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1-15 來源:互聯網
記者發現養殖戶并未得到應有利益,原因是生產成本水漲船高,
受市場供求關系影響,豬肉、雞蛋等農產品價格漲幅較大。近日,記者走訪了我市部分鄉村的養殖戶發現,他們在這一輪
養豬戶的歡喜與憂慮
*近,正定縣朱河村養豬大戶張造栓說: “別看前段時間豬肉價格上漲,其實今年養豬基本上是不賺錢的。”老張為記者算了一筆賬,養一頭100公斤的育肥豬,530元飼料費就夠了,加上仔豬170元,防疫、人工等,成本共800元。養成后每公斤賣10元錢,大概可以賺200元左右,這就是養一頭豬的利潤。如果仔豬屬自己家母豬繁殖,再趕上*高價,利潤能到500元。而10.6元的毛豬收購價,還需要支付經紀人中介費、搬運費和檢疫費。“看上去能賺些錢,但今年因為玉米價格上漲導致飼料售價也跟著漲了上去。養一頭豬下來還要賠一百多元錢呢。”
在老張看來,今年的豬肉價格其實波動比較大。8月份的時候豬肉*高漲到了每公斤18元,后來又快速回落到了每公斤14元左右,前段時間由于趕上中秋、國慶雙節,價格又有所回升,到了每公斤17元左右。
老張告訴記者,目前仔豬依然比較走俏,但要是現在就大量高價購進仔豬,一旦肉價跌下來,養豬戶將面臨虧本的風險。目前仔豬收購價格差不多每頭賣180元左右。按成本核算,毛豬要賣到每公斤11元左右才不虧,而小豬到出欄又要四五個月。那時候的市場價格會怎么走誰又能說得清呢?
成本上升吞掉部分利潤
對許多農村養殖戶來說,雖然或多或少地能體會到農副產品漲價帶來的好處,但是養殖成本的上升卻是實實在在的。
藁城養雞農民張增海告訴記者,今年雞蛋的價格比較高,收益也比往年高,現在每公斤雞蛋能賣到6.5元左右,雖然比前兩個月略便宜些,但仍然可以賺錢,但與此同時,飼料成本的上漲也很驚人。拿玉米來說,已從每公斤1.51元上漲到每公斤1.8元左右。
除了飼料成本上漲,人工成本近年來也不斷上漲,“以前工人每個月工資是600元左右,現在普遍漲了200至300元。”
除去養殖成本的增加,動物防疫的開支也是農村養殖戶的一項重要開支,“現在*怕的就是疫病,一旦被傳染上的話,這一年就會賠得血本無歸,所以現在大家都對防疫舍得投入,這方面的成本相應地也大幅提高了。”
有人認為農副產品價格上漲,獲益的主要是農民。不過,據記者了解,其中受益*大的還是那些具有相當規模的養殖專業戶,而為數眾多的中小養殖戶由于受到養殖成本升高的制約,雖然也從中受益,但遠遠比不上那些養殖大戶。
何時走出急漲暴跌怪圈
“就在去年年底的時候,我周圍的許多人還對養雞不感興趣,覺得從事養殖業風險太高,投入又大,不劃算。”張增海告訴記者,現在情況又變了,許多人看到雞蛋價格高了,又覺得養雞有利可圖,這種“追漲殺跌”式的養殖觀念他覺得并不科學。
近年來,農副產品的價格似乎陷入了一種“急漲暴跌”的怪圈,廣大農戶本身沒有接受瞬間價格信號的能力,需要一個平臺對信息進行整合、分析和發布。這個平臺單靠政府、村集體經濟組織、農業龍頭企業或者專業合作社中任何一方力量均會遇到“瓶頸”。
有關專家認為,養豬業走不出大起大落的周期性怪圈,原因在于我國農產品市場監測預警體系脆弱。農民難以從漲價中受惠的原因在于農民處于市場弱勢,過于分散、無組織力量,且存在嚴重的信息不對稱。因此,農民必須組織起來,成立專業的合作組織,從而提高他們在購銷環節中的談判能力。
“今年賺了,去年賠了,明年還不知咋樣。”這是許多農村養殖戶的感受。為此農業專家呼吁,不應只關注城鎮消費終端的需求環節,而忽視農村生產的供應環節。因此,建立農產品市場監測預警體系十分迫切。這種預警機制在運作時可以分為產前和產中。產前,就是在生產前預測市場走向,建議農民掌握適合的種植養殖面積,并及時作出調整;產中,就是預測出全市面積和國內同類品種的產量和銷售局面,將市場警報及時告知農民,提早介入市場,盡量消解可能出現的賣難苗頭。
同樣,政府不應該只是在食品漲價的時候才緊張,才呼吁農民多生產,更應該在農民豐收,農副產品價格下跌的情況下,給予農民價格補貼,保護農民的生產積*性。這才是保持食品價格穩定、防止出現較大波動的長久之計。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