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1-15 來源:互聯網
甘肅把循環經濟的理念應用于農業發展,目前逐步形成了3種循環農業模式。這3種模式突出了農村能源和農業生態,延長了傳統農業鏈條,成為甘肅農業新的增長方式。
?
無論是河西走廊,還是隴東黃土高原,走進甘肅的一些農家院落,總會看到農戶使用沼氣做飯的情景。記者ADV_CONTENT從甘肅省農牧廳了解到,甘肅的循環農業正是從以沼氣為代表的農村能源開發開始的。
據了解,目前甘肅循環農業發展形成3種模式。**是農業循環種養模式。甘肅利用玉米等農作物秸稈開展養畜示范建設,探索出了秸稈青貯氨化綜合利用技術,秸稈青貯氨化后成為家畜的基礎食糧,通過“飼料-畜牧業-沼氣”模式,實現了農業生態系統內的物質循環利用。據甘肅農業部門調查統計,今年預計甘肅加工用于飼養家畜的農作物秸稈將達700萬噸,節約飼料糧120萬噸,直接經濟效益11億元。
其次是畜禽糞污循環利用發展模式。據了解,甘肅一些循環經濟生態園,通過向農民收秸稈做牛羊飼料、用牛羊糞便制沼氣、再用沼氣池產生的沼液沼渣當有機肥料的循環生產,實現了無污染、零排放的生態平衡。蘭州花莊奶牛繁育中心還引進沼氣發電項目,利用養殖場糞便和污水產生的沼氣發電,發酵后的沼渣、沼液作為有機肥供飼草基地使用,形成“牛—沼—電—肥—草”的生態循環。
再次是生態保護型發展模式。記者了解到,甘肅省以田園生產清潔工程、農村生活環境凈化工程為主要內容,在一些鄉村興建清潔工程建設項目,重點抓生產無害化和廢棄物資源化兩個關鍵環節,解決農業投入品和秸稈廢棄物造成的污染問題。同時通過沼氣池、改廁、改圈、改廚、改院、改水、改路來處理人畜糞便,以聯戶污水處理系統和垃圾物業管理為模式,解決垃圾、污水污染問題。目前,甘肅已在高臺縣南岔村等70個村試點示范了鄉村清潔工程,使生活垃圾、生活污水、農作物秸稈資源化利用率達到90%以上,農業投入品廢棄物回收率達80%以上,農業面源污染得到明顯治理。(連振祥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