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1-15 來源:互聯網
數頂大蓋帽如何管好一桌菜
昨日,彭應吉、魯磊等12名人大代表,啟動詢問程序,現場詢問重慶市食藥監局和衛生、工商、商委、質監、農業等6部門,要求對如何確保食品的源頭、流通等環節安全予以說明。
六大問題問官員
“綠色食品的標準如何制訂的?誰來監管……”詢問召集人、市人大代表彭應吉**“開炮”。
被詢問單位尚未作答,一臉嚴肅的彭應吉連珠炮似地再甩出兩道問題:“行政部門的檢測設備,如何保證公正合法?”“開餐館須辦的衛生許可證,形同虛設;健康證作假屢見不鮮。請問衛生部門如何監管?”
彭應吉話音剛落,魯磊代表又接連拋出3個問題:一、隨著“蘇丹紅”鴨蛋、毒豬油事件的曝光,老百姓的餐桌是否安全?二、依據《刑法》規定,食品衛生造假帶來嚴重后果的,可判死刑,可現在多頂大蓋帽管不了一桌菜,十多個部門管不了一個造假的,為什么?三、如何處理違法成本低、維權成本高的現象?
問題都很實在
代表們要求接受詢問的六部門,從食品的生產源頭、商貿流通、檢驗檢測等環節,根據各自職能職責分別作答。
“綠色食品標準,由農業部制定和認證……”農業局市場信息處負責人脫下外套開始作答。話音剛落,彭應吉又問:“貫徹情況如何?平時如何監管?如有通過認證的企業偷偷打農藥怎么辦?”
“農業部和地方共同監管。我市2002年開始實施綠色食品認證標準,目前農業部已認證176個綠色食品……”
“不用介紹總體情況,我是問怎樣監管,比如多久抽查一次,范圍是哪些?”彭應吉不客氣地打斷對方,一臉嚴肅。
代表搶著提問
“我來介紹一下。”市食藥監局局長夏永鵬清了清嗓子,坐直身子說:“農藥殘留量問題一直在抓。在源頭上,比如毒鼠強就不予生產和銷售;農業部門每個區縣有檢測站,但由于工作量大、分散,不便于管理,仍不能達到老百姓要求……”一名女代表插話:“如果主管部門不把好關,老百姓是防不勝防啊。”
曾照芳代表表示,工商部門不能只在“3·15”前后掀起打假維權高潮,平時應該多主動出擊。
“我來說,我來說。”代表們搶起了話筒,紛紛結合各自親身經歷,痛陳不安全食品帶來的危害。
共同支招保安全
兩小時后,詢問進入尾聲。牽頭人彭應吉對各部門的回答當場點評:農業局的回答不太令人滿意,改天要求農業局長單獨再談;市質監局、衛生局的回答基本滿意。
“我補充一點建議。”準備散會時,彭應吉大聲道:“是否能考慮一下,應當允許社會開辦更多的具備資質的監測機構,讓老百姓有更多選擇。比如,老百姓在吃火鍋時,覺得味道不對頭,用袋子裝上一勺湯就可就近找到監測機構,方便又快捷。”
市食藥監局局長夏永鵬代表被詢問單位總結時稱,將邀請代表們參加今年的
一同坐上被詢問席的市衛生局局長屈謙會后向記者表示,被人大代表詢問是件好事,說明我們的代表越來越親民務實,他們參政議政水平越來越高,對職能部門來說也是一種鞭策。
?
詢問是為促進整改
為何要現場詢問?而且語氣咄咄逼人?昨日,現場詢問的人大代表牽頭人彭應吉認為,有兩個目的:一為督促改進工作不足,確保市民食品安全;二為幫助呼吁,解決困難。
瘦肉精中毒、“蘇丹紅”紅心鴨蛋、人造蜂蜜事件……去年的幾大食品安全事件,彭應吉認為“真的是觸目驚心”。我市6家職能部門,如何確保百姓餐桌安全?由此彭和渝中區代表團的魯磊、陳宗周、張洪、張麗、孫春明、王嘉玲、王芳、劉紹璋等人商量決定,現場詢問市衛生、工商、商委等部門,了解相關工作,督促改進;更為重要的是,如果有體制政策方面的難題,他們將向市里呼吁,請求解決。*終目標,是確保市民放心享受到健康、衛生的美食。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