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1-15 來源:互聯網
???
??? 中國
??? “如果中國大氣
??? 國際先驅導報記者劉俊發自
??? 3月21日,日本發行量*大的日報《讀賣新聞》拋出了這樣一條報道。文章言之鑿鑿地稱,這是日本*大的環境糧食問題研究機構——農業環境技術研究所在日本農業氣象學會上發表的調查結果。
??? 其依據是從韓國東海的日本沿岸和距離此處30公里的內陸農地中各選了一個地方,就1980年至2005年的大米產量進行了比較。“這是**次力證從中國涌來的大氣造成的‘越境污染’問題對糧食生產產生了影響。”
??? 但中國水稻研究所稻作技術中心首席專家朱德峰在接受《國際先驅導報》采訪時卻駁斥道:“日本的這一說法完全是想像和推測。”
??? 聲稱中國臭氧令水稻減產
??? 《讀賣新聞》的報道稱,日本專家們挑選了品種和使用化肥一樣的農地。新瀉、大分等臨近東海的日本沿岸地區由于光化學氧化劑濃度急劇提高,去年曾發布了警報。對2001~2005年的5至9月份大氣中的光化學氧化劑的平均濃度進行比較后發現,沿岸地區為0.045PPM(百萬分之一),高于內陸地區的0.031PPM。調查結果顯示,沿岸和內陸的光化學氧化劑濃度都出現上升趨勢,但沿岸的上升速度達內陸的2倍。
??? 該報道解釋說,光化學氧化劑是指夏季大氣中的氮氧化物和碳氫化合物受到紫外線照射后,發生光化學反應而產生的污染物質,主要成分臭氧會妨礙植物的光合作用,使其生長緩慢。
??? 接下來,《讀賣新聞》羅列了一堆數據作為大米減產的證明。1980~1996年,日本沿岸地區農地每平方米的大米產量平均為588克,但1996~2005年減少到560克。相反,內陸地區農地則從577克增加到609克。調查結果顯示,前十年一直保持優勢地位的沿岸農地產量,從20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逆轉,2000年以后一次也沒有超過內陸產量。
??? 中國沿海水稻連年增收
??? “如果說中國飄去的大氣污染物導致日本沿岸地區大米產量下降,那么,中國沿海省市的水稻產量下降應該更為嚴重,韓國可能也會受到影響。”朱德峰說,但結果卻并非如此。
??? 在回復給本報的電子郵件中,這位中國水稻生態生理和栽培專家根據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的數據,按照《讀賣新聞》選擇的兩個時間段列了一個表格,對中國上海、江蘇、浙江的大米產量進行了比較。結果顯示,這些中國沿海省市的大米產量全部都在增產。上海市從423克增加到528克,增幅達25%;江蘇省從 452克增加到544克,增幅達21%,浙江省從 372克增加到420克,增幅達13%。
??? 朱德峰據此認為,日本專家的觀點其實是站不住腳的。
??? 夏季污染物吹到日本可能性低
??? 此外,朱德峰也表示,盡管臭氧會引起減產,但水稻的產量受很多因素影響。
??? “近年來,全球性氣候變暖對水稻產量產生明顯的影響,特別是高溫誘導水稻籽粒不育。而沿海地區臺風也會引起水稻倒伏及低溫導致結實率低。”朱德峰說,水稻產量的增減還受生產技術水平、病蟲、土壤地力等綜合因素影響。
??? 除卻這些原因,中國大氣污染物究竟會不會漂到日本現在還是個疑問。朱德峰對此解釋說,“中國沿海屬于季風氣候區。風向冬季由陸地吹向海洋,沿海一帶盛行偏北風;夏季由海洋吹向陸地,沿海一帶盛行偏南風。夏季北部沿海吹東南季風,南部沿海主要吹來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風。“水稻生長季節在夏季,所以按照風向來講,中國的大氣污染物吹到日本去的可能性*低。”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