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1-15 來源:互聯網
?
俄羅斯農業監督局日前發布命令,從12月4日起,俄羅斯開始全面禁止外國
俄農業監督局新聞秘書阿列克謝延科解釋說,作出這項決定主要是因為從幾批進口大米中檢測出農藥及其他對人體有害的金屬和化學劑成分。
據了解,俄羅斯每年消費大米65萬~70萬噸,其中約45萬噸要靠從國外進口。越南、泰國和
“我們還沒有從正規渠道得到任何消息。”中國商務部外貿司農產品出口處的一位人士告訴《**財經日報》,遇到這種情況,**商務部會向中國駐俄羅斯大使館商務參贊處了解情況,如果消息證實,再向國內企業發出預警,然后根據具體情況來分析對策。
今年以來,俄羅斯質量和衛生監督部門加大了對與百姓健康和生活密切相關的進口產品的檢測力度,并因質量問題先后對多個國家的進口產品下達“禁令”。
由于檢測出農藥成分,自9月29日起,俄羅斯已停止從美國進口大米;10月26日,俄質檢管理局在越南和其他國家的大米中發現了過量的殺蟲劑;上個月在對泰國進口大米檢測中也發現過量殘余殺蟲劑。
事實上,俄羅斯紅雅爾斯克地區今年糧食獲得大豐收,大米產量高達70萬噸。因此,俄羅斯國內市場目前不會因“封殺令”陷入糧食危機。不過,由于俄產大米粒圓、較軟,只適合煮粥,因此,一些有特殊用途的特定品種大米還是會發生短缺的情況。
阿列克謝延科同時提到,從中國進口的高標準大米中也發現變質、變黃和顆粒破碎、風化等問題。中糧集團大米部的一位人士分析:“這很可能是一些小公司出口的大米中出現的質量問題而引起了摩擦。”
從中國商務部農產品出口月度統計報告中顯示,今年1~9月份中國大米出口到俄羅斯為12.7萬噸,在中國出口大米的國家和地區中排名第三。
商務部研究院中國外貿研究部研究員李健表示,一個國家不能無故對其他國家產品禁止進口,這違反WTO原則,但可以就產品中某含量超標、健康問題等進行單方面限制。
李健表示,不排除中國農產品確實存在質量方面的問題,這也促使中國農產品提高本身的技術標準,突圍包括日本在內的國外農產品市場“綠色壁壘”。
?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