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廣州舉行的 食鹽專營政策 研討會上,與會專家表示,目前有關 鹽業專營需要取消等傳言,“是一場由鹽業生產企業而不是由市場 消費者推動的鹽業改革”。廣東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地方病防治室副主任醫師鐘文表示,我省國民碘營養狀況一直處于適宜水平,不存在加碘過量的問題。
我省食用鹽缺口每年達70萬噸
廣東省社會科學院產業經濟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黎友煥表示,我國鹽業長期處于產大于銷的基本面,在近年來每年約7000萬噸的原鹽產量中,工業用鹽占6000萬噸,食用鹽占1000萬噸,但食用鹽的消費是剛性的,實際消費才800多萬噸。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發生后,工業用鹽需求大幅減少,特別是燒堿、純堿行業以外的工業鹽銷量銳減到每年400多萬噸,這就使得許多鹽業生產企業難以為繼,紛紛圖謀轉向食用鹽的生產,可是目前我國4000多家的鹽業生產企業中只有97家獲得國家食鹽定點生產許可證,因此,大量鹽業生產企業的出路面臨生存挑戰,特別是內地不少井礦鹽生產企業去年虧損累累。在此背景下,社會上近期出現諸如“碘鹽致病”“食鹽專營產生暴利”等言論,更加重了社會公眾對食鹽專營的質疑,紛紛要求“補碘要自主,鹽業要放開”。去年底,28家鹽業生產企業集體上書國家有關部門,要求取消食鹽專營,讓他們進入食鹽生產和市場流通領域,“很顯然,這是一場由鹽業生產企業而不是由市場消費者推動的鹽業改革。”
從產業經濟的角度分析,我國鹽業產大于銷的問題相當突出,但目前廣東的食用鹽缺口每年達70萬噸,黎友煥建議廣東應大力發展海鹽,特別是在食用鹽方面,逐漸減少對外省鹽尤其是井礦鹽的依存度。
廣東不存在加碘過量
對前段時間有關“加碘過量”“碘鹽致病”的說法,廣東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地方病防治室副主任醫師鐘文表示,我國已經建立了一套比較完善的動態的碘營養和鹽碘監測體系,衛生部門每年都進行全國性的鹽碘監測,及時評估各地碘鹽覆蓋率、合格碘鹽食用率、鹽碘中位數等監測結果,嚴格確定或調整鹽碘濃度。同時,每隔2—3年,開展一次全國性的碘營養水平和碘缺乏病病情監測普查,動態掌握國民碘營養水平和碘缺乏病病情的變化。
鐘文介紹,1995年以來,國家衛生部門根據監測結果多次調整鹽碘濃度,廣東先后調整了3次。“至于衛生部今年要下調鹽碘濃度,是根據監測結果早有計劃安排的,并不是某些媒體報道后才臨時決定的。”
鐘文表示,近年來廣東的國民碘營養狀況一直處于100微克/升—200微克/升的適宜水平,2005年是180微克/升,2007年是140微克/升,2009年是150微克/升。“廣東不存在加碘過量的問題。” (記者吳旦穎 通訊員馮啟明
百檢網專注于為第三方檢測機構以及中小微企業搭建互聯網+檢測電商服務平臺,是一個創新模式的檢驗檢測服務網站。百檢網致力于為企業提供便捷、高效的檢測服務,簡化檢測流程,提升檢測服務效率,利用互聯網+檢測電商,為客戶提供多樣化選擇,從根本上降低檢測成本提升時間效率,打破行業壁壘,打造出行業創新的檢測平臺。
百檢能給您帶來哪些改變?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