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1-15 來源:互聯網
近年來東北平原耕地“隱性流失”加劇,部分
來自水利部松遼水利委員會的統計數字顯示,東北平原耕地黑土層已由開墾初期的80厘米~100厘米下降到20厘米~30厘米,每年流失的黑土層厚度為1厘米左右,而形成這一厚度的黑土大約需要三四百年時間,流失速度數百倍于成土速度,這給東北地區糧食生產前景蒙上了陰影。
吉林省榆樹市是全國產糧大縣(市)。據該市農業部門統計,黑土區土壤侵蝕和黑土層變薄的趨勢加劇,已有相當一部分黑土變成了中低產田。隨著黑土腐殖層的逐漸變薄和腐殖質含量的不斷降低,土壤通透性變差,保水保肥能力減弱,土壤日趨板結。吉林農業大學土壤改良培肥老專家姜巖認為,東北黑土地退化的*主要原因是水土流失。而部分糧食主產區農民重用地輕養地、重化肥輕農家肥的種糧簡單化和養地副業化傾向,則掩蓋了耕地“隱性流失”造成的減產。
吉林省德惠市達家溝鎮黨委副書記閆術平說,農村有句諺語叫“種地不上糞,等于瞎胡混”,上糞就是為了養地,土地也需要養護。但是近年來,很多農民種地為圖省事,不斷加大化肥用量保證增產,耕地肥力不斷下降。一些人習慣性地認為,土地是集體的,沒有必要對地力進行保護,養地由以前種地的主業變成了副業,甚至有農家肥也不愿意往地里送。另外,農家肥見效慢,勞動強度大,一家一戶運力不足,僅靠農民難以實現養地目標。
現有的耕地不但要種好,而且要養好。國家應出臺鼓勵和補貼政策,多方面入手恢復耕地質量。榆樹市農業局副局長李恒告訴記者,現在榆樹市每公頃耕地施用農家肥不足10立方米,長期掠奪式生產導致該市耕地土壤有機質平均每年以0.05%的比例下降。李恒認為,東北一些糧食主產區養殖業發達,秸稈資源豐富,積造有機肥的有利條件很多,只要國家對農民每送出1立方米農家肥補助10元錢,就可調動農民積送農家肥的積*性。
東北農業專家建議,破解耕地“隱性流失”,亟須建立起由免耕播種、少耕深松、秸稈還田等技術措施組成的保護性耕作制度,增加土壤保蓄水肥的能力,避免因惡性開發造成土地貧瘠。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