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1-15 來源:互聯網
??? 2007年下半年以來,世界各地都出現了因為基礎
??? 近期,八國集團農業部長會議圍繞世界
??? 局部糧源危機此起彼伏
??? 聯合國報告指出,當前全球約有10億人處于饑餓狀態或瀕臨饑餓狀態邊緣。受價格浮動以及氣候變化等因素影響,糧食危機2009年可能進一步加劇。這種情況如果持續下去,不僅對缺糧國產生消*后果,而且將拖累全球應對金融危機的努力。據聯合國糧食與農業組織統計,目前世界饑餓人口已達到10.2億人,從而創下歷史*高紀錄。受到世界經濟危機的影響,許多國家的糧價持續走高,而個人收入卻在減少,這導致2009年全球饑餓人口比去年增加了約1億人。糧食危機已對世界和平與安全造成嚴重威脅,迫切需要各國能就快速、徹底地消除饑餓達成廣泛共識,并采取必要行動。
??? 世界饑餓人口幾乎都集中在發展中國家和地區,其中亞太地區約為6.42億,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約為2.65億人。2006年10月,聯合國糧農組織曾經發布報告指出,由于天災人禍的影響,全球正面臨著巨大的糧食危機,有40個國家急需國際糧食的援助,否則很可能面臨饑荒。這40個糧食短缺國中包括26個非洲國家(安哥拉、埃塞俄比亞、肯尼亞、利比里亞、尼日爾、坦桑尼亞、烏干達、津巴布韋等,10個亞洲國家(阿富汗、印尼、伊拉克、朝鮮、巴基斯坦等,3個拉丁美洲國家(哥倫比亞、古巴、海地以及俄羅斯(指車臣共和國。
??? 今年年初,肯尼亞被迫宣布糧食危機為國家災難,全國進入緊急狀態,并向國際社會尋求援助。埃塞俄比亞總理梅萊斯*近警告說,如果在經濟不景氣的形勢下得不到援助,一些非洲國家可能出現非常嚴重的局面。不斷蔓延的國際金融危機加大了國際社會應對糧食安全問題的難度。由于金融風暴和嚴重干旱,素有“世界糧倉”之稱的拉美地區農業增長率將降至近5年來年均農業增長率的一半,美國、歐盟國家等重要糧食生產國也因為信貸市場緊縮,糧食作物的種植面積和產量都受到影響。
??? 糧食危機根源探析
??? 導致目前全球糧食危機的原因有多個,以下幾個方面值得特別關注:
??? 一是自然地理因素。地球上人口與土地的比例和結構嚴重失衡,導致許多國家特別是非洲撒哈拉以南的地區常年糧食短缺;洪水等自然災害、炎熱的天氣和干旱,導致世界主要的糧食生產國均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減產,從2003年開始,澳大利亞、烏克蘭、加拿大等國接連遭受自然災害;部分國家和地區政治局勢動蕩、地區沖突和戰亂也使得當地不少居民陷入居無定所、食不果腹的境地。這些情況不僅給農民造成災難性損失,而且還將因糧食減產導致食品價格上漲。
??? 二是供求失衡。據聯合國糧農組織統計,自2006年開始國際糧食產量開始下降,2006年世界糧食產量為22.09億噸,比上年減產1.2%。其中小麥、玉米和稻谷的產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與此同時,隨著發展中國家人均收入增加和城市人口增多,國際社會對糧食的需求持續增加。2006年世界糧食總需求約為22.77億噸,比上年增長1.5%。其中,糧食消費持續增長,糧食需求大于產量3.6%。2006年世界糧食消費20.56億噸,比上年增加2606萬噸,增長1.3%。糧食需求大于產量7174萬噸。目前全球糧食儲備已降至自1980年以來的*低水平,只夠維持53天,遠低于2007年初169天的水平,而一般國際公認的安全儲量是至少滿足70天的需求。
??? 三是成本上升。據聯合糧農組織測算,化肥和能源的價格居高不下,可能使糧食生產的成本上升,減少產量和供給。在過去5年中,化肥、能源價格增幅都高于糧價的漲幅。當時,由于糧食庫存低,化肥價格高,而經濟發展又導致糧食需求增加,玉米和小麥價格翻了一番,大米價格上漲了一半,現在的情況與那時類似。
??? 四是美元貶值造成的連鎖反應。由于國際大宗商品多以美元標價,美元匯率的走勢與世界糧食價格的走勢高度趨同。2006以來,美元加速貶值,糧食價格上漲也于同期提速,屢創新高。貨幣貶值在某種程度上說是美國的戰略部署,糧價上漲給美國帶來了諸多利益。包括農產品出口增長,農業收入增加和政府農業補貼支出減少。次貸危機后,美國采取了*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先后多次下調利率,向市場注入大量美元流動性,為投機者提供了大量低成本資金融通便利,導致了大量短期投機資金流向了糧食等大宗商品市場,成為推動糧食等商品價格屢創新高的重要因素。
??? 五是各國政策缺乏配合。在此次糧食危機中,世界主要產糧國家中紛紛采取了“限制糧食出口”的政策,對國際糧價上漲起到了推波助瀾作用。印度、俄羅斯等糧食出口大國于2007年都宣布了禁止和限制部分品種糧食出口,加征出口關稅,取消出口退稅和實施出口配額管制等措施。
??? 六是生物燃料的過度開發和使用。在近年來國際油價持續飆升的情況下,美國政府不斷鼓勵大幅增加生物燃料的生產和使用量。用于生物燃料的農作物消耗量增加,直接引發國際糧價大漲。據估算,2008年美國用于乙醇提煉所需的糧食將達1.14億噸,占美國全年糧食總產量的28%。玉米是主要飼料的來源,美國大量的使用玉米深加工生產乙醇之后,導致美國玉米價格大幅上升,漲幅達到了60%-70%。加之世界主要產糧國糧食減產,造成整個玉米、大豆價格上漲,導致糧食供求下降,儲備減少,糧價上漲。生物燃料的發展已經使得糧食價格與能源價格的變化趨于一致,這將誘使世界糧食價格呈現不斷上漲趨勢。
??? G8峰會在糧食問題上取得新進展
??? 新近結束的八國集團(G8領導人峰會公布了“糧食安全倡議”,承諾未來3年在農業發展方面投入超過200億美元的資金。這項計劃旨在向發展中國家農民提供種子、化肥和設備。寄望于通過對農業領域的長期投資來解決糧食危機。八國集團領導人承諾提供200億美元援助,以幫助窮國解決糧食問題,規模超出了預估。曾在世界銀行、世界貿易組織等國際組織工作過的世界糧食問題專家拉吉·帕特爾則認為,并非產量,而糧食分配體系、不可持續的種植方式才是糧食危機*本質的原因。他呼吁發達國家在加大對發展中國家農業援助的同時,應在多哈回合農業談判中拿出更大誠意,在削減農業補貼方面顯示更多靈活性。
??? 對2009年糧價走勢的研判
??? 在當前國際金融危機持續深化和蔓延的背景下,能源價格持續走低、投資繼續減少、投機受到遏制,這三重因素對全球糧食價格有一定階段性的抑制作用。不利的經濟形勢使世界糧食價格有可能出現緩和下調,但仍將高于1997-2006年間的平均價格水平。雖然全球經濟整體下滑導致曾一度高企的國際糧價有所回落,但仍會處于不穩定狀態,因此世界糧食安全形勢仍面臨一定挑戰。一旦世界經濟在未來2至3年內出現復蘇,糧食價格下滑趨勢就將逐漸趨緩,因為一些國家的糧食需求也開始增加,而生物燃料市場也將會慢慢回暖。如果原油和能源價格出現劇烈震蕩,或是自然地理因素出現*端變化,未來仍有可能出現類似2007-2008年糧食價格飆升的情況。
??? 據聯合國糧農組織*新發布的《糧食展望》報告預測,2009年全球谷物總產量將達到22.19億噸,比上年的22.87億噸減少3%。2009年全球小麥總用量預計為6.55億噸,高于上年用量6.447億噸。小麥期末庫存預計為1.924億噸,高于上年庫存1.913億噸。2009年全球小麥產量為6.558億噸,低于上年的6.846億噸。2009年全球玉米用量預計為8.076億噸,高于上年的7.947億噸。玉米期末庫存預計為1.546億噸,低于上年的1.668億噸。2009年全球玉米產量為7.918億噸,低于上年的玉米產量8.198億噸。其中,美國玉米產量為3.07億噸,略低于上年的3.074億噸;中國玉米產量預計為1.63億噸,低于上年的1.655億噸;歐盟玉米產量預計為5860萬噸,低于上年的6250萬噸;巴西玉米產量預計為5130萬噸,低于上年的5900萬噸。今年農業大宗商品的進口成本將降至7900億美元,較去年創紀錄的1.015萬億美元下降22%。
??? 糧農組織警告稱,盡管農業大宗商品價格遠低于去年的歷史高位,但經濟危機對人們購買力的影響,將在很大程度上抵消農業大宗商品價格下跌帶來的益處。雖然糧食價格在2008年創出新高后有所下滑,但目前對于一些發展中國家及不發達國家來說仍處于高位。解決糧食問題要從長遠著眼,由于世界上有75%的貧困人口生活在發展中國家的農村地區,因此促進農業發展對于減少貧困人口及保持社會穩定發展具有重要意義。要實現這個目標,除了國際社會繼續實施有效援助外,各國政府也應采取積*的農業政策,比如加大農村基礎設施投資、建立有效的科研體系及鼓勵對水土資源的可持續利用等。2009年全球范圍內的糧食生產需求從長期來看卻在不斷增長,仍有一些國家的糧食需求難以得到滿足。因此,糧食安全形勢仍面臨著不小的挑戰,需要世界各國共同努力應對。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