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1-15 來源:互聯網
??? 3月21日,
??? 《華盛頓郵報》記者:謝謝您接受我的采訪,因為時間有限,我只能提出幾個主要問題。現在貿易保護主義趨勢好像在美國要濃一些,你對這些貿易保護主義有什么樣的看法,怎么解釋中國的立場給國外的伙伴?
??? 陳德銘:美國到底有沒有貿易保護主義?是否趨于嚴重?有些不同看法。美國政府的一些官員,堅持認為美國沒有貿易保護主義。但是美國有些人也承認他們有一點保護主義。有一個得過諾貝爾獎的美國經濟學家說,美國現在實行溫和的保護主義,但還不夠,要實行更強有力的保護主義。我個人認為,美國在金融危機后期是有保護主義傾向的,比如對中國發起輪胎特保案。盡管就全球來講,國際貿易中的保護主義還大體處于一個可控的階段,但是美國國內一些人近期在一些問題上不斷制造聲勢,可能會使保護主義愈演愈烈,這對美國、對中國,對全球都是很不利的。
??? 我們理解,當前美國經濟復蘇非常需要擴大就業、擴大
??? 《華盛頓郵報》記者:*近在美國,很多智庫和評論家,包括國會也開始談人民幣匯率的問題,對人民幣匯率的情況,能否給我們解釋一下中方是什么樣的立場。
??? 陳德銘:我想**說明,一國的匯率是國家主權內的問題,不是由雙邊討論決定的。在金融危機還沒有完全過去,世界經濟甚至有二次觸底危險的時候,各國貨幣保持基本穩定有利于經濟復蘇,這是我的基本看法。
??? 人民幣匯率*近在美國被炒得比較厲害,國會議員也有一些言論。我看了美國媒體的報道說,美國總是在碰到困難的時候,總是在選舉的時候,會找一個替代國。上世紀80年代、90年代曾經是德國、日本,現在是否就該輪到中國了?
??? *近10年左右,美國一直在說中國人民幣匯率低估,那么用什么標準來判定匯率低估呢?匯率是多方面因素形成的,用“購買力評價法”看匯率,中美兩個國家之間是沒法比較的。中國人均GDP只有3000美元,美國要超過4萬美元。我在學經濟學的時候看了很多美國人的教科書,按照他們的說法,綜合比較法要比簡單的購買力評價更科學。
??? 評估一國匯率問題,另一個重要因素是看實際的國際收支狀況,特別是在一般項目下即貿易項下的平衡狀況。中國的對外貿易有一定順差,2008年有2900億美元,但2009年下降到1900億美元,今年1-2月份再次下降50%,3月份我們甚至可能會遇到逆差。也就是說,中國的國際收支平衡狀況正在改善,貿易順差逐步減少。
??? 客觀分析中美貿易不平衡
??? 中美貿易中,中方確實有較大的順差。對此,我們應該全面地討論和分析。
??? **,從國別情況看,中國去年的順差中73%是來自美國,但中國對周邊國家有1200多億美元的逆差,對拉美國家、對世界上58個*不發達國家總體也是逆差。
??? 第二,中國對美國的貿易順差,和美國公布的數字有很大差距。中美兩國商務部就這些數字進行多年的研究,今年3月4日兩國商務部的主管副部長簽署發表了一個共同研究報告。以2006年貿易情況為例,美國公布的逆差統計數字應減少26%,而中方的貿易順差統計則大概低估了2%左右。為什么會有這么大的差別呢?這些差異中約有52%來自中國經第三方到美國的轉口貿易,在轉口過程中的增值部分計入了中國的出口;還有48%左右的差異是在中美直接貿易中產生的,這些產品在中國海關報關的時候是一個較低的價格,到美國海關進口時價格提高了。因為這些產品主要是加工貿易產品,所以美國企業把設計、研發、物流、利潤全部加進去了。
??? 第三,我們要分析中國對美國的貿易順差是怎么來的。
??? 從貿易方式看,中國與美國在一般貿易上是基本平衡的,順差主要是加工貿易造成的。從企業主體看,2009年,中國對美有1400多億美元的順差,其中約有76%是外資企業造成的,而這些外資企業,主要又是美國在華投資的企業。從產品來講,中國對美國的貿易順差*主要是來自電子信息技術和機電設備類,這些產品占了67%,大部分是在華加工裝配的。
??? 造成中美貿易順差的根本原因是在全球化過程中,產業結構發生調整變化。很多對美出口的企業,看到中國勞動力成本的優勢,把*終裝配轉移到中國,比如日本、韓國、臺灣的企業,也包括一些美國企業。這種產業轉移導致中國對美順差增加,但是從美國統計看,美國對亞洲的逆差占其貿易逆差的比重并沒有明顯變化,只是在亞洲國家和地區之間發生了轉移。
??? 導致中美貿易不平衡的第二個重要原因是美國對中國采取非常嚴格的出口管制措施。這一做法已延續多年,2007年,美國還將中國單列,專門針對中國一國增加出口管制項目,包括纖維材料、數字機床、一些集成電路設備等,一共47項。我舉過一個例子,中國汶川地震的時候,我們希望買幾臺美國黑鷹直升飛機的發動機用于抗震救災。盡管這個發動機廠在加拿大,美國GE公司只有25%的股份,但美國政府還是沒有同意。如果美國不愿賣這類高技術產品,我們只好自己花力氣來研發,或者從其他國家購買。
??? 如果美國繼續對中國采取非常嚴格的出口管制,不僅對中國不利,而且對美國人民、美國企業也非常不公平。現在,美國企業遇到這么多困難,美國失業率這么高,美國也有優勢產品可以賣給中國,但美國企業卻不能自由地開展貿易。美國可以把黑鷹直升飛機賣給臺灣,但不能賣給大陸,那么我們只好和歐洲國家聯合來研發直升飛機,同樣的例子還有衛星。我不知道是不是個別人還有冷戰思想,所以要堅持對中國實行嚴格的出口管制。這樣的制度和做法對美國非常不利,中國也會受到損失,美國人民要知道真相,國會和議員要知道真相。
??? 半年多前,奧巴馬總統已經表示要放寬出口限制,我們希望看到美方的實際行動。美國提出出口五年要翻一番。現在美國有1萬多億美元的出口,翻一番要達到2萬多億美元,這些出口產品要賣給誰呢?*有潛力的是應當中國這樣的新興市場,2008年中國占美總出口的比重是5.5%,去年增加到6.7%.2001年的時候,中國自美的高技術產品進口占中國同期進口的18%,到2008年這一占比下降到不足7%.這意味著美國損失300多億美元的貿易機會,這對美國來講是很可惜的。在貿易受到限制,我們想買的產品買不到的情況下,討論匯率問題是不公平的,也沒法得出正確的結果。
??? 第四,關于美國的逆差,如果從經濟學的角度說得更深一些,存在一個所謂的“特里芬難題”,這是美國耶魯大學的一位教授提出的。美元作為國際貨幣,要滿足世界各國在貿易結算、債務清償和國際儲備的需要,必然會通過國際收支逆差使美元流出。隨著國際貿易和投資的擴大,全球對美元的需求增多,這需要更多的美元流出,但長期逆差又威脅美元幣值的穩定。在布雷頓森林體系中,正是由于“特里芬難題”的出現,美元*后與黃金脫鉤。所以從總體上看,美國的巨大逆差還與當前國際貨幣體制有關。
??? 貿易爭端對中美均無益處
??? 中美雙方應該認真落實胡錦濤主席和奧巴馬總統關于建設21世紀積*合作全面的中美關系的共識。遇到問題,大家都要冷靜。中美互相依存,誰也離不開誰,我們不希望因為這些問題影響兩國關系。如果某些美國議員堅持要給中國強加一個操縱匯率的名義,而且在這個名義下,真的對中國實行懲罰性進口關稅,中國政府對此不可能不做出反應。
??? 我們希望不發生這種事,如果真的發生這種事,對全球都沒有好處,OECD有一個報告指出,中國匯率穩定對大部分不發達國家和新興國家的經濟發展非常重要。經過多年的努力,中國現在的出口結構和那些不發達國家已經錯位了,中國的進口對他們很重要。您可以參考OECD的這個報告。
??? 如果真的因為匯率問題挑起一場“貿易戰”,其實我不想用“貿易戰”這個詞,但是*近在美國媒體上我們確實看到了類似的表述,當然中國會受損失,但美國企業受損失*大。中國的出口企業中有大量是美資企業,一旦兩國貿易環境有變化,他們**會受影響。
??? 我還想進一步舉例說明這個問題。中國對美國出口量*大的產品是筆記本電腦,一年有1.47億臺,里面絕大部分芯片使用的都是Intel或者AMD,大量的零部件也來自進口。一臺在美國零售價1200美元的電腦,中國企業只能拿到35美元的加工費。如果人民幣升值,中國出口不了這些產品,那么相關零部件也進口不了。這樣不僅在華美資企業受影響,美國本土企業對中國的出口也會受到巨大的影響。
??? 2008年在華美資企業約有3萬家,總銷售額為2286億美元,其中1500多億美元是在中國市場銷售的,剩余700多億美元全部出口,大量返銷美國。我*近請美國在華的一批世界500強企業來座談,聽取他們的意見。所有企業都認為,他們在中國的業務是全球增長*快的,利潤增長*大的,要繼續在中國投資,這些公司從巨額利潤里返回一部分幫助美國母公司,或者其他分公司渡過困難。
??? 此外,在服務貿易方面,中國有很大的逆差,美國的四大會計事務所,保險公司等各類金融機構在中國都有大量的業務,中國每年也有大量人員到美留學、旅游。現在我們之間沒有完整的服務貿易統計數字,我們估計中方的逆差*少在130億-150億美元之間,
??? 中美經貿關系如此緊密,我們不愿意看到雙方發生所謂的貿易戰,大家都應理智地坐下來討論,不要輕易給別人扣帽子,中國也不可能因為被扣上帽子就換個說法。
??? 我想美國應該有所調整。我不知道一些議員這么強硬,*后想得到什么東西,是為了政治上的選舉?還是出于經濟考慮?從經濟上講,是想限制自中國的進口,還是想擴大美國的出口?如果是限制進口,那么中國產品即使進不了,美國也會轉從其他發展中國家進口。因為,中國主要出口中低附加值產品,美國的長處是高端制造業和服務業。勞動密集型的產品要回到美國本土生產是很難的。試想一下,如果沒有美國進口商訂貨,中國企業也不會開工生產,一定是美國國內有需求才會從中國進口。把中國這個重要的新興市場打傷了,對美國擴大出口不會有幫助。
??? 我曾在哈佛大學短期學習,記得哈佛有一個講臺,上面寫著拉丁文“VERITAS”,意思是“真相”.今天和您交流,我也希望把真實情況傳遞給美國人民。中美之間的各種問題,我們都可以討論,但是千萬別做損人不利已的事,這對中國,對美國都沒有好處。
??? 華盛頓郵報記者:假如人民幣升值會不會在中國產生一些失業問題?
??? 陳德銘:溫總理已經說過中國的人民幣匯率沒有低估,應當基本保持穩定,這對世界經濟也有利。
??? 2005年以來,人民幣升值了21%,實際有效匯率也升值了17%左右。中國為此付出了代價,有些企業因此破產,也有一些企業調整結構,往更高端的產品發展。更重要的是,在金融危機之前,全球經濟過熱,美國市場需求旺盛,人民幣升值后,出口商可以把相當一部分壓力通過價格轉移出去。但現在金融危機還沒有過去,國際市場疲軟,許多商品的價格尚未恢復到2008年以前的水平。*近我們做過測算,中國出口企業的平均利潤只有1.77%左右。在這種情況下,中國企業難以承受貿易條件出現大的變化,畢竟中國也有自身不容忽視的就業問題和經濟穩定問題。如果形成人民幣升值的強烈預期,還會嚴重擾亂世界金融市場的穩定。
??? 不少人都感覺到,在美國媒體上,不太能聽到中國的聲音,希望通過您的采訪,也多傳遞一些中國的聲音,讓美國人民更多地知道方方面面的情況,能夠更好地作出判斷。在過去的幾年里,美國85%的州對中國出口都快速增長,當我在美國各州訪問的時候,州長和企業家對我們都很熱情,希望我們去那里投資,擴大貿易。我們也歡迎美國的議員多聽聽選區人民的意見,到中國來看一看。有些人總是認為美國現在面臨的一些問題是因中國而起的,這不符合事實。中國和美國是兩個重要的貿易伙伴,中國的發展對美國是一個機會,我們應當一起向前努力,讓不斷發展的中美貿易為兩國人民帶來更大的利益。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