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1-15 來源:互聯網
古語云,“民以食為天”。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而
近年來,
政策扶持 強農惠農
河南省浚縣鉅橋鎮邢莊村村民邢玉良說起這些年種糧的變化,喜悅和激動之情溢于言表:“四十多年來,農民種地有了天翻地覆的變化。過去我們種地,把前一年的種子撿撿,用水泡一泡,就開始種,前一年用過的種子第二年還種,每畝只能收一二百斤糧食。1968年,村里開始種起了縣農科所的浚單5號,產量一下增加到四五百斤,現在通過使用浚單26,畝產能夠達到1700多斤。過去家里每人要交95元的農業稅,現在種糧不僅不用交稅,國家還給補貼,糧食補貼、綜合直補、良種補貼加起來一畝地有80多元錢,農民種地確實得到了實惠,很多原來荒著的地又重新種起來了,農民都為國家的好政策感到興奮。”
“手中有糧,心里不慌”。五年連續糧食豐收,主要得益于中央一系列強農惠農政策的大力扶持。近年來,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農業和糧食生產,針對種糧比較效益低、農資價格上漲幅度大等問題,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先后取消了農業特產稅、牧業稅、農業稅和屠宰稅,實行糧食直補等補貼,建立產糧大縣獎勵和重點糧食品種*低收購價政策,各地也制定了扶持政策,初步構建了新時期糧食生產政策支持體系。
農業部部長孫政才指出,今年,黨中央、國務院進一步加大了“三農”支持力度,中央財政安排“三農”支出總量增加、增幅提高、提前撥付,糧食直補、良種補貼、農機具購置補貼、農資綜合直補等“四補貼”規模已達1028.63億元,漁業柴油補貼126.4億元,均比上年增加一倍。禽畜養殖補貼、糧食油料生豬生產大縣獎勵政策、糧食*低收購價等政策實施力度繼續加大。可以說,中央對農業和糧食生產的重視程度之高****,出臺的政策力度之大****,發出的信號之強****。
科技支撐 不竭動力
隨著工業化、城鎮化過程的加快,耕地成為保障農業和糧食生產穩定發展的稀缺性資源。隨著農業資源環境約束的增強,保證國家糧食生產,前提基礎是穩定面積,根本出路在于依靠科技的力量,提高單產,科技興農,科技強農已經成為舉國上下的一個共識。
針對品種更新較慢、科技創新不夠、技術推廣普及到位率低等問題,我國不斷加大對農業科技發展的支持力度,推進農業科技創新與推廣應用。各級農業部門組織開展以主導品種、主推技術、主體培訓為主要內容的科技入戶工程,大力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旱作節水農業、病蟲害統防統治、保護性耕作等節本增效技術。
河南浚縣鉅橋鎮劉寨村支部書記王學洲對科技給農民種糧帶來的巨大變化有著深刻的認識。他介紹說,劉寨村共有3700畝耕地,2000年,村里開始使用浚縣農科所提供的良種。2004年,村里建設起浚單26品種的高產示范田,平均畝產達到750公斤,比高產創建前增加了200公斤,農民一畝地平均增收320元。“過去,村民不知道這個新品種,他們都是通過聽廣告買來便宜的種子,產量不高。后來村里通過召開座談會的形式,通過個別農戶示范,村民實實在在看到了浚單種子能夠高產,這才開始種起來。”據他介紹,過去村民種植都是“一炮轟”,什么肥料都一起用,肥料利用率很難突破60%,現在通過分期施肥,肥料利用率達到95%以上。
2004年,農業部實施了“科技入戶工程”,以科技示范戶帶動廣大農戶,組織農業科技和推廣人員進村入戶,示范推廣優良品種和配套技術。2005年,全國100個縣開始試點科技入戶示范工程,培育10萬名科技示范戶,每戶帶動20戶以上的農民學習農用技術。
今年,為進一步挖掘科技增糧潛力,農業部組織開展全國糧食高產創建活動,通過應用優良品種,推廣集成技術,促進良種良法配套,推進糧食生產先進技術推廣普及,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示范帶動區域大面積增產,取得明顯成效。
孫政才透露,今后我國將繼續提升科技支撐能力,構建農業科技創新與推廣應用的長效機制。加大農業科研投入,促進提高農業科技創新與轉化應用能力。大力實施科技入戶工程,全面開展糧油高產創建活動。加快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改革與建設,突出農技推廣的公益性地位。加強農業生產、科研、推廣的協作,形成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的強大合力,力爭農業科技貢獻率年均提高1個百分點。
糧食豐收 糧倉殷實
支農惠農政策的落實調動了農民種糧積*性的高漲,農民種糧切實得到了實惠,農民收入繼續保持較快增長。采訪中,河南滑縣老店鎮東馬莊村農民馬寶彩向記者說起了這樣的快板:“竹板響,響連天,農民的喜事說不完,科技建國新舉措,惠民政策落實處。處處想著咱農民,多打糧食來回報。種地拿糧是常理,惠農政策全免除,科技支農到農戶,普及農業新技術,農業知識大提高,產量高來投入少……”統計顯示,上半年農民人均現金收入達到2528元,同比增長19.8%,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0.3%。
與此同時,在國際糧食短缺糧價上漲的背景下,我國夏糧連續五年取得豐收,為世界糧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貢獻。2007年,全國糧食總產量達10032億斤,比2003年增加1418億斤,是自1985年以來首次連續4年增產。糧食單產連續4年創歷史新高,2007年
全國糧食平均畝產633.4斤,比2003年增加55.7斤,增長9.6%,糧食生產科技貢獻率達到49%。今年,我國夏糧生產在基數較高、自然災害多發重發、市場波動較大的形勢下,單產再創歷史*高水平,夏糧總產達到2408億斤,比上年增加了61億斤,實現新中國成立以來首次連續5年增產,為奪取全年糧食豐收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此外,我國的糧食儲備保持在1.5億噸至2億噸,庫存水平比世界平均水平多一倍,由于糧食儲備充足,我國糧食自給率保持在95%以上。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