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油價為何連漲警惕 糧食轉 基因的"專利陷阱"夏季一般是食用油的消費淡季,今年的情況有點反常,省內各大超市的部分食用油 價格近日連連上漲。據專家介紹,這是由于我國 大豆70%靠 進口,價格已受控于國外 轉基因大豆的市場行情,曾經物美價廉的轉基因大豆,正轉身變為國外公司操縱市場的專利工具。
誘人轉基因暗藏“專利陷阱”
“轉基因糧食是專利產品,其背后涉及巨大的商業利益。轉基因專利一旦成功注冊,將涉及該專利的所有商業化領域,使用者要為此買單。”南京農業大學經管院周曙東教授介紹說,近年來,一些國際轉基因公司屢屢設置轉基因“專利陷阱”,向別國的農產品、研發技術以及作物種子植入自己的專利“芯片”,企圖壟斷轉基因產品市場,獲得定價權以賺取暴利。
*典型的案例就是阿根廷大豆。美國的轉基因種子進入該國僅6年時間,就占據了該國大豆種植面積的99%以上。自2005年至今,美國孟山都公司針對進口阿根廷大豆粉的歐洲進口商提起了一系列的訴訟。由于美國轉基因大豆在歐洲享有專利,因此,阿根廷農民要為每噸出口轉基因大豆支付15美元的費用。我國雖暫未引入美國轉基因大豆種子種植,不涉及專利侵權,但是進口轉基因大豆充斥市場,超過了70%比例,嚴重擠占本土大豆的生存空間。因此,我國大豆價格不得不受控于國際市場,大豆食用油價格因此受到牽連。
美國高產大豆親本竟是來自中國
其實,橫行國際市場的轉基因大豆,嫁接的核心基因卻是來自我國野生大豆。美國孟山都公司的“高產大豆”專利說明書就坦承,作為親本的野生大豆來自中國上海附近。據介紹,該公司從中國野生大豆提取高產基因發明了“高產大豆”,并一口氣提出了64項專利保護請求,向全球包括中國在內的101個國家申請一項有關高產大豆及其栽培、檢測的國際專利。更有甚者,作為有著7000多年水稻種植史的中國,其稻種資源也被國際轉基因巨頭們覬覦已久。
“在轉基因技術的研發過程中,自主性是**位的。”江蘇省農科院生物技術研究所張保龍教授對記者說,要警惕國外公司借種生蛋,嫁接本國品種基因,搶注技術專利。在水稻等糧食作物的轉基因技術研發中,特別要注意防止研發過程中的種子基因資源流失。如果不注重專利保護,在將來的商業化、產業化過程中,就必須要支付大量的“專利費用”。
“只要種子好,能抗旱抗寒抗蟲產量高,當然要種了。”許多糧食種植大戶都這樣認為。的確,轉基因水稻在抵抗病蟲害能力上有明顯優勢。據農業部相關資料顯示,轉基因水稻可少用80%農藥,增產8%,每公頃平均增收600元。減少用藥又能增產,讓轉基因水稻未來的市場具有很強的誘惑力。
而令人擔憂的是,我國目前*接近商業化生產或正在研究的8種基因改造水稻,全都有國外專利“芯片”的植入,一旦商業化種植,將對糧食主權埋下重大隱患。
江蘇省已在規避轉基因研發“雷區”
據介紹,我省的轉基因研發已經有意識地避開了這個雷區。“從基因的篩選開始,直至*終得到植株。一種轉基因水稻的整個研發過程可能涉及的專利有數十項之多。如何在這個過程中避免與國外基因專利產生沖突,是我們在研究過程中時刻注意的。”張保龍教授介紹說,在轉基因技術中,*主要、*核心的就是基因技術,比如在抗螟蟲轉基因水稻的研究中,如果國外公司從別的生物體中提取了相關的抗蟲基因,我們在研發過程中就要避免從同樣的生物體中提取相同的基因,因為這種抗蟲基因已經是專利產品。
記者采訪了江蘇中江種業股份有限公司、南京紅太陽種業集團公司等10多家種子公司,他們均表示,目前還沒有轉基因糧食種子銷售。
“我省對主要農作物的品種監管基本上達到全覆蓋。所有種子公司在市場銷售的品種,均要在國家農業部和省種子管理站備案,特別是水稻這類主要農作物種子。目前,省內市場上還沒發現轉基因稻種銷售點。”江蘇省種子管理站品管科的一位工作人員介紹,非主要農作物的自由度則相對大一些,會有一些國外的蔬菜種子品種在市場上銷售。不過對于進口的轉基因種子,都要實行標簽制,表明其轉基因的身份和來源。(姜曉曉 李玲
百檢網專注于為第三方檢測機構以及中小微企業搭建互聯網+檢測電商服務平臺,是一個創新模式的檢驗檢測服務網站。百檢網致力于為企業提供便捷、高效的檢測服務,簡化檢測流程,提升檢測服務效率,利用互聯網+檢測電商,為客戶提供多樣化選擇,從根本上降低檢測成本提升時間效率,打破行業壁壘,打造出行業創新的檢測平臺。
百檢能給您帶來哪些改變?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