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1-15 來源:互聯網
??? 后金融危機時代,一切重新洗牌
2009年以來,快消品行業并購潮風起云涌,重量級并購層出不窮。中投集團收購來寶集團,
據上海商情快消品研究中心統計,2009年度在中國快速消費品行業中共發生了超過70件并購及資本事件。在該中心推出的2009年度中國快速消費品10大并購榜單中,前10大并購涉及總金額超過300億元,增長幅度達70%。
在這場國進民退的浪潮中,中投、中糧、光明食品集團等國企均成為了“2009年度10大并購”的主角,“年度10大并購”中有四個主角是國企。金融危機后正是低價買入的好時機,擁有雄厚背景的國企、央企自然成為這波并購浪潮的先行者。
不少分析師認為,快速消費品行業是經濟復蘇后的朝陽產業,接下來行業集中程度會進一步加大,行業并購也將不斷升級。
“2010年快消品整合可能將主要集中在酒業、乳業和零售行業,這三個領域應該會有比較大的整合力度。”上海商情快消品研究中心分析師羅志平表示。
先鋒主力:四大集團強勢整合
快消行業并購整合,大集團是主導力量。其中,中糧集團、華潤集團、青島啤酒和光明食品集團作為業內整合能力*強的泛快消品集團,接下來的動作*值得關注。
中糧集團一直醉心于打造食品全產業鏈,憑借不凡的實力,頻頻發力收購上下游企業,延伸產業鏈。收購蒙牛,收購五谷道場,收購福臨門,收購華夏長城,收購萬威客,中糧一口氣吞下這么多品牌,并且沒有收手的意思。
涉及糧油、食品、地產酒店、土畜、金融等9大業務板塊的中糧下個目標很明確——白酒。中糧集團對外宣稱,為完善“全產業鏈”將進入白酒行業。據悉,中糧一直希望切入白酒行業,曾和多家白酒品牌有過接觸。“以中糧一貫雷厲風行的做法,進軍白酒行業應該不需要太長時間”,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業內人士認為,中糧的整合下個大手筆在白酒業。
一直以來,華潤集團堅持走并購路線,連金融危機也未能讓它止步,整合力度也相當驚人。盡管此前一度又歸于沉寂,但金融危機后,華潤集團再次亢奮。華潤雪花啤酒在金融危機后,趁勢瘋狂并購,閃電般地并購和新建啤酒工廠近10家,再續此前神話。目前,華潤雪花啤酒銷量屬行業**。以擴張并購見長的華潤,在接下來勢必會有更多的動作。
青島啤酒的并購風格則大大不同于競爭對手華潤雪花。青島啤酒穩中求勝,從不打沒有把握的仗。青島啤酒風格向來穩健,看準再出手。青島啤酒董事長金志國前不久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現在是兼并收購*佳時機,有合適的可以并購。目前,青島啤酒陸續在四川、山東、江蘇建新廠,也在和一些地方企業在談收購兼并。
但分析師認為目前青島啤酒的規模已經全國數一數二,產能還沒有完全釋放,下一步的主力應該主要放在拓寬銷售渠道以及海外收購上,由于奧運會的召開,推動了青島啤酒在海外的影響力,所以不排除未來青島啤酒布局海外的可能。
上海國資委旗下的光明食品集團并購動作也非常大。并購成為光明食品“做大主業”的關鍵途徑之一。去年7月,光明食品以15.5億收購了上實食品持有的光明乳業。接著,光明食品收購了云南*大制糖企業英茂糖業60%股權,一舉成為國內規模*大的糖業產業集團。
今年1月12日,光明食品又宣布正在與澳大利亞亞西斯爾洽談收購之事,盡管遭拒,但其并購做大戰略思路不變。據悉,隨著上海國資整合力度的加大,光明食品將加大主業領域的收購兼并的力度,力爭年內在英茂糖業等項核心主業并購上實現突破。
??? 酒類:啤酒葡萄酒并購可能性*大
酒類行業并購整合故事*多,各類酒并購整合命運迥異。啤酒和葡萄酒被眾多業內人士認為*具備并購可能性,而白酒和黃酒卻被認為缺乏并購想象力。
“目前快速消費品行業內多比較分散,競爭格局比較混亂,具有整合能力的公司正在觀望,未來并購*有可能出現在啤酒行業。” 世華財訊分析師趙鵬表示。國泰君安分析師洪婷也認為啤酒產業的集中度正在增加。
但是,“青島啤酒接下來并購的可能性不大,”趙鵬說:“剛剛收購了山東趵突泉的青島啤酒規模已經在國內數一數二,產能還沒有完全釋放,如果說下一步收購的話有可能在海外”。
目前,啤酒行業市場份額趨于集中。國內*大的四家啤酒企業市場份額逐漸逼近,2009年年中,華潤啤酒占據市場份額16%,青島啤酒為14%,燕京啤酒為12%,僅這三家已經超過40%。萬聯證券分析師陳榮新認為,40%并非表明啤酒行業已經完全進入成熟期,“離國外60%還有較大距離,依然還有并購空間”。
相比之下,白酒的并購則充滿不確定性。“白酒進入相對成熟期,一線品牌并購的可能性較少,并購應主要集中在二三線品牌。”上述萬聯分析師認為,白酒行業相對成熟,格局相對穩定,難有大規模收購動作。
“白酒、黃酒并購機會不大。白酒和黃酒更多在于內部整合。像五糧液和貴州茅臺,2010年更多會是整合內部資源。”上述上海商情分析師也持類似觀點。更多分析師對汾酒和古井貢的并購不太看好。
而國泰君安洪婷認為白酒行業的并購可能性小,阻力并非來自行業集中度的加劇,而是來自于地區性壟斷,“地方政府為了避免稅收流失勢必阻止這種并購”。
洪婷認為未來白酒行業的并購重組應該主要來源于行業外資本或者外資。“帝亞吉歐”、“軒尼詩”、“**伏特加”等全球知名洋酒巨頭,以資本進入的方式相繼聯姻“水井坊”、“文君酒”、“劍南春”等白酒企業,印證了這一趨勢的存在。
而知情人士向理財周報透露,帝亞吉歐控股水井坊是必然的,而且很可能為時不遠。而1月22日中糧集團表示欲進入白酒行業。而茅臺也在近兩年表現出很強的擴張欲望。
白酒行業的并購一旦突破,將是一場曠世大仗。
黃酒盡管存在并購潛力,但仍然缺乏想象發力。而葡萄酒行業并購則讓分析師們非常感興趣。“就酒類而言,葡萄酒的機會*大,2010年各大葡萄酒公司,像張裕和王朝,可能會掀起一番酒源產地爭奪戰,而新疆是個必爭之地。”上述上海商情分析師表示。
目前,葡萄酒行業大多集中在中東部沿海,中西部還未普及,經濟一旦轉好,進口品牌以及國內大品牌就會有擴張的需求。大多數被收購的將是那些具有葡萄基地的企業,如去年12月,張裕在新疆收購了具有葡萄園的天珠酒業。
“張裕高端的酒莊酒還沒上去,消費區域較小,產品還集中在中低檔酒類上,此前張裕剛花了十多億元收購山東一家銀行,資金充裕,并購能力不容小覷。”北京某知名券商分析師表示。
山西證券分析師羅胤告訴記者,*有可能發生并購的是中糧旗下的長城,從去年到今年已分別收購新疆和東北的兩家葡萄酒廠,今年可能還會有下一步的布局。
日化:上海家化琵琶遮面
金融危機后,一向穩重低調的日化企業也開始暗流涌動,競爭日益白熱化以及外資巨頭咄咄逼人之勢,讓國內日化企業大聲驚呼:“狼來了!”
此前,一向低調的日化巨頭上海家化不出意料否認了此前媒體報道的上海市政府打算將上海家化集團轉讓的報道。理財周報記者從上海業內人士處獲悉,該轉讓事宜的確已經敲定,接盤者為香港新世界鄭裕彤。在此方案形成后,雙方曾試圖打壓股價。2009年12月1日,上海家化公告予以否認,上述人士認為,“這是比較明顯的利空打壓股價行為。”
事實上,國有資本退出日化行業之意非常明顯,而一直反對股權轉讓、強勢的董事長葛文耀也到了即將退休的關口,這給上海家化花落誰家再添一層想象。
索芙特也處于類似的漩渦中。此前,一直有傳聞稱,寶潔有意向收購索芙特。索芙特對此態度曖昧,表現不溫不火。
從業績表現看,索芙特近年來盈利能力持續下降。索芙特盈利2005至2008年的綜合毛利率分別為50.55%、42.19%、35.97%和33.48%,2009年前三季度的毛利率為27.10%,頹敗之勢難挽。
“目前索芙特產品認可度不夠高,市場在萎縮,寶潔和聯合利華占據主要市場份額,此前的營銷策略效果不好,所以未來很有可能尋找戰略伙伴進行業務合作。”上海某知名券商分析師表示。
乳業:小型并購很多,新希望有希望
“乳業基本恢復,競爭領域多元化,競爭強度*有可能加劇,行業不確定性增加。”中國民族證券分析師劉曉峰說。
眾多分析師表示,三聚氰胺導致一些小的乳企生存不下去了,再加上農業部對于食品安全的要求提高,不規范的乳企將逐漸垮掉,所以乳制品行業的并購速度可能會加快。
陳榮新認為,乳制品如新希望等進入資本市場未來將會有并購可能,娃哈哈采取收購地方小公司的方式進行擴張,小型并購很多。
世華財訊分析師趙鵬認為,液態奶三大龍頭伊利、蒙牛、光明的格局已經基本形成,并購將主要集中在奶粉業。此外,三鹿整合年中完成,小乳企將是整合重點。
“乳業從三鹿陰影中走出來,此前這一塊的整合處于空白階段,接下來行業回暖后,會有比較大的整合力度。乳業的整合主要在第二陣營,一些區域性的龍頭,比如新希望。”上述上海商情分析師也持此類觀點。
“未來新希望將會有大動作。”上述萬聯分析師稱。新希望集團去年下半年開始在北京布局,向北京千喜鶴增資3.2億元。隨后今年1月4日,收購安徽白帝乳業41%的股權,至此,新希望乳業正式實現對安徽白帝乳業有限公司的全額控股。一位券商分析師則告訴理財周報記者,新希望今年3月還將收購杭州雙峰乳業。
近年來,新希望集團已經在合肥、保定、長春、青島等地并購12家地方中小型乳業,“*近新希望發了8億公司債券,我估計是在為下一步的收購做準備,除此以外,新希望今年將會對這12家乳業進行品牌上的融合,打造自己的品牌,未來新希望應該還將繼續收購二三線具有一定影響力的乳業品牌。”趙鵬說。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