氟化物水,1.1億人飲用高硬度水。 海河
海河:七大水系污染之首
現狀:海河流域位于中國華北地區,包括海河和灤河兩大水系。海河水系主要由漳衛河、子牙河、大清河、永定河、潮白河、北運河、薊運河等到組成,還包括陡駭河、馬頰河等到平原排澇河道;灤河水系包括冀東諸河。
根據《全國環境質量報告書》(1993)的統計結果,海河水系*主要污染物為氨氮,其次為高錳酸鹽指數和生化需氧量,另外,石油類污染亦相當嚴重,逐漸被視為主要污染物。目前海河水系污染嚴重,劣Ⅴ類水質斷面占50%以上。主要污染河段為 滄州的子牙河和南運河、北京的北運河、張家口的洋河以及天津的海河。
原因:海河流域包括河北省大部分地區、山西省的東北部、山東省的北部、內蒙古的小部分地區及北京、天津兩市,總面積31.90萬公里2。多年平均年徑流量為291.8億米,集中在7~10月份(約占70%),人均水資源量為全國平均值的10.5%,是全國水資源供需矛盾*突出的地區。
海河水系由于地表水利用程度不斷提高,河道下泄流量銳減,加上城市和工業排污量增加,各河平均污徑比已高達0.12 。許多河段水體污染嚴重。
遼河
遼河:遼河水系總體水質較差,劣Ⅴ類水質斷面占40.6%
污染原因:一是粗放型的經濟增長模式的不利影響。遼河流域長期以來形成了以煤炭、石油、鋼鐵等重工業為主的工業結構,資源開發強度大,利用效率較低,污染排放強度高。
二是工業污染源污染治理水平低。工業廢水排放量約占流域內廢水總量的1/3,并且呈不斷增長的趨勢。造紙、化工、冶金、食品、制藥等行業污染嚴重,部分企業設備陳舊,工藝落后,污染治理設施欠賬多,廢水治理設施不完善,難以實現穩定的達標排放。
三是城市污水處理效率低。截至2005年底,遼河流域建成城市污水處理廠19座,處理能力242萬噸/日,但實際處理量只有50%左右,部分污水處理廠建成后長期不能正常運行。
四是環境監管能力不足。遼河流域環境監測、預警、應急處置和環境執法能力薄弱,有些地區有法不依,執法不嚴現象較為突出,環境違法處罰力度不夠,企業偷排、超標排污、超總量排污的現象不能得到有效遏制。
松花江
松花江:流經商品糧基地的“毒水”
松花江北源嫩江,南源第二松花江,流域面積5568萬平方米,多年地表徑流量734.7億立方米,是我國重要工業基地和商品糧食生產基地之一。然而, 隨著人口的日益增長和工農業生產的迅速發展,嫩江,第二松花江,松花江干流的水質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主要超標污染項目是氨,氮,高錳酸鹽指數,揮發酚,生化需氧量及溶解氧,其原因是由于城鎮廢污水的排放以及流域的內缺水較嚴重。
??? 2005年11月,吉林省中石油吉林石化分公司發生爆炸,發生爆炸的車間距離松花江只約數百米,爆炸發生后,約100噸苯類物質(苯、硝基苯等)流入松花江,造成了江水嚴重污染,沿岸數百萬居民的生活受到影響。
?
淮河支流安徽潁上潁河閘水流量巨大,激起無數白色泡沫。據專家介紹,由于從閘壩下泄水的水質超標,才會產生如此多的泡沫
淮河:十年治理卻回到原點
淮河干流以Ⅳ類水體為主,支流及省界河段水質較差;1994年國家提出了淮河治污工程,也投入了巨大的精力,但是十年之后,當記者拿到淮河水利委員會提供的材料后卻發現:污染物指標此消彼長,淮河水質綜合評價,可以說“回到原點”。
污染來源:
一是部分工業企業偷排污水現象嚴重。經過10年來“抓大關小”,調整產業結構,淮河流域工業企業中沒有污水處理設施或設施不達標的現象已得到有效改善,但部分工業企業為降低生產成本,追求利潤的*大化,常常擅自關閉污水處理設施,偷排污水。
二是農村面源污染已成為淮河流域一個重要污染源。據了解,淮河流域耕地面積占全國的1/6,是我國主要的產糧區,流域內農業生產中農藥、化肥的使用量很大,其污染也相對較重。
三是隨著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城市生活污水的排放量正在逐年增加,其污染負荷已超過工業污水,成為影響淮河流域水質安全的重要因素。
??? 現狀:
1.這是河南省信陽市一條穿越居民小區充斥著各式生活垃圾的河道。該河道通往淮河支流浉河
2.因為淮河水污染嚴重,居住在淮河下游洪澤湖邊的江蘇省泗洪縣漁民嚴鳳霞一家只好買礦泉水飲用。“守著淮河買水喝”在淮河沿岸一帶司空見慣。
呈現墨綠色的劣五類水從這里長年排向黃河
黃河:“奶水”變成“劣五類水”
被稱為“母親河”的黃河水量并不豐沛,但卻以占全國河川徑流2.4%的有限水資源,滋養著全國12%的人口,灌溉著15%的耕地。建國以來,引黃灌溉、供水累計直接經濟效益已達6000億元。近年來,隨著經濟發展,黃河流域廢污水排放量比上個世紀80年代多了一倍,達44億立方米,污染事件不斷發生,黃河中下游幾乎所有支流水質常年處于劣五類狀態,支流變成“排污溝”。
污染來源:工業污染一直是黃河水污染的“禍首”。從青海,經甘肅、寧夏,至內蒙古,黃河沿岸能源、重化工、有色金屬、造紙等高污染的工業企業林立,產生出了包括COD(化學需氧量)、氨氮、重金屬、高錳酸鹽指數以及揮發酚等在內的大量污染物。由于環保設施投入大,運轉成本高,沿黃重點污染源偷排現象仍比較嚴重,而一些“十五小”、“新五小”企業點多面廣,很難根除。
位于黃河中上游、甘肅省中部的白銀,蘊藏著豐富的金、銀、銅、鉛、鋅、錳等礦物,今天已經成為整個黃河流域*大的重金屬廢水污染源和黃河上游*大的氨氮廢水污染源。同時,這里也是甘肅省*大的二氧化硫以及硫酸濃縮廢氣污染源。
白銀市所有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都匯集到東大溝和西大溝這兩條排水溝,然后流進二十多公里外的黃河干流。其中,西大溝主要排放生活污水,東大溝則同時排放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僅2005年一年,從東大溝排進黃河的廢污水就達1894萬多噸,占整個白銀市區工業污水和生活污水排放總量的 80%以上;銅、鉛、鋅、鎘、砷等重金屬都嚴重超標,其中砷超標更達25.68倍之多。
治理重金屬污染
湘江:飽受重金屬污染的困擾
湘江位于長江中游,系長江的第二大支流,流域面積將近9.5萬平方公里,僅以湘江干流為 飲用水源的人口,就有約2000萬人。湘江流域集中了湖南省六成人口和七成左右的國內生產總值,也承載了60%以上的污染,是中國重金屬污染*為嚴重的河流。僅以2007年為例,湘江流域汞、鎘、鉛、砷的排放量,就分別占到了全國排放量的54.5%、37%、6.0%和14.1%。
污染原因:長期以來,有色金屬采冶一直是湖南發展經濟的重要手段,但礦業采冶技術長期良莠不齊。長期的掠奪式開采,使得伴生礦被當做廢礦渣遺棄、當做廢水隨意排放,直接導致重金屬污染幾乎遍布三湘大地。
湖南全省有色金屬礦平均開采回收率僅50%左右,伴生礦綜合回收利用僅占25%。資源總回收率低于發達國家同行業20個百分點,所回收的共生或者伴生金屬很多都是重金屬,尚不足應當回收量的三分之一。加上周邊工業結構與布局不夠合理,湘江流域已經形成了株洲清水塘、衡陽水口山、湘潭岳塘、郴州有色金屬采選冶煉四大工礦污染源。
*嚴重地區:在城區面積約530平方公里的株洲市,鎘污染面積就超過了一半,有些土壤的污染厚度超過了20厘米;其中超標5倍以上的,也接近總面積的三分之一。根據全國多目標區域地球調查結果,株洲市是中國已經發現的*嚴重的鎘污染區。
據清水塘工業區管委會監測所產蔬菜七項重金屬指標中,總鎘、總汞、總鉛等三項指標都超過《食品中污染物限量》中的標準值,超標倍數分別達到了64.11倍、185.80倍和66.01倍。
大片污染物流入珠江
珠江:珠三角創造世界工廠奇跡付出的代價
十多年來,廣東省每年都要公布《廣東省海洋環境質量公報》。自2001年起發布的《公報》顯示,珠江流域及珠江口海域已經連續7年被列為“嚴重污染區域”;2009年5月,廣東省發布的*新《公報》指出,廣東省珠江流域以及珠江口海域污染面積比2008年增加12.33%。
污染原因:1985年以來,富于水脈、航運便利的珠三角地區,隨著大量外資的涌入,以及迅速工業化和城市化,崛起成為外向型出口加工業密集的“世界工廠”。這個面積僅1萬多平方公里的區域內,創造了中國30%的對外貿易額。
不過,在“世界工廠”創造奇跡的背后,卻是被水利界贊為"南國少女"的珠江承受的隱痛。這當中,地處珠江流域的東莞是*具典型意義的城市。這座擁有32個鎮區逶迤相連組成的城市,20年前還是一片盛產水稻、香蕉和荔枝的農村田園,而如今已靠外向型經濟爆發式增長所帶動,成為國際加工制造業名城,甚至被認為是"下一個深圳"。
在人均GDP高居珠三角二線城市(除廣州、深圳)之首的東莞,折射出一個新興工業城市的陰暗面--水污染。2005年以來,東莞全市主要水污染物COD(化學需氧量)排放年均總量達到11.6萬噸,為全省*高。現在,東莞市城市污水集中處理量為4820萬噸左右,只占該市污水總量的68.64%左右,比預期目標整整落后了10個百分點。這就是說,東莞有很大一部分污水未經處理就排放入珠江了。
廣東是珠江流域經濟*發達的省份,但也是對珠江排污*多的省份。一些媒體做出這樣的評價是恰如其分的。對于外界質疑,廣東省環保部門也很無奈。一些環保官員表示,廣東省對工業污染的治理開展得比較早,但由于經濟發展迅速,環保措施沒跟不上,加上一些企業偷排超排污水,珠江污染幾乎失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