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家藥監局原局長鄭筱萸之子被捕 16萬張藥品批件重新核查
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原局長鄭筱萸的“落馬”,使國家藥監局這個成立不到10年的機構處在風口浪尖。
“鄭案不僅僅是個人腐敗,而是類似于‘有組織的犯罪’,涉及不同層次藥監系統和地方局的官員,影響惡劣。”一位接近專案組的人士對記者說。
鄭筱萸兒子也被捕
*新消息顯示,鄭筱萸案還涉及他的家屬,其在某醫藥公司任職的兒子也一同被捕。從鄭筱萸到他的兩任秘書郝和平、曹文莊,再到遼寧原藥監局局長張樹森的先后“雙規”和被捕,外界認為,鄭筱萸案暴露出來的不僅僅是單個人的腐敗問題,而是他身后的藥品監管體制。
知情人士透露,由于鄭所涉的是整個藥品監管體系的問題,國家藥監局開始了系統性的補救措施。
“很多正常的行政工作都停止了。”國家藥監局一位官員說,從去年8月底到現在,國家藥監局除了審批進口批文和部分補充申請外,其他品種的審評、審批工作全部停止了。
一位藥監局內部人士感嘆:“現在注冊部門人員大換血,留下的沒有幾個。”
整個藥監系統對鄭筱萸任期上的藥品注冊進行了一次被業內稱為“注冊9·11”的行動——2006年底,國家藥監局決定對2005年1月1日到2006年8月31日之間,已通過各省局組織的現場核查并已獲通過,資料已報到國家局的所有品種重新進行現場核查,并在2007年6月以前完成。“這意味著16萬張批件要再注冊。”一名制藥界人士說。
審批腐敗鏈貪官落馬
1998年藥監局從衛生部分離出來,鄭筱萸出任**任國家藥監局局長。
“之前國家對藥品的管理是比較混亂的。新藥注冊申請遞交上去好長時間都沒人受理。”一名制藥業人士回憶說。國家藥監局成立后,出臺了《藥品注冊管理辦法》,確立了一套藥品注冊管理體制。**把火就是“地標”升“國標”——將地方局批準藥品的權力全部收回。
“地標”升“國標”,是規范醫藥行業的一個重大舉措,卻留下了尋租空間。“全國有幾千家制藥企業,但藥監局注冊處只有十幾個人,根本沒有能力全面監管。”國家藥監局一位官員說。
上述人士稱,由于中國制藥企業同質化生產現象十分普遍。又由于新藥能拿到較高定價權,大多數廠家忙于將原來的“普藥”改變包裝、劑量和用法,并加入一些無用成分,申報注冊成新藥。
按“地標升國標”程序,醫藥廠家須先把材料交由省藥監局,再送至國家藥監局審批方能通過。在這條“審批作業線”上,多名國家藥監局官員因貪污受賄落馬。
*大問題是暗箱操作
目前對藥監系統改革的討論集中起來有兩種,一種是主張國家藥監局分權,將部分權力分到地方藥監局;一種涉及國家藥監局地位問題,如重歸衛生部。
但一位接近決策部門的知情者直言,新藥審批權集中并沒有錯,如部分下放到省局,同樣存在權力尋租隱患。*大的問題其實是暗箱操作太多。
他透露,針對目前醫藥企業現狀,國家藥監局有可能仿效歐美的藥品監管體制,設立一個藥品質量監理(QP)角色,一旦出現虛假材料和藥品問題,這個QP將是**責任人。而有關方面人士考慮建議設立一個“健康委員會”———將衛生部、中醫藥管理局、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等各相關部門置于其中,改變目前各部門不能協調的問題。
百檢網專注于為第三方檢測機構以及中小微企業搭建互聯網+檢測電商服務平臺,是一個創新模式的檢驗檢測服務網站。百檢網致力于為企業提供便捷、高效的檢測服務,簡化檢測流程,提升檢測服務效率,利用互聯網+檢測電商,為客戶提供多樣化選擇,從根本上降低檢測成本提升時間效率,打破行業壁壘,打造出行業創新的檢測平臺。
百檢能給您帶來哪些改變?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