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1-15 來源:互聯網
??? 連日來,問題
上海熊貓
新的問題乳制品是如何被發現的?2008年被封存的問題奶粉為何會卷土重來?多部門的監管暴露出怎樣的漏洞?食品安全事件的處置鏈斷在哪里?記者對此進行了追蹤采訪。
“清零”奶粉未被及時銷毀
2月3日,陜西省公安部門公布了渭南一起乳制品三聚氰胺超標案件,早在2008年被要求排查、清零的10噸問題奶粉再次流入市場,目前3名犯罪嫌疑人已被依法逮捕。
此前的2009年12月,陜西金橋乳業公司同樣被發現一起問題乳制品案。當時,金橋乳業的廣西用戶在原料進貨時,向金橋乳業索要這批產品的出廠檢驗報告未果后,委托有資質的機構進行檢驗,結果就發現了三聚氰胺超標。
記者在調查中了解到,當地質監部門確實對金橋乳業三聚氰胺超標的問題奶粉予以封存。然而,這些產品并未被隨之銷毀,企業后將這些奶粉通過倒換包裝、套用批次方法予以銷售。
與*早爆出的上海熊貓乳品案類似,這些毒奶粉案件的污染源,都是三鹿奶粉事件發生后,乳制品行業進行全面整頓,對問題奶粉統一進行清查的“清零”奶粉。
目前,全國食品安全整頓工作辦公室已派出8個督查組,分赴16個省份徹查這一事件,督促各地嚴厲查處各類食品違法案件,凡發現故意使用含有違禁物質的乳品涉案企業,質檢部門將采取三個一律的措施嚴厲處理:一律停產、一律吊銷生產許可證、一律移交司法機關。對案件背后的失職、瀆職等違法行為,一經發現,將依法依紀追究相關領導與責任人的責任。
盡管如此,人們還是在追問:“清零”奶粉為何沒有被及時銷毀,而是在時隔一年多之后再次流入市場?
“沒有人監督企業走完銷毀和處理的*后一步”
2008年,我國發生三鹿奶粉事件,眾多乳品企業的產品被發現含有三聚氰胺。這種化學原料被添加在乳制品中,用以提高食品檢測時的蛋白質含量指標。然而,在全國范圍的整頓行動之后,今年1月,全國食品安全整頓工作辦公室通報,三聚氰胺乳制品又死灰復燃。
事實上,早在2008年10月,衛生部、工業和信息化部、農業部、工商總局、質檢總局的有關負責人對發現三聚氰胺超標的乳制品如何處置曾明確表態:
凡不符合三聚氰胺臨時管理限量值的產品,不得出廠、銷售,并按要求銷毀和無害化處理。已上市的產品,生產企業有責任進行自檢,超過限量值的,企業要主動發布信息,并采取召回、下架、退市并按規定退貨和退款等措施,確保產品安全。
然而,對問題奶粉的處理并沒有那么簡單。從2008年9月底開始,石家莊市就組織市內發電、熱電和水泥生產企業進行環保銷毀實驗。但據知情人透露,對問題奶粉的處理嘗試*后大多以失敗告終:
用作燃料對鍋爐損傷太大,*后清理鍋爐的費用還不如燒煤,作為水泥配料又發現生產的水泥不合標準,大批量填埋擔心被別有用心的人挖出來……總之一些本該銷毀的問題奶粉竟在技術層面被擱淺。
德衡律師集團(北京事務所律師張興寬曾代理問題奶粉患兒索賠案。他告訴記者,在代理案件期間,他曾經去過三鹿公司,看到收回來的問題奶粉在廠里堆積成山,這些奶粉如何處理、有無銷毀等,人們不得而知。“沒有人監督企業走完銷毀和處理的*后一步。”
為何多個部門監管還出現了執法死角?
到底還有多少當年的問題奶粉沒有被妥善處理?根據公開的資料,僅當年三鹿集團尚未出庫的嬰幼兒奶粉就達到了2000余噸,而當時對這批問題奶粉的處理也只提到四個字:全部封存。
根據我國
律師張興寬說,摻入三聚氰胺的奶粉曾導致數十萬名嬰兒患病,對我國乳品企業造成打擊,惡劣影響至今未完全消除。面對如此深刻的教訓,為什么三聚氰胺超標的乳制品還能卷土重來?個別企業敢鋌而走險、頂風作案的原因是什么?行業監管存在哪些漏洞和缺陷?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監管人員告訴記者,當時三鹿奶粉事件有牽頭部門會同相關部門處置,但在問題奶粉的處理這一環節并沒有明確責任。當時各部門都在忙,農業管奶站、質檢管生產、工商管流通,除了特殊時期的監管任務,還要建章立制,地方政府也是焦頭爛額。一方面是暫時沒有好的辦法來處理,另一方面也是分了輕重緩急,但事情一拖就這樣拖下來了。
陜西省質監局食品安全處處長宋藝光認為,目前乳制品行業的管理辦法是分段監管,養牛戶、奶站、經營戶、生產企業、市場銷售等各個環節分別由農業、質監、工商等部門進行管理,這次發生的毒奶粉事件就是流通環節“清零”不徹底造成的。
西安市乳業協會秘書長王偉民說,這么多的三聚氰胺奶粉再次流向市場是一些缺乏誠信的企業沒有按照要求進行銷毀,目前一些小型企業容易成為監管“盲區”。它們通常把奶粉價格作為“風向標”,在價格低迷時停產,價格上漲后又開工生產,為了降低生產成本,甚至不惜鋌而走險,這是造成奶粉質量安全的重大隱患。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