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1-15 來源:互聯網
06年方便面行業的年成長幾乎是停滯的,除了個別品類,如1元產品和干脆面比較活躍之外,其余品類均屬于穩定或者下滑狀態,尤其是0.5元的價格帶(低價面)一直呈下滑趨勢;因為成長率的減緩,行業的競爭格局已經趨于穩定,占有率的座次基本已經排定,康師傅、華龍、白象、統一,華豐依靠干脆面的表現排到第五,前五名之后,錦豐、斯美特、慶威這幾家企業成長的勢頭比較明顯,其余年銷量在1億左右的企業未來會相當艱難。
自06年11月面粉和棕櫚油大幅度漲價后,很多廠家都嘗試上調方便面價格或者調低方便面的成本。前期因為各廠家均在擴充生產基地,一段時間內造成了產能的大量閑置,為了消耗多余的產能,于是價格戰在06年的夏秋兩季打得異常火熱。而河南、河北的一些小廠之前的策略就是靠低價低質給予通路很高的利潤來切入市場。成本的不斷上升意味著利潤的減少,對于方便面企業生存產生了*大的威脅。
在原料不斷上漲的壓力下,方便面行業的漲價是勢在必行,筆者認為可能要經歷四步:
**輪:降低促銷,經銷商利潤減少
原料上漲后廠家**要做的就是縮減促銷力度,減少在通路中促銷的投入,但批發通路對于價盤的認知仍維持在原來的水平線,經銷商為了銷售,只有犧牲自己的利潤來維持原來的價格。短時間內,經銷商的利潤是有所損失。
從06年底的市場表現來看:各方便面廠都從原料上漲獲得了一定好處,在原料上漲的風聲下,整個流通渠道開始屯貨,一些賣場也跟風而上,經過幾個月來看市場:價格并未上調多少,倒是幾個廠家因此給通路塞了一大批貨而已。07年3月以后,因為面粉價格的逐漸穩定,各廠家的促銷戰又逐漸開始,原來在漲價中上調的價盤部分又有不同程度的回落;即便是部分廠家聯合所訂定的攻守同盟,也依然無法抵消因產能剩余而帶來的壓力。
總體來看,實際價盤較前期還是有一定幅度的提升。
第二輪:減低成本,降低克重,外包裝質量降低
價盤上調后,成本的壓力依然存在,于是需要進行成本的精進;從07年1月起,很多廠家的都在做產品克重的調整,如中價面克重從110調整到106,包裝膜厚度減低,紙箱的成本也在降低,從內部來做成本的壓縮;
第三輪:減少批發和零售環節的利潤
在成本壓力繼續增加的前提下,也就是本文開頭所提到的棕油上漲的趨勢,未來各廠家必然會調整出廠價格,繼續降低通路促銷的投入,整體的價盤還會繼續攀升;在終端進價還未形成認知的情況下,短時間內會壓縮批發商的利潤;而終端進貨價盤提升后,末端的零售價格不變,必然會減少零售商的利潤;
目前是各主要廠家都在觀望態度,在競爭的壓力下,誰也不會貿然作出大幅度提價的動作;但是在棕油持續上漲的壓力下,一定會有廠家**調整價盤。
第四輪:零售價格上漲
在成本的壓力下,原來的成本無法作出物超所值的產品,如果繼續下去的話,廠家的利潤可能是負數;從出廠到終端的價格一路上揚,*終擠壓了零售商的利潤,為了維持利潤,零售商必須要提高產品的零售價格。
以大家比較關注的24入的中價面為例,之前提到現有1元產品的品質是物超所值的,價格的調整會提升到多少呢?
廠價 | 批發進價 | 經銷商利潤 | 批發出價 | 批發利潤 | 零售商出價(1元/包 | 零售商利潤 | 備注 |
19 | 20 | 1 | 21 | 1 | 24 | 3 | 整體上調1元 |
18 | 19 | 1 | 20 | 1 | 24 | 4 | 現狀 |
從上表看出,價盤整體上漲1元時,零售商的利潤受損,每箱3元錢的利潤是無法滿足零售商的需求的,而且未來可能上漲的不止是1元,零售商會嘗試提高價格,比如賣1.2或1.3元,在浙江、蘇南、西南地區這樣的做法已經很普遍。
但零售通路的不找零錢的習慣導致可能不會產生1.2或1.3這樣的一個價位,所以應該可能是提升到1.5元,但現有1.5元的產品是以康師傅的紅燒牛肉面為主,但如果康師傅不調整,其他的產品如果調整到1.5元,就無法跟康師傅競爭,所以中價面零售價格的調整未來會是比較困難的。
這里針對1元產品未來的前途做一下預測:
原來康師傅紅燒牛肉面82克,要賣到1.5元,后來隨著1元產品的出現,各廠家逐步投入開發中價面產品,其中以華龍的今野拉面、東三福,白象的東北大骨、大骨面,頂新的超福為主,錦豐的味之家和斯美特的思圓在局部地區也占有一定的份額。中價面的主要消費者為學生和打工的人群,所以量大和實惠對于消費者的需求是很好的滿足。
0.8元的產品目前在很多區域的市場空間不大,因為零售時通路也不愿找零錢,很多時候是賣1元,尤其是在江浙地區、西南地區、還有真正的農村市場,這些通路需要較高的通路利潤,所以賣1元的產品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平價面的品質;因為有這樣的例子,推斷未來1元的產品會是目前0.8元的品質,目前的0.8元的產品以華龍的大碗香、今道面館、大骨拉面,頂新的一碗香,錦豐的銀絲拉面,斯美特的思圓等等,這些產品的成本相對低,廠家有利潤,也能夠給夠通路足夠的利潤,零售價格可以賣1元。從近期的市場表現來看華龍在0.8元產品的準備上比較充分。
所以,原料上漲對于而現有中價面的影響是:中價面未來則缺乏足夠的利潤空間,未來可能會提升零售價格,或者是逐步降低品質來維持生存。未來銷售1元的產品品質即為現在的0.8元產品的品質,不再有物超所值的訴求了。
筆者認為:在未來中價面降低品質后,下一輪的價格競爭仍將持續,從目前市場上華龍出的幾只產品來看,已經有這樣的苗頭。
談完了原料上漲對中價面品類的威脅,可以這樣說:原料價格上漲對于低價面的威脅是*大的;低價面這個品類,80%在農村市場銷售,而且70%的比例是被消費者以干吃的方法食用;現有的70-80g的產品,棕油占據了20%的成本,毛利率較低,原有的很多低價面的廠家都是在微利經營;成本上漲后,造成低價面只能限產或限銷,而低價面末端零售價格的上升沒有空間,原來70g的產品即使減低到60g后可能還是會虧本;所以判斷低價面未來的方向必然是會萎縮,大部分轉化成為干吃面的市場,以華豐為代表的干吃面品類已經持續2年維持高的成長率,40左右的克重,成本不高,尚有一定的利潤空間。
威脅與機會應該是并存的,我們接著要談原料上漲對于行業產生了那些機會點;
**看原料上漲給消費者帶來了的是什么呢?
1、小廠的產品為了低價切入市場,不惜使用低劣的原料,偷工減料的事時有發生;實際上是損害了消費者的利益;而農村的消費者和通路選擇產品的時候注重價格的因素較多,給這些低質產品提供了生存的空間;此次行業的洗牌,低質低價的小廠無法生存,正規廠家的產品也能夠進入到農村,對于農村的消費者來說,可能價格上會有一定的上升,但是產品的質量會讓人放心了。
2、打工族群和學生基本以1元的產品的消費為主,原有的超值的概念會逐步消失;未來的1元產品可能從口味上和份量上都不能讓消費者滿意,一部分消費者逐步會轉入到1.5元的消費。
給行業帶來了什么樣機會?
1、此次原料上漲所帶來的沖擊,原來以低價面為主的很多小廠,在價格高昂的棕櫚油面前會逐漸止步,帶來行業的洗牌;從蘭徹斯特法則來看,一些小廠在中等廠家的射程距離內,小廠退出所形成的市場真空和擁有網絡的經銷商會成為眾多廠家爭奪的對象,這些客戶有資金,有網絡,突然沒有了產品,一定要尋找代理其他的方便面品牌,這樣會讓有準備的廠商提高其市占率;例如:07年初中旺在河北、西北、山東等地區退出后,恰逢華龍二部的今道面館上市,今道面館迅速補充了原來中旺面館退出所騰出的部分市場空間,成為中旺退出后的*大贏家;04年陜西的熊毅武因資金問題倒閉,騰出的低價面市場空間收益*大的是白象。
誰能抓住機會,在行業洗牌的過程中多搶占一些份額,改變自己排名的位置,要提前做好準備。
2、上文中談到低價面品類向干吃面的品類轉化,所以干吃面的品類會維持較高的成長率,雖然華豐已經占據了干吃面**的位置,跟進者仍然有機會來搶奪一定的份額;07年白象在大力發展干吃面,新品圣戰士在各地的表現不俗;華豐*近也在積*的推出1元的干吃產品“酥e族”;
3、方便面廠家的產品結構必須要作出調整,來規避原料上漲所帶來的風險;例如白象,原來的低價面的占比較高,現在積*推廣干吃面;也會有廠家試圖進入1.5元的市場,筆者建議要慎重,畢竟品牌力是影響高價面銷售的主要因素,但是必須要事先做好產品的儲備。
原料上漲是機會與威脅并存的時期,從威脅中轉變,抓緊市場的良機,定會脫穎而出。面對這樣的情況,筆者不禁要問一句:你準備好了嗎?
備注:方便面以價格帶來區隔的定義方法,
高價面:零售價在1.5元(含以上的產品
中價面:零售價在1.0元的產品
平價面:零售價在0.7-0.8元的產品
低價面:零售價在0.5-0.6元的產品
干吃面:零售價在0.5元或1元的干吃類產品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