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1-15 來源:互聯網
6月10日,江蘇無錫的
太湖水質已經好轉
6月11日,《生命時報》記者來到巢湖西北部塘西岸邊,遠遠地就聞到空氣中彌漫著較濃的腥味。湖面上漂著長約4—5公里、寬約1公里的藍藻“水華”。水色墨綠,水質也十分黏稠。雖然巢湖市居民的飲用水目前還沒受到影響,但安徽省環保局總工程師張之源表示:“巢湖已具備了藍藻暴發的條件。”巢湖市政府對此非常重視,要求對巢湖水質實施24小時監控;對沿湖的所有工業企業排污和城市生活污水處理加強管理;質檢部門將每月一次水質檢查改為每旬一次;水務部門也必須做好預案,必要時可引江水稀釋巢湖,確保環湖200多萬群眾飲用水安全。據記者了解,目前巢湖還沒有出現居民大量購買純凈水的現象。
在藍藻*早暴發的無錫,政府也通過了一系列措施積*迎戰藍藻。水利部向太湖引入了1.9億立方米長江清水。目前,太湖湖面的藍藻已基本清除,湖水恢復了往日顏色,自來水出廠水質也已達標。不過,無錫市民胡芳(化名告訴《生命時報》記者,現在很多人對自來水仍有顧忌。“我們還在喝純凈水,洗澡都用井水。”
“這次太湖事件并非偶然,而是長期潛伏的危機。”中國工程院院士劉鴻亮說。不可否認,“連日高溫少雨,水位降低”為藍藻暴發提供了條件,但由各種污染引起的水體富營養化才是罪魁禍首。
飲用水安全不容忽視
其實,中國飲用水安全受到的威脅遠不只藍藻這一點。有數據表明,在中國城市的集中式飲用水源地中,有約20%的水不合格;而中國農民有3億多人喝不到安全的水。采訪中,公眾與環境保護中心主任、美國《時代周刊》“2006年全球*具影響的100人”之一的馬軍指出了目前我國飲用水存在的幾個主要污染源。
湖泊、水庫富營養化。由于湖泊、水庫的水體流動性差,自凈能力低,所以富營養化比較嚴重,即天然水體由于過量營養物質(主要是指氮、磷等的排入,藻類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造成水質惡化。這些營養物質主要來自農田施肥、城市生活污水和工業廢水。
河流污染嚴重。據國家環保總局發布的《2006年環境狀況公報》顯示,2006年全國七大水系的408個監測斷面中,劣Ⅴ類的水占了約1/4。另據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研究,部分供水水源地受到重金屬污染,其原因主要是工業廢水排放。
地下水污染。“在北方,地下水是城市和農村飲水的重要來源。”馬軍說。地下水污染主要來自地表或土壤水的下滲、農用氮肥及垃圾中的油、酚類物質。2006年,我國125個受監控城市中,淺層地下水水質呈惡化的有21個,呈好轉的只有9個。
自來水二次污染。中國醫促會健康飲用水專業委員會主任李復興教授表示,目前我們所用的很多輸水管內壁涂有瀝青類物質,長期使用后內壁腐蝕、結垢,導致重金屬、細菌、揮發性酚、苯等物質增加。
由此可見,中國飲用水安全受到的威脅已經不容忽視。此外,水污染給人體健康帶來的危害也值得大家關注。李復興說,藍藻的真正危害不在于腥臭氣味,而是它會分泌一種叫做“微囊藻毒素”的物質。該物質是一種促癌劑,它可能影響兒童肝功能,還可能造成胎兒肝腎受損。此外,水中的環境激素、鉛、砷等物質還會導致內分泌系統、神經系統、骨骼系統、消化系統等系統的病變。
每家要自己把好飲水關
“其實飲水安全比食品安全更重要,我們應呼吁建立《飲水安全法》。”李復興說。在他看來,保障飲水安全的體系應該分為三層,分別是水源、城市供水和家庭飲水。“前兩層更多靠政府,是長期過程。我們每家能做到的,就是盡量通過正確方法和一定工具,實現安全、健康地飲水。”李復興還向記者介紹了幾種保證家庭飲水安全的小竅門。
飲水前先放水。每天清晨用水或長時間未用自來水時,應先讓水流放幾分鐘。放掉的水可用于清潔衛生。
燒水要多燒2—3分鐘。水快燒開時,把壺蓋打開,讓殘留的有機物揮發,再蓋上蓋;燒開后2—3分鐘再關火以盡量清除細菌毒素。
水不能反復燒,以防形成千滾水,因為千滾水屬于死水。*好現燒現喝,不要隔夜。水垢應定期清除。
在水龍頭上安裝凈水器。應購買帶有粗濾、活性炭過濾裝置的凈水器,并定期清洗、消毒。
盡量不用含磷洗衣粉。含磷洗衣粉混入水中,再作為污水排入自然界,是導致水體富營養化的原因之一。
馬軍則對大眾有更高的期望,他認為,如果有更多的民眾通過合法手段向那些經常違法排放污水的企業施加壓力,例如不去購買它們的產品、積*舉報它們,我們的飲用水安全應該會得到更大的改善。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