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1-15 來源:互聯網
盡管近年我國茶產業取得了長足發展,但是,目前
中國食品土畜進出口商會會長曹緒岷日前向記者表示,去年,在歐盟、日本相繼對進口茶葉實施了更加嚴格的質量安全標準的情況下,我國茶葉出口依然保持增長。全年茶葉出口量達28.7萬噸,出口額5.47億美元,均創歷史*好水平,尤其是茶葉出口額歷史性地突破了5億美元大關。這也是茶產業繼2005年我國茶園種植面積和產量均排世界**后,取得的又一次跨越式發展。
為了進一步展示茶葉大國的國際形象,提高我國茶葉產業的整體水平,加快我國茶葉企業的國際化進程,中國食品土畜進出口商會決定在成功舉辦“2005國際茶業大會暨茶?咖啡展覽會”的基礎上,與國際茶葉委員會、商務部外貿發展事務局以及長沙市人民政府等聯合于今年5月18至20日再次在湖南長沙舉辦國際茶業界**盛會---“2007國際茶業大會暨展覽會”。
產業發展面臨諸多阻撓
據曹緒岷介紹,盡管近年我國茶產業取得了長足發展,但是,目前茶葉生產和出口依然面臨著一些亟須解決的問題。**,茶葉出口面臨著新的挑戰。我國茶葉標準化體系和衛生安全體系建設與發達國家尚有差距,而國內外消費者對茶葉食品安全方面的要求越來越高,因此產業亟須加強質量管理和體系建設,進一步提高食品安全水平。其次,培育自主品牌刻不容緩。一直以來,我國茶葉出口多以散裝低檔茶及貼牌茶為主,缺乏在國際市場上叫得響的品牌。第三,缺乏在國際市場揚名的旗艦企業。我國茶葉出口多以中小企業為主,不熟悉國際市場,開拓市場能力弱,亟須培育一批在國際市場上信譽好、有自主品牌的大型茶葉生產和出口企業。另外,對茶產業的宣傳力度仍然不夠。我國雖是茶葉生產、貿易大國,但在國際市場的知名度仍不強,致使中國茶及茶企業在國際市場上的影響力及競爭力還遠不如印度、肯尼亞、斯里蘭卡等產茶國。
尤其是去年以來,歐盟、日本陸續對進口茶葉提出苛刻的技術限制,國外越筑越高的“綠色壁壘”對我國茶葉出口造成了*大的影響。自去年1月起,歐盟實施了食品及飼料安全管理新法規,將茶葉農藥殘留的檢驗項目從原來的193項增加到210項,尤其對硫丹在茶葉中的殘留限量從30mg/kg嚴格到0.01mg/kg,相當于檢測標準嚴格了3000倍,大大提高了茶葉市場準入門檻。去年5月,日本正式施行“肯定列表制度”,涉及的茶葉農殘限量指標大大增加,達到276(種)類,部分農殘項目將“茶湯檢測法”改為“全茶溶劑檢測法”,而且還明確規定設限外農殘超標將被視為違法,大大增加了我國茶葉農殘被檢出的幾率。
多管齊下提高出口質量
食土商會茶葉分會負責人告訴記者,為了幫助各地茶葉企業和茶農應對歐、日近乎苛刻的“綠色壁壘”,提高我國出口茶葉的質量安全,從去年起,中國食土商會就與德國質量服務國際公司聯手,在湖南、浙江、安徽、福建云南等產茶大省共同舉辦了多期“出口歐盟茶葉質量安全培訓”。由德國派來的技術專家深入到茶葉生產、加工**線,向我國茶葉生產商講解歐盟茶葉標準質量要求、種植加工規范及質量監控體系建設,幫助企業降低及消除潛在的食品安全危險,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針對日本的“肯定列表制度”,食土商會不僅編輯出版了指導企業應對的書籍,開展了對主產區茶農的免費培訓,幫助企業從基地抓農殘控制,還制訂了茶葉出口行業標準和相應的行業標識,向日本客商推薦獲得行業標識的出口企業,并加強了與有關國家茶葉行業的溝通和協調,敦促進口商從正規渠道進貨。
國家質檢總局也從去年開始對出口茶葉種植基地實行檢驗檢疫備案管理工作,按照市場目的國的有關標準,從基地環境、土壤監測、茶葉農事記錄、實驗室監測項目等都做了嚴格的控制。
正是在政府、商會及企業的共同努力下,去年以來,我國茶葉的質量有了較大的提高,高端品種出口不斷增加,出口市場日趨多元,創出歷史出口*好業績。食土商會的*新資料顯示,在去年我國茶葉出口量與上年基本持平的情況下,出口平均價格比上年提高了13%至14%;出口創匯比上年提高了14%至15%。
另據消息,當歐盟、日本對進口茶葉高擎達摩克利斯劍之時,云南普洱茶出口卻異軍突起,受到香港、韓國和東盟國家的廣泛歡迎。去年普洱茶共出口2282噸,出口額達1316萬美元。尤為值得關注的是,普洱茶出口均價激增三成,由2005年的每噸4248美元上漲到去年的每噸5766美元,每噸上漲了1518 美元,漲幅達到了35.7%。
曹緒岷表示,在這樣的背景下舉辦“2007國際茶業大會暨展覽會”,目的就是進一步推動我國茶產業的進步,搭建與國際同行合作與交流的平臺,加快我國茶葉企業的國際化進程。同時,對茶農而言,這也是落實國家“三農”政策的具體體現。
?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