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機蔬菜的價錢是普通 蔬菜的四五倍,萬一有人拿普通蔬菜當有機蔬菜賣,我們豈不是虧大了?有機蔬菜進入流通領域后,其真假有沒有相關部門嚴格監管?”前天,在浦口區華僑城廣場上,有市民一邊選購有機蔬菜,一邊提出這樣的疑問。
記者隨后采訪發現,關于有機蔬菜的質量保障,生產基地監管到位,但流通領域基本處于“企業自律”狀態。業內人士說,這是一個全國性的遺憾,主要原因是缺乏監管 標準,導致執法部門監管乏術。
市民:市場上的有機蔬菜是否有假?
前天上午,“三綠工程下鄉”大型廣場宣傳咨詢活動在浦口區泰山街道華僑城廣場舉行。我市及安徽省和縣的幾十家知名品牌副食品生產和加工企業,在此設攤展銷無公害蔬菜和有機蔬菜。
在“普朗克”品牌有機蔬菜展臺前,有青菜、莧菜、黃瓜等近10個品種正在展銷,其價格普遍比普通的同類菜貴四五倍。以白莧菜為例,每500克普通白莧菜市場售價為1.2元左右,而500克“有機”白莧菜的售價則達到6元。
華僑城的蔡女士花64元買了一點有機食品后,對記者說出了她的疑惑:“有機蔬菜當然好,我也經常買,但有時買得心里不踏實。有機蔬菜和普通蔬菜看上去差不多,價錢相差四五倍,萬一有人用普通蔬菜冒充有機蔬菜,我們就冤大了。”
蔡女士的擔心并非多余。記者了解到,去年,天津市質量監督檢驗站對一家超市銷售的標注為有機蔬菜的胡蘿卜進行檢驗發現,上面居然含有殺菌劑“百菌清”,原來這是假冒的有機蔬菜。類似的情況在天津之外的其他城市也曾發生過。
探訪:流通領域基本處于企業自律狀態
南京的有機蔬菜是否會有假?市農林局等相關部門有關負責人說,目前,我市經過認證的有機蔬菜品牌已達12個,往往以專場店的方式在城區銷售,知名的“普朗克”有機食品專賣店日交易量超過1000公斤。多方人士均稱,南京市場上的有機蔬菜,尚未發現有造假記錄。
“普朗克”的銷售人員介紹說,他們每天供應專賣店的有機蔬菜,均通過基地專門的配送中心送到專賣店,且有銷售人員登記總量。此外,公司每天還會安排2—3名工作人員在各專賣店巡視,確保有機蔬菜不被掉包。根據臺賬顯示,每一個品種的有機蔬菜,均可以追溯源頭,追溯到基地的產量、銷售渠道等。
市工商局執法人員說,工商部門去年曾對有機蔬菜進行了專項檢查,共 抽檢了約100個批次,包括花菜、空心菜、莧菜等十多個品種。結果顯示,有機蔬菜的“合格率”為100%。遺憾的是,此次抽檢依據的是普通蔬菜的檢測標準。
有機蔬菜的抽檢,為何依據普通蔬菜的檢測標準?這位執法人員說,原因是目前有機蔬菜很少有產品標準。這也造成了有機蔬菜進入流通領域以后的監管尷尬———絕大多數有機蔬菜沒有強制性的產品標準,抽檢時也就缺乏檢測依據。
“目前,有機食品的認證主要是一種基地認證,而非產品認證。”省質監局標準化處處長蔣順祥說,“只要基地通過了國家環保總局許可的認證機構的認證,其生產出來的食品都可以叫有機食品。因此,目前有機食品的產品標準*少。僅有有機茶、有機大米等寥寥幾個。去年,省質監局制訂了19個有機食品推薦性標準,但絕大多數屬于生產規程的細化標準。”
綜合多方面信息,目前有機蔬菜進入流通領域后的真假監控,很大程度上只能靠“企業自律”,南京如此,我國其他地方的情形也如此。
呼吁:盡快出臺有機食品具體產品標準
“有機蔬菜的市場售價,是普通蔬菜的四五倍。暴利之下,不法商人用普通蔬菜貼牌冒充有機蔬菜欺騙消費者,不可不防。這樣的防范,僅靠企業自律當然不夠。”昨天,在龍江小區的一個農貿市場,消費者王女士說。
如何有效防止這種欺騙行為的發生?市產品質量監督檢驗院有關專家說,目前綠色食品、無公害農產品都有具體的產品標準,唯獨有機食品產品標準相對缺乏。檢測部門在抽檢有機蔬菜時,只能依據標準稍低的無公害農產品標準作為參考依據。對此,他呼吁,盡快出臺有機食品具體的產品標準。有了這個前提,執法部門才能對流通領域有機蔬菜的真假進行有效監管。
百檢網專注于為第三方檢測機構以及中小微企業搭建互聯網+檢測電商服務平臺,是一個創新模式的檢驗檢測服務網站。百檢網致力于為企業提供便捷、高效的檢測服務,簡化檢測流程,提升檢測服務效率,利用互聯網+檢測電商,為客戶提供多樣化選擇,從根本上降低檢測成本提升時間效率,打破行業壁壘,打造出行業創新的檢測平臺。
百檢能給您帶來哪些改變?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