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1-15 來源:互聯網
??? 大連、舟山,這是
??? 記者調查
??? 商家:齊喊帶黃魚為正宗“國產”
??? “這帶魚多少錢一斤?”
??? “保證舟山帶魚,10元一斤。”
??? 這是記者日前在北京紅橋水產市場采訪時了解到的情況。為進一步了解這些帶魚的國籍,記者拿著這些帶魚的照片找到了北京某大型水產品市場經理葛先生。“這些帶魚肯定不是國產的。”葛先生告訴記者,國產帶魚身寬多在4至7厘米之間,身長在40至60厘米左右,外表銀色表皮大多不完整。國產帶魚肉質細嫩,制熟后食用時肉質絲毫沒有發“柴”的感覺,且味道鮮美。相比國產帶魚,生長在熱帶地區的進口帶魚通常身材龐大,身寬多在6至10厘米,身長*長在1米左右,由于進口帶魚被捕撈后立即進行冰鮮保存,因此銀色表皮完好。制熟后,進口帶魚肉質發硬,盡管魚肉較多但鮮味不夠濃厚。由于進口帶魚表皮較厚,因此煎制過程中不易粘鍋。
??? “目前北京市場上常見的海魚,多數都為進口。”葛經理向記者透露,北京市場上銷售的所謂“大連”、“舟山”產帶魚、黃魚,其實大多為冒牌貨。
??? 記者隨后在北京四家大型超市調查中發現,超市中所售帶魚、黃魚多標明產地“大連”、“山東”、“浙江”等。除一家超市的帶魚能夠通過條形碼查到帶魚的產地外,其他3家超市都無法明確告知帶魚等海鮮的具體產地。至于這些海鮮的國籍是不是中國,這些超市表示,這就要問海鮮的加工廠家了,他們只負責從這些廠家直接進貨。
??? 市民:帶魚身材變大口味越來越差
??? 據了解,帶魚、黃魚為北京市民主要消費的水產品,由于國產帶魚、黃魚肉嫩味美,且價格適中,因此受到北京及國內許多市民歡迎。
??? 然而*近許多北京市民發現,目前肉蛋價格上漲,然而帶魚、黃魚價格卻在下降。原來市場上出售的帶魚不僅身體窄而薄,而且每公斤價格在20元左右,而目前市場上賣的帶魚體寬肉厚,銀色表皮完整,且每公斤價格僅為15元左右,許多超市帶魚甚至用每公斤不足10元的“特價帶魚”吸引消費者排隊哄搶。
??? 家住安定門的周大爺告訴記者,現在市場賣的帶魚好看,但口味較早年的帶魚差多了。“原來市場上賣的帶魚雖然外表上銀皮不完整,且身體薄而窄,但口感卻很鮮嫩,”周大爺抱怨說,“現在市場上賣的帶魚外表招人兒,但吃起來就跟蟹棒似的,基本沒什么魚味兒了。”
??? 除了帶魚,許多市民對黃魚也頗有微詞。“現在這黃魚都快趕上鯉魚大小了,魚看著挺好,肚皮也發黃,可回家之后不管怎么做,味道就是不對。”
??? 據了解,目前本市已進入海鮮產品消費旺季,帶魚、黃魚等主要海魚日銷售量較春季增加三成以上,而市場上所出售的帶魚和黃魚基本都沒有提及進口字樣。而此前北京市農業部門所制定的“水產品追溯制度”還處于試運行階段,未在全市大規模普及,因此許多市民只能從包裝上了解產品信息,而無法了解產品真實產地。
??? 專家解讀
??? 國產海魚年產量缺口五成多
??? 目前北京市場上的帶魚、黃魚以印度、印尼產居多,產地為“大連”、“舟山”的數量*少。據了解,受到遼寧、浙江海域魚類減產影響,目前我國海魚產量嚴重不足,每年都有一半以上缺口。
??? 黃魚基本絕跡,帶魚等也大量減少,吃東海野生魚越來越難。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一位研究員說,從新近進行的東海生物資源調查情況來看,與東海大黃魚并列“四大漁產”的帶魚、小黃魚命運不容樂觀,有計劃、有步驟地縮減海洋捕撈作業已刻不容緩。
??? 東海“四大漁產”變化對北京、上海等大城市野生海鮮供應的影響很大。北京水產市場絕大多數海鮮攤位供應的是進口墨魚,而南海帶魚或深海養殖大黃魚已難覓蹤跡。有批發商自稱能弄到東海野生大黃魚,500克報價是220元,比去年同期漲了近50%以上,達養殖大黃魚售價的6至8倍。
??? 東海野生海水魚在宴席上相當吃香,但眼下京城的飯店、酒樓能采購到的一般都是養殖魚、進口魚和南海魚,這幾類魚與東海野生海水魚的口味和口感上相差懸殊。浙江每天有少量東海新鮮帶魚運抵北京,不過帶魚的身板越來越單薄,身價越來越高。專家表示,若不重視養護東海漁業資源,東海野生海水魚行情可能會出現持續大漲、普漲。
??? 進口帶魚借機進攻中國市場
??? 記者了解到,15年以前,西非國家的帶魚曾經進入過中國市場,但因為口感差、肉質松軟,被市場所淘汰。在帶魚緊缺的情況下,伊朗帶魚、西非帶魚和海灣其他國家比如阿曼的帶魚會更多地進入中國市場,以填補中國市場的空白。目前,全世界的帶魚都希望進入中國市場。
??? 隨著我國野生帶魚、黃魚產量逐漸減少,而人工養殖也無法滿足國內缺口,因此,國內漁業公司紛紛瞄準海外。某遠洋漁業公司負責人告訴記者:“與鮑魚等水產品相比,帶魚、黃魚進口原本并非主業,且利潤也不高。不過隨著國內市場需求增加,許多遠洋公司將帶魚、黃魚進口變輔為主,并有與蝦、蟹并駕齊驅之勢。”
??? 行業揭秘
??? 進口帶魚漁業公司每噸能賺4000元
??? 據了解,目前我國常年在亞非水域捕魚的大型船只超過200條,但國家農業部漁業局承認的船只僅為150條,也就是說超過四分之一的漁船為“黑戶”。據悉,遠洋漁船在印尼、印度、緬甸等海域捕獲帶魚、黃魚后,立即放于船上進行冰鮮保存。為減少投資,漁船上沒有加工設備,待船回到國內后,大批國內水產加工廠在口岸等候,之后進行交易。
??? “只要產品符合三檢,即動檢、衛檢、商品安全檢疫,即可過關。說白了,只要沒有傳染病就能被放進來。”葛經理說,這些遠洋捕獲的海魚經過加工后,就會打上國內加工地的標簽銷售。因此,目前市場上所謂國產帶魚有七成為“外籍”冒充“大連”、“舟山”品牌。
??? 從國外捕撈帶魚、黃魚,每噸*多賺4000元。葛經理告訴記者,遠洋漁船將捕撈到的黃魚、帶魚賣給國內加工廠,除去人力消耗和燃油費,每噸*多能賺4000元。以單次捕撈30噸計算,利潤就達12萬元。“這還只是遠洋漁船的輔業。”
??? 切割加工一件帶魚國產率不到2成
??? 漁業公司將捕撈的帶魚、黃魚銷往國內小型加工廠進行二次加工,對黃魚實行單條冷凍包裝,帶魚進行切割制成小包裝。
??? 在浙江從事漁業生意的黃先生向記者透露,對于供應給水產批發市場的帶魚,通常是國產和進口的被碼放在一起,每15公斤裝為一件。“這30斤帶魚中能有5斤左右的國產貨就不錯了。而切割包裝的帶魚基本上都是‘冒牌貨’。”黃先生說,目前國產帶魚、黃魚數量少,因此加工進口魚至少比國產魚多賺30%。
??? 化凍造假凍帶魚變身冰鮮魚
??? 據農業部漁業司的一位工作人員介紹,國產冷凍帶魚中還是以進口帶魚為主。條重200至300克印度帶魚,港口接貨價6600元/噸。此價位讓國產帶魚的所有漲價理由頓時全無。活鮮、冰鮮魚的銷售超過冷凍魚,躍升為水產品市場的主角。冰鮮魚主要為帶魚、養殖黃魚。
??? 據了解,印度出口到我國的海產品主要是帶魚、黃魚等我國消費者喜食的大眾化產品,年出口到我國的數量也達到10萬噸以上。印度帶魚在南亞、東南亞國家中是*早進入我國市場的,印度帶魚中的“鉆石”、“皇帝”、“魚仔”等品牌帶魚的價格左右著整個海水魚的價格走勢,海水魚的價格又影響到淡水魚的價格。我國年生產帶魚的數量與進口帶魚的數量(含邊境貿易、遠洋自捕數量)大體持平,在100萬噸左右。由于資源的衰退,我國生產的帶魚大部分為中、小規格,大規格帶魚多數為進口。
??? 黃魚天生本應該是貴族魚種,養殖黃魚由于肚子越來越大,脂肪越來越多,銷售價格直線下跌,銷售量也不及進口野生黃魚,如泰國黃魚、緬甸黃魚。養殖黃魚市場認可的價位在每500克8至10元,只能與加州鱸魚為伍。而冰鮮帶魚市場零售價格每500克10至15元,是凍帶魚的1倍。由于傳統性、習慣性消費使然,雖然價格較高又魚龍混雜,但冰鮮帶魚的市場認知度仍然是冰鮮魚中的**品牌。印尼進口帶魚條重300克至500克,每500克批發價6元,化凍后每500克可批10元,可謂暴利。形成真假難分的局面。由于鮮帶魚的市場價差較大,吸引不少商家用印尼進口的帶魚化凍后充當鮮帶魚賣。
??? 專家觀點
??? 進口充國產侵犯知情權
??? **法律專家邱寶昌
??? 就跟此前有商家打著“陽澄湖”的幌子,賣大閘蟹欺騙消費者一樣,以進口黃魚、帶魚冒充國產,侵犯了消費者的知情權。邱寶昌說,根據“消法”第8條1款規定,“消費者享有其購買、使用的商品或接受的服務的真實情況的權利。”
??? 邱寶昌表示,根據我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49條是關于懲罰性損害賠償的立法,“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有欺詐行為的,應當按照消費者的要求增加賠償其受到的損失,增加賠償的金額為消費者購買商品的價款或者接受服務的費用的一倍。”邱寶昌表示,一些地方立法在此基礎上規定了一到五倍的賠償額。
??? 此外,我國民間還具有懲罰性賠償的民事習俗,如一些市場上有“假一賠十”的規定,即交換的商品重量發現
??? 官方表態
??? 加強市場監管確保信息透明
??? 市農業局、市工商局
???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目前政府部門并未對水產國籍問題進行干預。市農業局有關負責人表示,他們負責保證水產品沒有質量問題。目前市農業局正聯合本市其他部門,擴大水產品追溯制度,保證市民使用水產品信息知情權。對此市工商局有關負責人表示,目前正加強對水產品進行監管,在保證水產品質量的情況下,確保產品信息透明。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