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1-15 來源:互聯網
昨
內憂外困
國家收儲全國庫存一半
“國家不可能各個省市、各個企業都顧及到,只能盡可能平衡。且我們的數據還不完整,前幾天還有三家企業突然告訴我們有庫存但沒上報。這次我們希望國家能夠收儲15萬噸左右。15萬噸已能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企業的問題了。”中國乳制品工業協會常務副理事長牟靜君表示。
據悉,國家奶粉收儲計劃很可能分兩期進行,一期收儲量為5萬噸,通過貼息貸款方式進行。國家以2.9萬元/噸的價格采購奶粉,給予企業5.31%的貼息(貸款期為一年,相當于給企業每噸每年補貼1500元。二期收儲量為10萬噸,國家直接收儲,每噸收儲價格為2.4萬元/噸。
展開奶粉收儲*重要的原因就是全國奶粉大量庫存。根據中國乳制品工業協會遞交的庫存匯總,目前各企業共有庫存超過30萬噸,此次收儲15萬噸奶粉占到庫存數量的一半。
“三聚氰胺”事件發生后,中國乳業消費市場受到嚴重打擊。無人消費的大量乳制品現在都堆積在乳企的倉庫中。雖然今年一季度以來,多個報道紛紛指出,經過8個月的努力,中國乳業已從危機中走出來,生產和市場都得以恢復,但實際情況并非如此。
國家統計局的一組數字似乎給中國乳業注入了一針強心劑:今年2月份,全國規模以上乳制品企業工業總產值同比增長9.03%,其中奶粉產量更是增長了22.7%。從產量上看,中國乳業正在走出困境。
但拿出銷量成績單,很多企業卻無法露出笑臉。雖然多家企業都宣稱一季度的銷量較去年同期增長了兩倍,光明和伊利的一季度財報也顯示實現盈利,但在市場調研者的眼里,這些都是企業的營銷手段。
中國農業大學教授、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奶牛首席專家李勝利表示,根據全國原料奶的收購量,整體乳業市場恢復估算大概在70%-80%左右。“根據我們對終端市場的調查,我估計市場恢復還不到80%,遠沒到部分企業宣傳的所謂90%。”中國奶協常務理事、廣東省奶協原副會長王丁棉表示。
牟靜君在恢復數據上更為悲觀:“有的企業、市場可能已恢復到了70%-80%,但有的企業和市場預計只有50%。出口更是不堪。我去廣交會想了解中國乳制品出口為何如此之難,結果廣交會的乳品展臺就冷冷清清的4個展位。我總結了一下,出口難主要有兩方面原因,一是‘三聚氰胺’事件影響太大,另外是海外市場受金融危機影響,本身消費力下降了。”
今年1-2月,中國乳制品出口9629噸,比上年同期下降44.5%。與此同時,**季度進口奶粉6.6萬噸,同比增長83%。產量增長,國內市場難以恢復,海外出口萎縮,造成了乳制品大量庫存。
國家收儲 巨頭乳企受益
初步圈定30至40家乳企
在乳制品產銷嚴重不成比例、庫存積壓嚴重的情形下,國務院通過一項針對乳企高庫存的政策:中央將安排30億元建設投資以支持生豬和奶牛標準化規模養殖小區建設;擴大奶粉收儲規模,并將原料奶收購貸款貼息政策延長至2009年12月底。國家收儲奶粉在猜疑和不確定中將得以實施。
一家乳企的高層表示,包括他在內的多家國內乳企的高層此前都認為,國家只是采取補貼的方式扶持乳企,因為前期國家已以貼息方式撥過一筆錢,且資金已到位,沒想過還會采取收儲的方式。但這種方式無疑解決了企業的資金周轉難題。
很多專家認為,中國奶業市場已出現非常嚴重的產銷背離局面:一方面是產量同比增長迅速,另一方面是市場仍然疲軟、難以復蘇。企業的投入沒有*終回收,造成了嚴重的資金鏈斷裂,影響了生產,許多企業處于停產或半停產狀態。收儲計劃對于遭受打擊的乳企來說是“久旱逢甘霖”。
談及該收儲哪些企業及哪些省市的庫存時,中國乳制品工業協會估算,此次奶粉收儲將惠及17-18個省區,涉及乳企數量在30-40個之間,或者更多。企業可以消化20%左右的整體庫存(含奶粉和液態奶等。業內普遍認為,市場占有率高、庫存大的乳業巨頭將成為收儲的主要對象。
牟靜君也認為,現在應該把市場好、庫存大、口碑好、形成規模的大企業救起來。此外,國家及協會也會考慮一個均衡問題,邊遠地區的企業也是收儲的一個很大對象。
李勝利表示,假如按2萬多元一噸收,國家拿出的30多億元可以大大緩解乳品加工企業的資金壓力、庫存壓力以及部分奶粉快到保質期的壓力,收儲是一個利好各方的非常舉措。
乳企犯錯 該不該政府埋單?
收儲根本原因是為救奶農
在各方呼吁政府進行奶粉收儲拯救中國乳業時,部分專家當即表示反對,理由是乳企自己犯的錯誤,不應由政府埋單。但更多的企業人士及乳業專家則強調,乳業的產業鏈很長,奶粉收儲*終要救的是奶農。
“為了拯救整個乳業市場,我們一季度打了好幾個報告,如補貼、重振市場等,但從目前的情況看,收儲應該是真正解決問題的辦法。”牟靜君表示。
牟靜君分析:“我們遞交給國務院的庫存報告顯示,經過協會調查,保守估計全國有超過30萬噸的奶粉庫存,這充分說明市場恢復能力不夠,但企業在明知市場恢復力度不夠時為什么還要生產呢?那就是要解決原奶過剩問題。”
牟靜君表示,近半年來,因企業無法消耗,全國各地的原奶地出現了大批奶農殺牛倒奶事件。為減少此類事情的發生,國家號召企業大量收購原奶。企業收購原奶后,卻面臨賣不出去的問題,因此很多企業把原奶加工成保質期稍長的奶粉,這使奶粉的產量大增。奶粉本身具有有效成分濃縮(8斤奶產1斤奶粉、便于保存(水分含量3%左右,不添加防腐劑便可長期保存的特點。國家統計局的數據也能體現這一點,2月份奶粉產量增速高達22.7%。根據乳制品工業協會的統計數據,越是大型奶粉生產企業,庫存越大。
牟靜君強調,國家收儲奶粉,從表面上是為了拯救乳企,乳企有了資金,才能運作。但實際上奶粉收儲的目的主要還是為了保護奶農,因為原奶的價格一直在暴跌。
中國乳業大戰曾被稱為“三光政策”。“燒光”就是企業為產品推廣,不惜代價大肆廣告宣傳燒錢;“殺光”就是低價競爭,為搶占市場,不惜成本大打價格戰,逼退中小企業;“搶光”指的是搶奶源。業內一專家透露,原奶緊缺季節,企業的收奶車都不敢在途中停車,因為一旦停車可能就有奶販子強行搶原奶。
而如今,“三聚氰胺”事件嚴重打擊了市場,奶粉、液態奶等終端產品銷售疲軟,導致原奶無人收購、原奶過剩,進而使收購價暴跌,奶農甚至殺牛倒奶。
專家預計,乳企在得到這筆收儲資金后,為保護奶農利益,原奶價格可能止跌,但提高原奶價格對乳企來說會有壓力。國家似乎已預見了乳業所面臨的一系列壓力,盡可能給乳企提供優惠政策。近段時間,市場流傳國家將對乳制品行業實行增值稅減免50%的優惠政策。
收儲之后 奶粉如何消化
政府直接拉動市場消費
我國從來沒有進行過國家奶粉收儲,政策出臺,如何運作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我們已在遞交給國務院、財政部、工信部等相關部門的文件里特別提出,由一個***的專業公司來操作。”牟靜君表示。從目前來看,中糧集團、中國儲備糧管理總公司等公司都有農產品(000061行情,愛股收儲和加工的經驗。
牟靜君認為,奶粉收儲與其他糧食等收儲并不一樣,對儲存的要求非常高。她提議,由國家貸款收儲資金30多億元給有實力的公司進行收儲,然后與協會或其他部門配合這家公司一起完成收儲。而為了節約成本,奶粉仍可以保留在各乳企的倉庫中,而不需運輸到指定儲存地,待收儲的奶粉賣出后,可從各乳企倉庫中直接調配,結算方面由企業與收儲公司自行解決。
李勝利對這種提議表示了贊同。他認為,如果國家收儲后不立即通過多種方式消化這部分奶粉,那么這些積壓品就會從乳品加工企業轉嫁成國家的。只有有實力、有信譽、有處理庫存經驗的大公司才能做好眼下的收儲工作。
此外,牟靜君還把奶粉收儲與食糖收儲進行了對比。她認為,食糖的儲存方式、儲存條件、包裝等與奶粉非常相似,國家也可以參照食糖的收儲方式收儲奶粉。
根據財政部、國內貿易部(現商務部頒發的國家儲備食糖財務管理辦法,國家儲備食糖由國內貿易部組織實施,中國糖業酒類集團公司負責具體操作,并及時、保質、保量地落實國內貿易部下達的進口、收購、調運和儲備計劃;國家儲備食糖所需的資金,由中國農業發展銀行給予貸款,國產儲備糖實行優惠利率,進口儲備糖實行現行正常貸款利率。儲備資金由中國糖業酒類集團公司統一貸款、統一付息。國內貿易部應加強國家儲備食糖的資金管理,任何單位不得挪用儲備資金。
據悉,國家食糖收儲現在已通過競價方式進行,這意味著價低者的庫存更容易被國家吸納。中國乳業協會理事認為,奶粉收儲也可以沿用這種方式,相對統一價格收儲,競價方式更市場、更公平。
收儲可以救企業,可會不會殃及國家呢?中國乳制品工業協會也考慮到了這一點。“我們在提案中明確表示,收儲的奶粉既要包括主要針對工業的大包奶粉,也包括很多消費終端產品,如配方奶粉等。這種分配意味著收儲后的奶粉可以馬上由國家調劑,配方奶粉可以直接給消費者食用。”
但東方艾格乳業分析師陳渝仍然對收儲后的奶粉表示擔憂:“假如未來幾年國際上奶粉供過于求,進口奶粉價格遠低于國內這些收儲奶粉的價格,是不是這些收儲奶粉就永不見天日了?且國家收儲價格往往不低,國家的高投入會不會血本無歸呢?”
面對這些疑問,王丁棉提議,中國可以效仿美國政府收儲后的方式:一是收儲后進行出口,政府給企業補貼;二是以政府的形式直接拉動市場消費。王丁棉分析,目前以企業行為出口很難,但有政府做擔保,出口相對容易些。此外,政府還可以以軍需、學生奶、扶貧、飼料原料等方式調配收儲奶粉,不僅可以解決庫存問題,還可以強壯國民。
我國收儲政策運行多年,但多年來的市場波動表明,國家收儲對于消化庫存、解決市場供求的作用已越來越小,要建立穩定的農產品市場秩序,就要在生產、加工和銷售三個環節綜合采取調控措施。
“在上游奶源方面,農業部已清理掉了3600多個不合格奶站,這從源頭就保證了乳制品的食品安全;在加工環節,各企業更換檢驗設備,在檢測上的投資非常大;在市場終端,為了恢復市場,全國大大小小的抽查進行了1.5萬多次。”牟靜君透露。
收儲會不會造成企業惰性
收儲只是權宜之計
國家儲備是國家對各農產品及農業加工產品進行宏觀調控的重要手段。當市場農產品及農業加工產品供過于求、價格暴跌以及市場供不應求、價格暴漲的時候,國有企業與產區因所處位置及本身利益的制約,顯得無能為力、無法應對,國家收儲可以有效調控市場農產品及農業加工產品的供求平衡,起到保障市場供應、保持價格平穩、保護農業生產與消費者利益的作用。
我國對很多農產品及農業加工產品進行國家儲備,如大米、玉米、豬肉、食糖等。國外一直有收儲奶粉的傳統:美國農業部對乳制品實施商業貸款計劃;歐盟執委會也會在乳制品價格出現上漲時啟動“干預性應急庫存”,將其拋入市場進行干預,但并未對奶粉進行過國家儲備。中國乳制品工業協會希望以此次奶粉收儲為契機,試探奶粉長期收儲的可行性,如果效果好且有必要,將申請奶粉收儲成為國家收儲。
很多專家認為,中國乳業發展還未到進行奶粉國家儲備的階段。而進行奶粉長期國家儲備,會讓乳企有依賴思想,造成企業惰性心理。
陳渝認為,與其他農產品相比,奶粉的保質期短,收儲成本遠高于食糖、玉米等。因此國家不會對奶粉實行長期儲備政策。此外,與食糖等比起來,奶源地過于分散,這意味著奶粉調節的不確定因素更多,這將左右奶粉能否成為長期收儲對象。
“美國、歐盟等地是完全因市場才出臺長期奶粉收儲政策,這跟中國市場完全不一樣。如果沒有‘三聚氰胺’事件,中國的乳業市場根本不會出現過剩現象,此次舉措只是政府對當前形勢的一次調劑措施。”王丁棉分析。他表示,即使國家收儲15萬噸奶粉,全國還會有超過15萬噸的奶粉庫存,這些奶粉何去何從在考驗著企業。每年夏季是乳制品的加工高峰,第二季度是乳業能否順利沖刺年度目標的*好機會。如果消費者仍不買賬,那么企業的存貨壓力不但得不到緩解,還會加劇。收儲只是“權宜之計”,市場消費才是乳業復蘇的根本。
國家儲備是我國一項長期國策,經過半個多世紀的實踐,國家儲備政策已暴露出很多問題,而此次國家奶粉收儲是我國的首次嘗試,這種嘗試可能會面臨更多問題。
“以往有關食糖的收儲過程中,存在很多以次充好、偽造條碼、調換樣品、貨證不符、編造質量信息等問題,此次奶粉收儲中,**要避免這些情況出現。”陳渝表示。
“奶粉的保質期比較短,政府要警惕部分不法企業和商販在保質期上做手腳。”王丁棉表示。
在國儲政策實施過程中,還有一個更突出的問題,那就是國儲的作用越來越小了。以大豆為例,政府每年大量高價收儲的投入,并沒有效降低國產大豆的庫存,反而讓價格低廉的美國大豆源源不斷地涌入中國。目前,超過40%的國產大豆躺在倉庫中“睡大覺”,總量超過700萬噸的收儲大豆要重回市場,惟一的希望是國際大豆價格大漲。
單靠政府不可能解決每個行業庫存多、市場低迷的問題。陳渝強調:“還是應以市場調節為主,把注意力完全放在收儲上的企業和個人,目光是短淺的。”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