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1-15 來源:互聯網
日前,法國達能稱
4月15日,娃哈哈發表聲明:“國家工商總局商標局一直未審批‘娃哈哈’商標轉讓給合資公司,商標轉讓協議并未生效”。此外,娃哈哈方面認為10年商標許可使用期限至今已基本屆滿。這是娃哈哈公司針對達能亞太區總裁范易謀在11日公開展示《商標轉讓協議》并稱娃哈哈品牌、商標所有權轉移給合資企業說法作出的回應。
隨后,達能在4月15日下午火速發表聲明:“合同的所有事實由司法機關處理,達能已為解決爭端設置了期限,維持原來的立場和觀點。”
至此,娃哈哈與達能的合資“裂痕”再度擴大,圍繞“娃哈哈”商標使用權、非合資公司等問題的爭執再度升溫。與此同時,達能亦遭印度公司WadiaGroup發出的法律通知,指其利用旗下的餅干品牌在其他國家行銷,并要求歸還品牌經營權。
從“握手”到“操戈”
1996年2月29日,娃哈哈董事長宗慶后與達能的手握到了一起,按照合同,他們握手的期限是50年。過去十多年間,達能與娃哈哈共同合資設立了39家新公司。其中大部分由達能控股。在此期間,看到達能收購了當時娃哈哈*大的競爭對手樂百氏,這讓宗慶后隱隱約約感覺到了不安。1999年,宗慶后和中方決策班子商量決定,由職工集資持股成立的公司出面,建立一批與達能沒有合資關系的公司。到2006年,這些公司的總資產已達56億元,當年利潤達10.4億元。
然而,在娃哈哈與達能看似風平浪靜的合資之后,一場由“握手”到“操戈”的爭戰卻正在醞釀。
今年4月8日,宗慶后做客新浪披露達能強購事件內幕,達能欲強行以40億元人民幣的低價并購杭州娃哈哈集團有限公司總資產達56億元、2006年利潤達10.4億元的其他非合資公司51%的股權,“一旦得逞,中方將喪失對娃哈哈的**控股權”,宗慶后認為達能提出收購非合資企業要求是惡意并購。
4月9日,達能集團致信新浪財經,認為達能的大股東利益遭到損害。
一時間,達能和娃哈哈的并購與反并購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4月10日,娃哈哈全體職工和1000多位經銷商競相發表聲明,指責達能不斷侵蝕娃哈哈品牌。網上對于達能惡意并購民族品牌、壟斷飲料行業的指責也如雪片般涌起。
4月11日,達能中國投資公司在上海舉行新聞發布會,公開回應達能并購娃哈哈事宜。達能中國投資公司首席代表范易謀表示,雙方若不能友好協商解決“非法”存在的非合資公司問題,他們將啟動法律程序對非合資公司進行訴訟。據透露,達能方面已在9日向娃哈哈合資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宗慶后發出通知函,要求對方在30天內對非合資公司采取行動;否則,達能方面將以合資公司的名義起訴非合資公司。
4月13日,娃哈哈聲明:暫不回復媒體采訪。而達能方面也表示沒有新的進展可以對外公布。而在當天,娃哈哈通過網絡公布了《娃哈哈與達能糾紛的事實真相》一文,文章表示,“真正違約的是達能”。娃哈哈方面提供的理由是:娃哈哈在與達能、百富勤合資時有十家公司,達能僅投了五家,而且合資公司董事會的**次會議的決議中要求合資公司簽訂的七項合同中,就包括了與娃哈哈非合資公司的商標使用協議與產品加工協議,因此非合資公司在各方合資初期就已存在。而且,非合資公司生產的產品使用娃哈哈的商標亦是經過合資公司董事會同意的。此外,娃哈哈方面再次強調了合同中對中外雙方所設要求的不平等性。而達能方面則針鋒相對地稱,娃哈哈此文斷章取義,進一步歪曲了事實,混淆了公眾視聽,并同時強調,“30天期限的立場不變”。
中國知識產權報記者在發稿之前致電娃哈哈公司相關負責人得到的答復仍是以聲明為準,不接受采訪。
“樂百氏”是前車之鑒?
樂百氏曾與娃哈哈并稱為上世紀國內飲料界的雙雄。2000年3月,達能收購樂百氏92%的股權。2006年,公開數據顯示樂百氏虧損了一億多元人民幣,9月開始,達能大規模“架構調整”,近30%的銷售人員被裁,工廠方面裁員幅度高達40%。當時,樂百氏的命運震驚了整個業界。
“一旦達能以51%股權的優勢拿走娃哈哈的控制權,則娃哈哈*可能重蹈樂百氏的覆轍”,宗慶后在并購報料初始接受采訪時強調,“*開始,我們只是單純地認為,這是達能對娃哈哈企業品牌形象及其生產銷售能力的認可和肯定,但其在中國境內接連不斷的并購舉動及其并購后的表現讓我們漸漸認清了達能的真實目的:達能并購娃哈哈以及中國其他一些大企業的行為,不是為了將這些企業經營壯大,而是為了資本運作--將中方企業股權低價收購后再在國際市場上出售或上市,以套取巨額資金和利潤。”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梅新育博士在接受中國知識產權報記者采訪時指出:“國內企業的外資并購問題造成的部分品牌的衰弱甚至流失,這是顯而易見的,早在10多年前已經很明顯。這些教訓給我們的警示就是要充分估計引進外資的成本,從而慎重決策。特別是我國國內消費市場正在快速增長,國家又將擴大國內消費作為經濟政策的重點,且人民幣正在快速升值,在這種情況下,中國國內知名品牌、高國內市場占有率企業的潛在市場價值正在快速提升,不要賤價轉讓股權。”
對于如何在并購過程中保護好自有品牌,梅新育強調:“我國涉水外資并購、合資的企業在合作中需提高警惕。**,要確保自有品牌的所有權,一般不要永久轉讓,可以給合資企業有償使用;第二是有償使用和轉讓的價值應該足夠高,體現出中國市場當前的規模和未來的增長潛力;第三是轉讓和有償使用的時候應當對品牌維護投入等作出細致的規定;此外,在轉讓和有償使用的時候應當分市場采取不同對策。娃哈哈等公司的問題已經暴露了,更重要的是后來者該如何做,如果一點教訓都不吸取,那就很可悲了!”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