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1-15 來源:互聯網
經過一個多月"
?
三聚氰胺之外的乳品"四大頑癥"
業內所知的乳品質量安全問題還有很多,三聚氰胺只是冰山一角。
一是抗生素。一些奶牛因疾病(*常見的是因為擠奶不當引發的乳腺炎)使用藥品,由此很容易造成大量抗生素存留在奶中。光明奶業曾向市場推出過"無抗奶",但很快就被同行打壓了下去。如今行業內還出現了青霉素降解酶等化學物質,將其摻入含有抗生素的牛奶,便可"合格"通過檢測。
二是防腐劑。鮮奶是各種食品中保質期*短的一類,然而現在很多牛奶的保質期長達8個月甚至1年,業內人士開玩笑,就是毒藥放上一年多都可能過期了。為拉長保質期,如今牛奶中的防腐劑種類繁多,有的是國家允許的,有的是國家不允許的,加入之后誰也不會在包裝上明示。
三是增稠調香。不少朋友都問,輝山奶怎么這么稀,是不是兌水了?而且不如大品牌的奶那么香。這讓人哭笑不得,真正的牛奶是清淡的鮮香,而如今越來越多奶走黏稠、濃香路線。一些乳企收來劣質奶、過期奶甚至假奶,增稠調香后,產品反而味道更好。國際上對純牛奶的定義是"從牛乳擠出的原奶,不能添加也不能提取任何物質",而我們個別乳企,奶產品靠添加劑來增稠調香,卻打出"高端純牛奶"的噱頭大加宣傳,價格比正常奶高出幾倍。
四是產地標識不明。一些大品牌在全國不少地方建廠,但包裝上只統一打出總公司一個產地,然后加印一個特殊編號來區分產地,供企業內部掌握。產品出了問題,消費者無法辨認手中的產品是總廠生產的還是分廠生產的,什么批次也不清晰,給消費者維權帶來很大困難。
奶業畸形擴張中的"四大怪"
這幾年,乳業畸形發展中的種種"怪象"讓人難以理解,卻又真實存在。
**怪,高溫奶、超高溫奶取代巴氏奶成為市場"主打"。巴氏奶和高溫奶的關系就像水果與罐頭一樣,在發達國家,高溫奶只有在找不到就近奶源的市場才有,但在中國,質次價高的高溫奶卻占據了80%以上的市場份額。為什么?原因有三:一是高溫奶保質期長,便于長距離運輸及銷售。二是從技術上講,高溫奶更加便于增稠調香,多數添加劑只有經高溫處理才能發揮作用。三是國際大公司大力支持幾家乳企擴張從而拉動設備和包材銷售。
第二怪,大規模工業化的乳制品行業依靠的仍是一家一戶的小規模散養。一些乳企善于資本運作,善于市場營銷,但是在奶源等基礎環節卻很少投入。時至今日,我們的牛奶年產量已經超過3000萬噸,但沒有幾家企業擁有自己的牧場和奶牛。散養的牛奶很難集中收購,一般鮮奶擠出來幾個小時就會壞掉。一家一戶散養奶牛,農戶風險也很大,奶農在牛奶銷售旺季還能受益,但是到淡季一旦乳企降價或者減少收奶,奶農就會苦不堪言。
第三怪,養牛的沒有販奶的賺得多。目前我國牛奶生產、銷售鏈條上的價值分配嚴重失衡:在大型超市,牛奶賣場內的促銷員比其他任何賣場的都多;在奶站,乳企給奶販子的管理費占到每噸原奶價格的近20%。一噸奶的促銷費用比加工費用還高,整個行業不知道價值到底產生在哪里,不知道價值到底該怎樣分配。
第四怪,守規矩做奶敵不過快速擴張。近年來有幾大品牌的發展速度年均超過****,他們在企業做大上屢創"奇跡",但由此帶來的問題卻越積越多,特別是乳業使用防腐劑、添加劑、高價包材的情況突出。前幾天我去北京開會,一位老專家在會場上痛陳"中國乳業長距離運輸火爆了雙氧水產業"。
品牌保護與乳業健康孰輕孰重?
這次事件發生后,幾家**乳企以保護產業、保護奶農為借口,呼吁國家不要整頓過嚴,并且對他們出資補貼,這其實是在誤導。因為對乳業這樣的大眾食品行業來說,只要有人喝奶,就算再大的品牌倒掉了,也不會讓整個行業垮掉;倒奶殺牛即使有,也只是暫時的。要讓更多人繼續喝奶,**的辦法就是徹底整頓乳業,徹底解決各種問題,讓消費者恢復信心。
與對乳業問題遮遮掩掩、出于保護品牌目的不徹底整頓乳業相比,政府更應該做的是限制行業壟斷,加強質量監管。中國*大兩個乳業品牌的市場份額超過50%,已經進入行業高度壟斷狀態。牛奶屬于大眾食品,大眾食品行業本身就不應當壟斷。事實表明,一些乳企之所以能取得壟斷地位,得益于它們采取不公平競爭手段,而一些地方急功近利的招商行為,也為乳企擴張推波助瀾。一些地方為引進大品牌,出臺種種優惠政策招商引資,大品牌乳企在異地建一座工廠很少花錢,還可以拿著政府的優惠去高價搶奶、打廣告。政府*應該做的,不是盲目"扶大",而是完善制度、加強質量監管。目前乳業質量監督管理制度亟待細化。比如牛奶中的各種添加劑,不允許加的要管住,允許加的也要讓乳企在包裝中標出來,保證消費者的知情權,不能再讓企業以"添加劑屬于商業機密"為由,隨意暗箱操作。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