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1-15 來源:互聯網
不到半個月時間,四川豬
無獨有偶,來自新都、龍泉、樂山等地的養殖戶也紛紛報虧。國內**養豬專家、**畜牧師張汀昨日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稱,政府應直接補貼養殖戶,發放
預警
4.99:1 ,豬價跌入紅色預警區
自今年春節豬肉
媒體引述四川省物價部門的監測結果顯示,5月18日四川省生豬均價為8.88元/公斤。該周生豬出場價與玉米價格比率(豬糧比價)已達4.99:1。之前一周,四川全省平均豬糧比價為5.09:1。按照今年三月出臺的《四川省防止生豬價格過度下跌調控預案實施細則(暫行)》規定,當豬糧價比低于5:1,說明生豬價格重度下跌,豬價跌入紅色預警區。
新都、龍泉、樂山等地的養殖戶則反映,生豬出場價持續下跌,但飼料價格卻呈上漲趨勢。以中等玉米為例,價格維持在0.9元左右,而豆粕則每噸上漲了50元。記者昨日走訪部分農貿市場了解到,目前五花肉價格*低7元/斤,已穩定多日,豬肉零售商反映,豬肉消費依然低迷。
報虧
專家算賬 一頭豬要虧165.5元
一面是生豬供應充足,一面是豬肉消費委靡不振,養殖戶虧損不可避免。龍泉某養殖場場長文永澤昨日說,他的養殖場以內三元生豬(俗稱“洋豬”)居多,近期出場價也只在5元/斤左右,“如果算上水電費、人工費之類的,每頭肥豬要虧損幾十元”。文所采取的也是生豬自繁自養、飼料自產自銷的方式養殖。為了避免更大虧損,5月份他已賣掉了500多頭肥豬,還有300多頭待售。
養殖戶虧損到底有多嚴重?
國內**養豬專家、**畜牧師張汀昨日算了一筆賬:以5月24日某出欄萬頭、管理水平較高、死亡率低、管理規范、用人合理的豬場來計算,每頭肥豬養至出欄,平均飼料及加工成本669.5元;藥品、疫苗費用70元;人工成本、管理費64元;燃料成本、降溫費、修理費21元;種豬分攤140元;折舊50元;財務費用48元;環保費用20~40元;成活損耗49元(按5%的死逃率計算)。
“一頭肥豬按照100公斤出欄計算,綜合成本為1131.5元,目前的銷售價格為966元”,張汀說,這意味著每養一頭豬要虧損165.5元。
建議
救市重點 在生產和消費環節
生豬養殖的嚴峻行情令政府出手“救市”。本月,四川已啟動凍豬肉的商業儲備,將增儲任務下達到各個市州,與全省的48個生豬外調大縣建立產銷對接,以該縣的豬源為主,4個月一個輪回進行儲備,通過擴大農業發展銀行貸款支持的數量,以及提供財政優惠貸款的方式,來鼓勵企業增加商業儲備。
“先拋開銀行貸款難不說,企業不得不面臨一個很大的風險———凍肉儲備后怎么辦?”,昨日,四川某大型農業龍頭企業有關人士說,這些凍豬肉儲備后往哪里銷售、以什么價格銷售等等都成問題。該人士稱,四川本地消費習慣決定了凍豬肉很難銷售,省外銷售更難,“如果企業儲備的話,將面臨很大的市場風險,在沒有誰來消化這些風險之前,企業并不愿意儲備”。除此之外,按照現在的行情,6~7月份將迎來生豬出欄高峰,屆時豬肉價格還可能繼續下跌,現在高價儲備也不劃算。記者了解到,因豬肉市場價格波動較大,銀行在給養殖戶貸款上也頗為謹慎。
對此,張汀說,*好的辦法是直接補貼養殖戶。“目前*困難的是養殖戶,直接補貼能將錢用在刀刃上”,張汀說,收儲只能救急,*終還是要拉動消費,要解決根本問題,可從生產和消費環節入手。生產上,可扶持一批規模養殖戶,自然淘汰一部分;消費上,可通過向特定群體發放豬肉消費券的方法,消化掉市場庫存。(郭新志)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