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1-15 來源:互聯網
小吃店里的
食用假鹽導致中毒事件在廣東也頻頻出現。如何防假鹽再次成為市民關注的焦點。記者昨天從廣東省鹽業公司了解到,廣東月內全面實行食鹽數碼防偽技術,以進一步確保市民食鹽安全。
確保食鹽安全再出招
廣東實行食鹽全數碼防偽
消費者可自主識別真假碘鹽
據介紹,近年來廣州、深圳、珠海、江門、韶關等多個市縣也相繼出現誤吃工業鹽和亞硝酸鹽中毒的嚴重事件。今年4月6日和8日,廣州增城市新塘鎮發生一家九口誤將亞硝酸鹽當作食鹽食用,當場造成2死7傷事件。今年7月2日,深圳一快餐店誤將亞硝酸鹽當作食鹽用來炒菜,結果造成10人中毒,其中1人死亡事件。今年以來湛江、汕頭、東莞、佛山、惠州、順德等多個市、縣的一些酒樓食肆用工業鹽充食鹽烹調、一些食品加工企業使用私曬鹽腌制食品的事件也被媒體頻頻曝光。有專家指出:“食鹽安全問題已成為當前廣東社會民生的一個突出問題。”
為更好地確保市民食鹽安全,廣東省鹽業總公司有關人士表示,從本月起廣東將全面實行食鹽數碼防偽,消費者可以自主識別真假碘鹽。同時還將實施三大措施,配合發改委、公安、工商、質監、衛生等有關部門全力打擊私鹽。
一是要求全省各市縣鹽業生產和運銷企業,嚴格把好生產加工、運輸儲存等環節的質量關,嚴格把好產品質量檢驗標準,主動配合國家工商總局將要對食用鹽進行的重點質量監測,保證從定點生產企業和配送中心出廠的食鹽***達到國家標準。
二是加快全省食鹽流通現代化體系建設。在全省范圍內建立“分裝集中化,銷售網絡化,管理信息化,物流配送化,經營連鎖化”的現代食鹽銷售網絡,建立起食鹽生產銷售體系,將合格碘鹽安全配置到全省每個角落。
三是配合有關部門加強食鹽專營宣傳教育工作。今年的宣傳重點要向中小學生等下一代及向農民轉移,不斷提高社會各界和廣大群眾對食鹽專營、碘缺乏危害性及食鹽安全的認識,使廣大群眾自覺購買合格碘鹽和正確食用碘鹽。
廣東在全國**啟動信息平臺
手機短信查假鹽二秒知真偽
廣東消費者今后在選購食鹽時不用再為買到假碘鹽而煩惱了。記者昨日從省鹽業總公司獲悉,從本月開始我省各地出售的小包裝碘鹽,將陸續貼上數碼防偽標簽,消費者只要將標簽上的防偽碼,用手機按指引發送短信,2秒鐘后,將接到短信回復碘鹽的真假情況。據悉,廣東是全國**啟動信息平臺來確保食鹽安全的省份。
記者昨日下午在廣州市區一家超市,買了一包零售價1元的500克裝加碘精制鹽,按照包裝袋上標明的指引,用手機將包裝袋正面上方的數碼防偽標簽里的16個防偽碼,并在前面加“G”,即“G1024178757276136”發短信至“8168315”(注:聯通發至:9168315,大約2秒鐘后,收到回復的短信“您所查詢的是廣東省鹽業公司生產的正牌鹽,請放心使用!”稍過片刻,記者將上述防偽碼重發一遍,2秒鐘后,收到回復短信“您好,該密碼已于2006年11月5日17時27分被首次查詢過,現在是第2次查詢,請謹防假冒產品。”
省鹽業總公司有關人士表示,“*近幾年,廣東市場復合膜小包裝的碘鹽被假冒情況嚴重,連鹽業專業人員也難以分辨,被假冒的碘鹽基本上都是工業鹽、無碘鹽,長期食用會嚴重影響人體健康。”兩年前,珠海市就開始對營養食鹽系列品種試行數碼防偽,至今尚未發現有被假冒仿造的情況。
有被訪市民向記者表示,過去為避免買假鹽不敢上小店小鋪,寧可舍近求遠到大超市,但沒想到有時在一些大超市買的碘鹽,送有關部門化驗后證實也是假的。現在市民可以自己辨別真假,相信食鹽安全會有保障。
小資料
亞硝酸鹽食物中毒預防
中毒原因:
中毒原因可包括幾方面:①貯存過久的新鮮蔬菜、腐爛蔬菜及放置過久的煮熟蔬菜,此時原來菜內的硝酸鹽在硝酸鹽還原菌的作用下轉化為亞硝酸鹽;②剛腌不久的蔬菜(暴腌菜)含有大量亞硝酸鹽,一般于腌后20天消失;③有些地區飲用水中含有較多的硝酸鹽,當用該水煮粥或食物,再在不潔的鍋內放置過夜后,則硝酸鹽在細菌作用下還原為亞硝酸鹽;④食用蔬菜(特別是葉菜)過多時,大量硝酸鹽進入腸道,若腸道消化功能欠佳,則腸道內的細菌可將硝酸鹽還原為亞硝酸鹽;⑤腌肉制品加入過量硝酸鹽和亞硝酸鹽;⑥誤將亞硝酸鹽當食鹽加入食品;⑦奶制品中含有枯草桿菌,可使硝酸鹽還原為亞硝酸鹽。
中毒癥狀:
亞硝酸鹽中毒發病急速,一般潛伏期1—3小時,中毒的主要特點是由于組織缺氧引起的紫紺現象,如口唇、舌尖、指尖青紫,重者眼結膜、面部及全身皮膚青紫。頭暈、頭疼、乏力、心跳加速、嗜睡或煩躁、呼吸困難、惡心、嘔吐、腹痛、腹瀉,嚴重者昏迷、驚厥、大小便失禁,可因呼吸衰竭而死亡。
預防措施:
①蔬菜應妥善保存,防止腐爛,不吃腐爛的蔬菜;②食剩的熟菜不可在高溫下存放長時間后再食用;②勿食大量剛腌的菜,腌菜時鹽應多放,至少腌至15天以上再食用;但現泡的菜,*好馬上就吃,不能存放過久,腌菜時選用新鮮菜;④不要在短時間內吃大量葉菜類蔬菜,或先用開水焯5分鐘,棄湯后再烹調;⑤肉制品中硝酸鹽和亞硝酸鹽用量要嚴格按國家衛生標準規定,不可多加;苦井水勿用于煮粥,尤其勿存放過夜;⑧防止錯把亞硝酸鹽當食鹽或堿面用。
亞硝酸鹽中毒事件頻發
半年400人中毒20人死亡
據央視《每周質量調查報告》報道,今年10月貴州省余慶縣龍溪鎮50多人因頭暈、乏力、心悸、嘔吐等癥狀,先后住進該鎮衛生院。經了解發現不少人發病兩三個小時前都曾經吃過米粉,初步懷疑為食物中毒。*后經過確診,有17人為亞硝酸鹽中毒,其中一人已經死亡。經過進一步檢驗和調查,余慶縣疾控中心在一家小吃店的米粉和茶水中檢出有較高含量的亞硝酸鹽,其中茶水里亞硝酸鹽的含量達到每毫升5毫克。
在重慶,今年也發生了一起247噸工業鹽流入市場的重大假鹽案件。犯罪嫌疑人曹某為謀取利潤,騙取了重慶某化工有限公司的空白合同,與四川天渠鹽化有限公司簽訂了5000噸工業鹽的購銷合同,并將已提取的247噸工業鹽輾轉帶入重慶非法銷售。其中60噸賣給了皮革廠,130噸分別運到了兩家食品廠和腸衣廠,其余工業鹽則流入了食鹽零售市場。重慶鹽務局有關人士指出,食鹽售價為2000元/噸,工業鹽合同價僅為230/噸,加上運費成本為320元/噸,賣出去則是600元/噸到900元/噸不等,*貴的還賣到1400元/噸。犯罪嫌疑人正是看中工業鹽假冒食鹽的巨大利潤,才鋌而走險。據悉,目前重慶市有關部門已經從零售市場追回超過20噸工業鹽,進一步追查行動仍然在繼續。
我國每年都發生不少亞硝酸鹽引起的食品中毒事件。衛生部統計數據顯示,亞硝酸鹽已經成為導致化學性食物中毒的*主要原因之一。今年上半年就有60多起亞硝酸鹽中毒,導致400人中毒,其中20人死亡。僅去年一年,全國工商部門在流通領域展開食鹽專項整治行動中,共查辦各類涉鹽案件一萬多件,沒收違法鹽產品1.6萬多噸,案件總值超過3000萬元。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