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1-15 來源:互聯網
??? 浙江在線02月22日訊 據《今日早報》報道 從今年開始,要叫“
截至目前,杭州山地茶業有限公司、杭州茶廠有限公司、浙江華發茶業有限公司等169家龍井茶產區內外的
??? 假冒“龍井茶”的不少
千年品牌“龍井茶”被譽為綠茶中的**,每年二、三、四月左右,新茶以數千元一斤的價格被搶購一空。
高額的經濟利益刺激下,近年來,龍井茶被假冒、仿制情況愈演愈烈。不問哪里產,不問質量,綠色的扁茶,包裝一套,就搖身一變成了賣好價的“龍井茶”。
曾有50多個縣市生產的茶葉都稱“龍井茶”,外省如云、貴、皖、閩、贛等地也大量加工銷售仿冒龍井茶,“云南龍井”“貴州龍井”“四川龍井”“福建龍井”等比比皆是。
“喝‘龍井茶’的人多,懂‘龍井茶’的人少。”昨天,浙江茶葉學會負責人說,外省來的假冒偽劣龍井茶,嚴重損害了正宗龍井茶的聲譽和消費者、茶農的利益。
作為龍井茶的原產地,2008年底,浙江省農業廳經濟作物管理局向國家工商總局商標局成功申請到了“龍井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
新的“游戲規則”上臺
浙江省龍井茶證明商標管理和保護委員會辦公室負責人說,只有浙江18個市縣培植生產的龍井茶才能冠名龍井。龍井茶“準用證”的發證對象主要是產區內符合規定的龍井茶生產企業。同時,對有條件的收購、拼配、流通企業有關部門也將根據條件許可使用。
在這18個市縣內,任何單位和個人生產的茶葉要打龍井茶的牌子,也需獲得龍井茶證明商標注冊(權利)人浙江省農業廳經濟作物管理局的許可。另外,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在同一種或者類似商品上使用與“龍井茶”證明商標相同或者相似的標識。
外省的茶葉經營企業也可以獲得“準用證”,但必須要證明其龍井茶來自浙江省18個縣市產區。
根據浙江省政府的統一要求,眼下企業在申請使用龍井茶商標時暫不收費。
打假風暴拉開序幕
今年春節前,麗水的蓮都等地*早開摘新茶;眼下,我省各地新茶正是開采在即。
造假者趕早而動。
2010年1月18日,福建省閩侯縣一家茶葉企業打出“含香龍井”牌子銷售新茶,當地工商部門查處后,聯系浙江經作局正在處理。
2009年8月7日,河南省光云霧春芽茶廠打出“龍井茶”銷售,涉嫌假冒西湖龍井茶被依法查獲。
處罰額度不是“小打小鬧”。2009年5月,諸暨一家企業未經許可,在茶葉罐上印有侵犯龍井茶證明商標的圖案標識,被罰了8萬元。
據透露,新一輪的“龍井茶”打假風暴即將重拳出擊。“有人一舉報我們就去打假,而且要不定期打假。”浙江省龍井茶證明商標管理和保護委員會相關負責人說。
我省幾位茶葉專家評價,“龍井茶”證明商標準用制度,既保護品牌,保護消費者利益,又保護浙江省茶產業利益。
2009年6月26日,浙江省政府召開專題會議,研究龍井茶證明商標使用管理有關工作。會議上稱:“龍井茶證明商標獲準注冊是一件大好事,是保護和發展‘龍井茶’這一千年品牌的重要基礎……,有利于提升我省茶葉品牌形象,拓展茶葉市場,促進茶產業發展方式轉型升級和茶農增收。”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