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1-15 來源:互聯網
??? 食品
???
??? 一生中,你大約會吃掉75噸食物,這75噸食物的“外衣”,是共計8.5噸左右的食品包裝。你關注著自己吃下去的食物是否安全,但你有沒有想過:這些食物的包裝是否安全?
越艷越有毒
??? “需要加熱嗎?”便利店收銀員一如既往笑臉相迎。家住北京朝陽區的張立立看了看手中飯團的包裝袋,對收銀員搖了搖頭。從前,他只注意飯團包裝上的生產日期、保質期以及米飯里包的是什么餡,今天,他想看的是花花綠綠的包裝袋上是否有“可加熱”的字樣。
??? 是一則新聞讓張立立多加了個心眼。國家對食品用保鮮膜所做的強制性新標準規定:從2009年12月1日起,保鮮膜包裝上必須有相應警示語,如“不能接觸帶油脂食品”、“不得微波爐加熱”等。“飯團的包裝袋和保鮮膜很像,以前只顧看又出了什么新口味,也和別人一樣直接加熱,現在想想,心里特不踏實。”現在,張立立寧愿把飯團拿回家拆開后自己加熱。麻煩了一點,但是心里的安全感卻增加了不少。
??? 張立立的擔心不無道理。《洛杉磯時報》曾在2008年報道,調查顯示,在98%的美國成年人和****的美國新生兒血液抽查樣本中,檢測到了PFOA(全氟辛酸銨)的存在。這種化學物質用來避免食品黏著到包裝袋上,在包裝袋經微波爐加熱的過程中會遷移到食品里,因其難以被分解,又在人體內積累下來。美國人喜歡微波爐熱爆米花,沒人料到會把包裝材料吃到了血液里。
??? 和PFOA一樣存在是否“有毒”爭議的還有雙酚A,幾乎所有食品和飲料罐的內壁表層均使用到含有雙酚A的環氧樹脂,這種物質可能導致乳腺、前列腺以及生殖系統疾病的發生。2008年底,加拿大成為**將其列為有毒物質的國家。此前,這種物質在食品包裝中已經使用了50多年,卻一直被人忽視。
??? 危險的原材料
??? 現代的食品包裝工藝建立在化工材料產業的基礎上,這些采用“食品級原料”制造而成的包裝,在避免食品被外界環境污染的時候,和食品發生著“*親密的接觸”。
??? 在符合標準的正常使用情況下,這樣的接觸并不會產生問題,但是在加熱、重復長久使用PET(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造的礦泉水瓶、碳酸飲料瓶等情況下,將會引發包裝材料的“非法遷徙”:包裝材料的化學物質會向其直接接觸的食品遷移。
??? 美國食品和藥品管理局(FDA)認為,當食品接觸物質累加遷移量大于0.5ppb(10億分之0.5每單位),就應進行遺傳毒性實驗,因為即便是致癌物質的低遷移量,也對健康有害,所以即使包裝材料對人體的影響還不明確,遷移現象依然不受歡迎。
??? 出于安全考慮,這樣的風險評估應遵循“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的原則。
??? 對食品包裝的使用不當可以歸咎于個人行為,只要花些時間了解一下就可以規避風險,但是違規的生產行為就讓食品和包裝發生危險的“親密接觸”變得防不勝防。
??? 我國國家標準中有明確規定,包裝材料的衛生級別分為三等:工業級、食品級、藥品級。然而現實中,一些企業為了降低成本而用工業級的材料生產食品包裝的情況并不鮮見(有的企業甚至把**禁止使用的廢舊塑料當原料)。2008年一次對塑料包裝袋進行的全國性抽檢結果顯示,其總體合格率僅為50%~60%。
??? 一位不愿具名的業內人士透露,這些加工者“先是從回收來的塑料瓶中挑選出好的,而后將剩余的瓶粉碎熔化重新按模型注塑,生產過程需加入抗老化、著色劑等多種化學物質,根本不會區分廢舊塑料的來源,甚至農藥、化學制劑、醫學及化學品的包裝也會回收并用來加工新的包裝產品”。
??? 背后是赤裸裸的利益驅動。以制作奶瓶為例,食品級的原料塑料每噸3~5萬元,而工業級的是每噸0.8~1.2萬元,如果用廢舊塑料每噸則只需要0.4~0.6萬元。在監管乏力的空隙中,此類行為不斷膨脹成長。
??? “標不清”也能殺人
??? 毒包裝危害著食品消費者的身體健康,而有意無意標識不全的包裝也會給不知情的食品消費者“帶來麻煩”。
??? 2008年3月,美國福克斯新聞網做了一期關于食品包裝的報道,食品專家認為消費者們往往被食品包裝上精美的圖案所迷惑,例如鮮美的水果、美麗的牧場容易讓購買者對這些食品的生產地產生錯誤的幻想包裝上的偽專業詞匯像“歐咪伽-3脂肪酸”、“益生菌”、“高濃度”等字眼又總是能干擾消費者的判斷,而消費者*該知道的問題,食品包裝上不一定有明確的標示,即使有,普通消費者也不一定就看得明白。
??? 在北京某媒體出版中心任職的孟迷對此就深有感觸。長久以來,她從沒深究過自己喜歡的便利店盒飯的塑料飯盒上那個由3個箭頭組成、里面有個5字的三角形是什么意思,直到不久前,她察覺到從微波爐里拿出來的飯盒有了輕微的變形。
??? “我上網查了一下,說是里面的數字越大就越耐熱,數字5的材料是聚丙烯,豆漿瓶、酸奶瓶、微波爐餐盒用的都是那種。”飯盒是安全的,她卻發現了另外一個問題,因為資料上還說了,市面上多數5號材料聚丙烯做的飯盒,配的透明盒蓋卻是用1號材料PET制造的。后者并不適合微波爐加熱,而她并沒在盒蓋上看見任何標識。
??? 同樣苦惱的還有信息提供方。在我國,生產環節和銷售環節的監管權分屬不同的部門,該標什么,不該標什么,并非所有生產商都摸得準。
??? “我們公司原先是做化肥類為主的,后來公司想在農副產品方面下工夫,于是就從江西井岡山訂了很多散裝的花菇、黑木耳,涉及到了食品包裝這一領域,就有些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了。”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食品采購商透露,“因為我們公司主要是做酒店、飯店生意的,如果用簡易包裝的話,會被工商局、衛生局等部門查,到底有多少食品包裝的國家標準要注意,要去申請,然后印刷在包裝袋上,我們都不是很清楚。”
??? 這樣的后果可能會很嚴重。假如食品里含有令人產生過敏反應的成分,卻在包裝上卻沒有明確的標示,有過敏體質的消費者誤食了這樣的產品,嚴重者可以導致死亡。
??? 要更嚴,也要更好
??? 我國涉及食品包裝衛生安全的、現行有效的國家標準有133個,行業標準有126個,但這些標準存在不明確、不細致的問題,并且還欠缺某些重要指標。
??? 比如,國家只對允許使用的材料做了規定,但對不允許使用的材料規定得并不清楚,這些標準大部分都是推薦標準,強制性標準又缺乏對有毒包裝物質的明確界定。
??? “我國現行的食品包裝技術法規和標準與發達國家相比,差距很大,這確實是一個普遍公認、無需爭論的問題。”中國出口商品包裝研究所科技部**工程師王遠德表示,“制定和完善食品包裝法規,絕非一日之功。”
??? 但“有關方面正在努力”,這在初始階段,往往體現在不易被普通消費者察覺到的細微環節上。
??? 例如從2009年6月1日起實施的
??? 例如從2009年9月1日起實施的
??? 標準出臺,也有行動配合。2009年11月6日,衛生部、工業和信息化部、農業部、商務部、工商總局、質檢總局、國家食品藥品監管局7部門聯合下發《關于開展食品包裝材料清理工作的通知》,并向社會發布“可用于食品包裝材料的物質名單”和“禁止用于食品包裝材料的物質名單”。
??? 對于食品包裝,確保消費者的健康和安全只是*基本的要求。如今,食品包裝會對環境造成怎樣的影響也更加被重視。
??? “從公元前5000年一直到現在,葡萄酒一直用陶罐、木桶和玻璃瓶保存。在保證產品質量的同時,一些消費者的需求使得葡萄酒企業紛紛使用無菌紙盒包裝,這已逐漸成為一種發展趨勢。”利樂公司全球市場經理ChrisKenneally說。
??? Kenneally口中的“消費者的需求”實際上是指現在的消費者更加關注包裝的經濟性與環保性。在哥本哈根氣候談判的喧囂下,在馬爾代夫、圖瓦盧等島國面臨著亡國危機時,在威尼斯年年漲潮淹過街道時,人們多多少少都感覺到:不能再完全無動于衷。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