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1-15 來源:互聯網
數據顯示,至今
中國是世界上*大的大豆
“沒有定價權,人家在期貨市場上只用一兩個回合,就讓你的企業全完蛋!”對外經貿大學夏友富教授接受媒體采訪時這樣說。2004年中國大豆企業赴美采購大豆的經歷,讓業內人士至今記憶猶新。當時,得知“中國大豆采購團”來了,芝加哥期貨交易所大豆期貨價格劇烈攀升,達到每噸4300元人民幣,當中國企業以高價買下后,不到一個月,豆價大跌50%!大多數中國本土大豆壓榨企業陷入巨額虧損。隨后,跨國糧商“雪中送炭”,展開大規模并購,本土榨油企業全面潰敗。
數據顯示,至今中國70%油脂加工廠是外資或合資企業,80%大豆壓榨能力為跨國糧食企業控制。
對此,有學者指出,芝加哥的交易市場是一個全球化的市場,美國也是全球*大的大豆生產國和出口國,而中國期貨市場還只是一個國內市場,所以全球定價中心在美國,這種局面在相當長的時間都無法改變,中國企業只能去適應。
中國農業大學期貨與金融衍生品研究中心主任常清認為,雖然有一些品種不是我們定價,但這并不代表我們這個市場不發揮這種功能,我們的民族企業可以參與定價。在沒有成為世界定價中心之前,中國企業*主要的問題,就是不要邊緣化期貨市場。
“好多企業不關心這個行情,他還按照過去的思維,實際上世界已經變了,因為定價是按照人家每天形成價格定價的,你不去關心他,還認為你邊緣了他,實際上你是被他邊緣了,那么我們吃虧。”
“因此,我們的企業如何不邊緣化期貨市場,因而不被期貨市場邊緣化,這是*主要的。中國的企業家要養成一個習慣,每天看看全世界金融和大宗商品的價格在發生什么變化。”常清說。
“為什么我們好多企業倒閉了?*根本的一條就是沒有風險管理。”常清分析,什么原因導致中國企業對期貨管理的風險不夠呢?有幾種情況,**種情況就是體制原因,比如說各省市的大豆加工廠,作為國有企業過去沒有強調過要利用期貨市場來進行保值,按照現貨買賣,虧了是經營性的原因。”
“第二個原因就是思想觀念問題。大豆加工行業應該賺什么錢?賺大豆加工的費用,利用期貨來鎖定原材料和產成品的價格,但是我們的企業家有時發現不用期貨保值,賺的更多,因此有時候做,有時候不做。那么趕上這一輪行情變化非常劇烈,由于沒做,一下子虧了。”
實際上,大豆是商品期貨當中比較成熟的品種,和其他的品種相比,套期保值的參與度比較高。北京期貨商會執行會長王化棟指出,“在生產環節上,與美國的農業生產不一樣,中國的農民是一家一戶,農民參與套期保值的很少,由于還沒有找到一個參與的方式,比如說提出訂單農業等等,將來農民可以有組織地參與,我們正在探索。”王化棟建議。(吳琳琳
新聞背景
沒有定價權的中國大豆如何生存?
我國曾是*古老的大豆原產地國家之一,“中國大豆=優質大豆”,1995年前,中國一直是大豆凈出口國。但在我國開放大豆市場后,這種情況突然發生逆轉,中國非轉基因大豆被貼上了“劣質”的標簽,含油量低,水分高,雜質含量高,誣稱“中國大豆一半都是沙子”……與此同時,以轉基因品種為主的進口大豆,則洪水般涌進中國市場。
2000年,中國大豆進口量首次突破100萬噸,成為世界上*大的大豆進口國。到2006年,我國大豆凈進口2800萬噸,是國內產量的1.77倍,進口依存度高達64%。2007年中國凈進口更是超過3000萬噸。
大豆產業危機一直在悄悄醞釀中,直到豆油漲價風波的發生,將國內大豆產業的危機用放大鏡展示在國人面前,國內大豆加工企業出現大批倒閉、內資豆企市場漸被外資蠶食……國家糧食安全面臨嚴重威脅。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