭百事可樂的青睞。在利益的“撮合”下,雙方一拍即合,完成“聯姻”,并合資成立了四家公司,分別是北京百事可樂飲料有限公司、長行——北冰洋快餐食品有限公司、百事——北冰洋飲料有限公司、北京達爾美——北冰洋食品有限公司,其中*為**的“北冰洋”汽水被分給了百事——北冰洋飲料有限公司。
然而甜頭并沒有保留多久,在北冰洋產品逐漸衰落、趨勢已不可逆轉之際,北冰洋希望向百事借力的美夢落空。夢醒之后,北冰洋陷入了全線潰退的困難發展時期,并一發不可收拾,合資公司短期之內紛紛關門大吉。2000年,北冰洋食品公司搬出市區,產品也在市場上消失,北冰洋品牌也逐漸淡出人們的視線,成為人們心中永遠的懷念。
原本發展良好的企業,又吸引了國外巨大的資金支持,本應呈現出更為強勢的發展勢頭,緣何情況急轉直下,在短時間內由盛轉衰,甚至走向“消亡”呢?
對此,李志起表示,事實上,當時外資進入中國就是看中了中國巨大的潛在消費市場,以及發展勢頭良好的中國本土企業。之所以看中中國企業,主要是想收歸自己旗下,侵吞其在國內市場的強大渠道,以及品牌的消費者認知度。他們在與中國企業的合作中,都力求占有控制權,而中國當時剛剛對外開放,中國企業對品牌價值的認知度不高,很輕易就將品牌交到了外資手里。而外資企業拿到控制權后就*力壓制、“雪藏”中國品牌,大力推廣自己的品牌,實現其占領中國市場的目的。包括目前正在追討品牌的重慶天府可樂,以及北冰洋,都成了外資進入中國的棋子。
雖然目前市場上仍存在著“北冰洋”產品,而且北京百事可樂飲料有限公司前兩年又開始生產“北冰洋”商標的桶裝純凈水,但是目前發展狀態幾乎不可與全盛時期的發展狀況同日而語。業內人士略帶哀傷地表示,北冰洋時代已經過去,只能存在于人們的記憶中了。?
明天
能否成功復出變數巨大
目前北冰洋希望從百事手中回購品牌,重振市場,但是在蒙牛、伊利等品牌將市場瓜分殆盡之際,留給北冰洋的,還有多少生存機會?
北冰洋擬回購品牌
原北冰洋食品公司辦公室主任王小平始終對外強調,“北冰洋白熊”并沒有倒下。更曾滿懷信心地表示:“雖然北冰洋汽水已經停產多年,但是我們有計劃將其重新投產。在未來,北冰洋汽水肯定是會重新回到北京市場上來的。”
多年過去了,王小平的承諾并沒有被人們淡忘。現在,這一愿望終將得以實現。據北冰洋一位管理層人士透露,北冰洋正在與百事商議收回“北冰洋”品牌事宜,*快到今年年底,北冰洋就有可能拿回“北冰洋”品牌了。同時,公司也有重新生產“北冰洋”汽水的計劃,并會將北冰洋產品進行整合,研發新產品,以圖能夠重新占領市場。
對于如此振奮人心的消息,北冰洋領導卻并不愿多講。而百事(中國方面則表示,并不知道此事。縱觀北京一輕集團近幾年一直表示會對北冰洋進行重組,并將其劃歸同為北京老品牌的義利食品門下,其集團相關部門負責人也多次公開表示決不會放棄“北冰洋”品牌可見,此消息并非空穴來風。
“其實近年來市場上一直都存在北冰洋雙把兒雪糕、冰棒、冰葫等產品。”北京北冰洋冷凍食品有限公司工作人員透露,“近期公司加大了鋪貨力度,現在很多地方都能買到雙把兒雪糕了,年初還推出了名為‘綺夢奶屋’的新產品。”
看來,北冰洋還是抵不住人們對它的“千呼萬喚”,終于決定“歸來”。
負責產品裝車的工作人員指著廠院里的四五輛車廂上印有“北冰洋”字樣的貨車介紹說:“現在出廠的產品并不多,我們自己會把產品送到各個區縣的銷售市場上。”一個便民超市老板在介紹“北冰洋”產品銷售情況時表示,蒙牛和伊利的經銷商都在代理北冰洋產品。他說:“北冰洋產品的銷量并沒有統計過,每次供貨商送貨來的時候,如果賣完了就再留下一箱,如果還有,就不留了。”
業內人士表示,互借銷售渠道,本就是商業活動中互惠互利的合作。在退出市場、渠道萎縮多年之后,北冰洋在市場被瓜分殆盡的環境下,靠借助強勢品牌的銷售渠道將自己“打”出去,也許是*好的選擇。
難從眾品牌中突圍
北冰洋復出后,成功的概率有多大,卻又令人擔憂。
在記者進行的“北冰洋品牌認可度抽樣調查”中,99%的北京人都記得“北冰洋”品牌,但是只有10%的人抱著嘗試的態度購買過北冰洋新出的產品。他們表示,現在已經習慣了某種口味的冷飲,雖然北冰洋是自己十分懷念的老品牌,但并不想去重新適應其口味。
記者在一家便民超市“蹲點”發現,一位顧客將北冰洋冰棒放入購物籃又拿出來,該顧客說:“生產日期都過去4個月了,而其他品牌的都不會過這么長時間沒人買。”
據超市老板介紹,購買“北冰洋”產品以孩子為多,原因是價格便宜。記者觀察到,相比其他品牌,“北冰洋”1元錢的“雙把兒”已算低端,而八支裝的冰棒原價5.9元,折后只需2.9元。
李志起表示,北冰洋全盛時期,在價格和品質上屬于相對高端的產品,現在北冰洋似乎有走價格優勢的趨向。它的回歸給人一種“**歸來”的架勢,但低價會給人一種“質次價低”的疑問,如此一來,想重新崛起就更難了。
值得注意的是,在海淀廠區附近的便民超市和小賣部里并不能找尋到北冰洋的產品,這些原本“近水樓臺先得月”的小店,并未因毗鄰廠商而得到些許便利。問及原因,多位老板均稱:“人家這么大的廠,怎么可能把我們這種小客戶放在眼里?不是我們不想引進他們的產品,只是他們不肯給供貨。”
對此,中國食品商務研究院研究員朱丹蓬認為,北冰洋選擇借用蒙牛、伊利的銷售渠道,可以提升產品的鋪貨量,但僅僅依靠別人而不建立自己的渠道,會由于它本身產量不大,利潤率又低,使得在廠商博弈中處于劣勢,容易被經銷商架空。
雖然北冰洋在北京市場上占據了天時、地利、人和的優勢,但是,一個在人們視線中消失多年的品牌,如何重新獲得消費者的購買熱情,搶占本已不多的市場份額,仍是橫亙在北冰洋面前急需解決的難題。
李志起坦言,北冰洋重操舊業,生產汽水的行為,風險比較大。他認為,對北冰洋有著歷史記憶的都是一些上了年紀的人,而如今的年輕人對這個品牌是否有所了解還很難說,另外汽水已經成為一種邊緣化的產品,在各種飲料以滿為患的情形下,汽水的消費空間還剩多少更是無法預料,此番決定能否激活人們的購買熱情不能妄下定論。
朱丹蓬也表示,在飲料行業里沒有**,只有品類**。而北冰洋的產品,包括雙把兒雪糕、冰磚等都沒有獨特的產品定位,很容易淹沒在更具優勢的品牌產品中間,即使取回品牌,之后發展也并不容樂觀。他擔憂道:“雪糕品牌有蒙牛、伊利、和路雪,碳酸飲料有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茶飲料有康師傅和統一,果汁飲料有匯源,純凈水又有娃哈哈,北冰洋可以與哪個抗衡?還可以在哪個品類里稱霸?”
記者手記
前車之鑒 復出堪憂
北冰洋不僅帶給了人們夏日的冰爽,也成為當時北京的一個符號,烙刻在人們的記憶中。“復出”對于懷戀北冰洋的人們來說,是一件殷切期盼的事情,但是此番復出成功的機會到底有多大,卻很令人擔心。
還記得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活躍在北京市場上的“京華茶葉”,一度家喻戶曉,結果在吸引外資后即被“雪藏”,前幾年也曾抱著必勝的信心,回購品牌、重振市場。但是今天看來,它的復出只不過為競爭激烈的市場陡添了一個小插曲,京華茶葉目前又退回到市場的邊隅。
北冰洋的復出是否能重新找回昔日的輝煌,仍待市場的檢驗。據李志起估測,北冰洋品牌價值如今*高都不會超過5000萬元,但是同行業的娃哈哈等企業品牌價值都已達到百億級別,可見其品牌價值與同行業競爭對手不可同日而語。業內人士曾直言不諱:“客觀地說,北冰洋在百事下面是‘等死’,收回來自己經營是‘找死’。”
走出西玉河村的時候,天空開始下雨,雖然澆去了盛夏的酷熱,卻也陡增了諸多憂愁。北冰洋曾經的輝煌固然值得追憶,但那畢竟是沒有競爭的環境下造就的一朵奇葩。多年過后的今天,在物非人也非的境況下,此次的強勢回歸,能否收回失地,重塑**地位,令人擔憂。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