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1-15 來源:互聯網
今年年初以來,黑龍江省
人是經濟人,既然奶農提供的是商品原奶,其就應有利可圖,利雖可多可少但卻不可突破維持生存和簡單再生產的底線。就奶農自身而言,要能生存就得應對虧損,止虧通常只有淘殺奶牛和摻雜使假二元選擇,無有第三種選擇。如果說前者是選擇放棄止虧,后者則是鋌而走險以降低成本圖止虧求牟利。
由于史無前例舉世矚目的“三鹿奶粉事件”剛過,其影響力震懾力自然還在,面對虧損,理性的奶農大抵會取向**種選擇。事實也是如此,奶農養殖效益大幅下滑引發的連鎖反應已然顯現,一季度全省奶牛存欄221.8萬頭,與去年末比僅增長0.3%,出現了30年來未有的低于8%自然增長率的現象。為降低成本,奶農減少對奶牛的飼養投入,造成奶牛單產水平下降,平均每頭奶牛產奶量已由去年的16.7公斤/天下降到15公斤/天,部分奶牛大縣出現淘殺奶牛現象。3月10日以來,全國鮮奶**大縣雙城市每天淘汰奶牛200頭左右,是正常淘汰量的兩倍。目前一頭單產5噸的成母奶牛價格僅5000元左右,是去年的一半且有價無市。在我看來,淘殺奶牛也是市場供求規律作用的必然結果。因為當淘殺奶牛到了由“供大于求”嬗變為“供不應求”的程度,自然會出現價升贏利。
是不是“三鹿奶粉事件”影響力震懾力還在就不會有奶農取向第二種選擇,未必。因為,早先有報道披露,目前國內乳品行業良莠不齊亂像環生。眾多乳品企業非理性飛速擴張致使生產基地不斷擴大,迫于自給奶源杯水車薪,情急之下只得通過奶站和奶販子向星羅其布散落于鄉鎮山村的奶農收購。乳品企業雖然付出高昂的收購價格,而奶農經過中層環節層層盤剝利潤所剩無幾。我可以設想被層層盤剝的奶農們的生存圖景,在無合理利潤空間的情況下,他們為了生存生產要么暗中作祟扮演“李鬼”,要么放棄生產生計無著。試想,對長期被層層盤剝的奶農們而言,與他們奢談抽象的商德誠信依法經營又有多大效用?難怪“三鹿奶粉事件”發案后,有人交代向原奶中摻三聚氰胺等以提高蛋白質含量賣出好價錢近乎成為業內心照不宣的“潛規則”和公開秘密。
更何況,在現下中國,固然有國人“不見棺材不落淚”的常態,而“王大膽”們“見了棺材不落”的例外也從不鮮見。事實亦然。據4月26日《成都商報》報道,24日,浙江金華市食品生產質量安全專項整治工作動員大會通報了“晨園乳業”案件的查處情況。位于浙江蘭溪的金華市晨園乳業有限公司,多批次牛奶中被檢出一種名為“皮革水解蛋白粉”的物質,這種物質為可疑致癌物。該案發生在全國九部委聯合開展打非專項整治之際,且在“三鹿奶粉事件”之后,情節*其惡劣,引起了浙江省、金華市領導的高度重視,并批示要從嚴查處。目前,該案已移交警方處理,企業法人代表毛建華等3人被刑事拘留。因此,我把7成奶農虧損看成是“三鹿奶粉事件”之后又度拉響的奶業安全警示信號。
奶農是乳制品產業鏈條的**節點,奶賤傷農。奶農讓人不放心,放心奶則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國人喝上放心奶則無從談起。面對7成奶農虧損須要政府施手援救,政府也有責任有義務施出援手。令我欣慰的是,地方政府已經有了理性作為。我注意到,一方面,針對目前乳業困境,黑龍江省陸續啟動多項救市政策措施,包括為優質后備奶牛飼養提供補貼,加大對養殖企業和奶牛戶金融扶持,財政出資補貼奶站建設等等;另一方面,為確保生鮮乳收購公平公正、優質優價,將加快推進生鮮乳收購第三方監測體系建設,配備快速檢測車,實施生鮮乳收購價格補貼。我當然期待這些措施能夠矢矢中的立竿見影。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