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1-15 來源:互聯網
今年4月29日由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一次會議通過,并于11月1日開始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
而且,這部法律不僅僅致力于確保產出安全農產品,還將促動我國農業生產方式加速向現代農業轉變,發展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農業,進而加入到更加廣闊的國際競爭舞臺。
八項制度填補空白
30名大學新生今年9月**批進入沈陽農業大學一個全新的專業學習,這就是該校適應新形勢在食品學院開設的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
隨著我國農業發展跨過滿足數量需求這一*基本的安全保障門檻,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需求同時對農業發展提出了更高要求。
沈陽農業大學食品學院教授紀淑娟說:“近年來社會上對食品質量與安全方面的人才需求迅速增加,這既包括政府部門,也包括相關科研領域的企事業單位,還有很多食品行業企業也需要增加自身的食品質量監控力量。所以我們這個專業年初申報,很快就得到批準,并在當年就實現了招生。”
與諸如毒韭菜、硫磺粉、大坑菜等食品安全事件相應,社會上此起彼伏的提高食品安全水平的呼聲中,沈陽農業大學新專業的開辦只是社會方方面面所做出回應的一個代表。實際上,我國主導農業生產的政府部門從2001年起面對農業生產形勢的轉變,就已經著手強化農產品質量監控,并于當年啟動了“無公害食品行動計劃”。多年的努力逐漸在社會上確立了“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的地位。
??????? 今年4月29日由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一次會議通過,并于11月1日開始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法》,可以說正是社會提高食品安全水平訴求和農業現代化發展要求共同推動的結果。
在這部法律還在審議過程中,我國有關部門組成的考察組對很多國家進行了考察。在對一個同是發展中國家進行考察時,該國總農藝師對中國能夠審議《農產品質量安全法》表達了欽佩之情,并表示渴望學習中國的經驗。考察人員在調研學習中感到,這位總農藝師更加欽佩的是中國農業的發展水平。因為在農業生產尚不能解決溫飽問題的情況下,對農產品質量安全進行監管,包括立法只能是奢談。而事實上,具有農產品質量安全立法經驗的國家基本上都是發達國家或地區,也從另一個側面證明了這一點。
在此之前,我國的法律體系當中對于農產品質量安全的監管是塊空白。而在政府部門當中,也沒有明確的職責分工。在個別領域,很多職能部門都可能有一定相關性,但在具體問題上,這些行政執法部門又沒有確定的法律依據進行監管。
因此《農產品質量安全法》的頒行,**次解決了我國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這一法律真空問題,它的效力當然體現在維護我國廣大消費者*基本生活需求的安全上,然而,這又僅僅是法律意義當中的一部分內容。而就我國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來看,這部法律在我國農業發展由量變到質變的轉折點上,致力于加速推進現代農業建設發展步伐。
《農產品質量安全法》共分八章五十六條,對建立農產品從產地環境、投入品、生產過程到市場準入的全程監管體系進行了全面規定,明確了八項基本制度。即政府統一領導、農業主管部門為主體、相關部門分工協作配合的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體制;農產品質量安全標準的強制實施制度;防止因農產品產地污染而危及農產品質量安全的農產品產地管理制度;農產品市場準入與追溯制度;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與監督檢查制度;農產品質量安全事故報告制度;農產品質量安全的風險分析、評估制度和信息發布制度;對農產品質量安全違法行為的責任追究制度。
同時,法律還明確了各級政府要將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工作納入本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并安排農產品質量安全經費,用于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
農村經濟委員會負責同志在介紹上述基本制度時指出,這八項基本制度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和可操作性,建立了全程監管體系,滿足了農產品從農田到市場全程質量安全控制的需要,這也是完善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長效機制的制度保障。
劃定禁區把住源頭
通常地講農產品的產地環境,人們也許要費解,但是對于遼寧人來說,青睞“盤錦大米”實際上就是人們對大米這種農產品的產地環境有所認識。
農產品質量安全中心主任張勇說,《農產品質量安全法》把對農產品質量監控點以法律的形式延伸到產地環境上,意義非常深遠。
在法律的第三章第十五條中規定:“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農業行政主管部門按照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的要求,根據農產品品種特性和生產區域大氣、土壤、水體中有毒有害物質狀況等因素,認為不適宜特定農產品生產的,提出禁止生產的區域,報本級人民政府批準后公布。”并在第十七條中規定:“禁止在有毒有害物質超過規定標準的區域生產、捕撈、采集食用農產品和建立農產品生產基地。”
這實際上是把一個全新的農產品安全概念提到人們面前,也就是農產品的來源地是否安全,而一旦確立了這個概念,通過市場來識別農產品質量就增加了一個標準,也就是產地環境。
《農產品質量安全法》已經推出了這一概念,人們怎么去辨別呢?這就涉及農業部門近年來正在做的一項基礎工作———產地環境評價。2003年我國啟動了無公害農產品的認證工作,這項工作中就包括了無公害農產品產地的認定。
從1997年開始,有關部門在康平縣、清原滿族自治縣運用3S(遙感、地理信息系統、衛星全球定位系統技術對縣域農業環境質量檢測與評價進行研究,經多年的改進和完善,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工作模式,并且逐步擴大到全省。
2003年省政府根據國家有關要求提出用3年時間完成全省農業環境質量檢測與評價工作,并列入省政府對各市工作的考核指標。同時省財政3年來共安排專項經費1678萬元支持這一系統建設,加上各市、縣配套共投入環評資金達2500萬元,有力地推進了這一工作。
??????? 在省各級政府部門的努力下,目前全省74個農業縣(區總面積6788萬畝耕地、果園檢測評價已全面完成。省農產品質量安全中心正在緊張地進行數據匯總工作,預計今年底關于省農業產地環境的一整套資料系統,將開始真正服務于我省的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控。
張勇說:“環境是公共產品,環境評價為我省實施大規模標準化生產奠定了基礎。這也是生產出安全農產品的前提,有了這個基礎,下一步管理工作才能夠順利進行。”據介紹,我省“縣域環評”模式是全國的首創,得到了農業部的認可,現正在部分省市推廣。
對于產地環境,《農產品質量安全法》還規定了“禁止違反法律、法規的規定向農產品產地排放或者傾倒廢水、廢氣、固體廢物或者其他有毒有害物質”,“農產品生產者應當合理使用化肥、農藥、獸藥、農用薄膜等化工產品,防止對農產品產地造成污染”等保護農產品產地環境的內容。
鞏固成果強化監管
違法或者不當使用農藥、化肥,在農產品生產當中使用違禁藥品是近年來食品安全領域中的一個焦點問題。沈陽農業大學食品學院教授紀淑娟曾到日本學習考察,那里農用物資的管理給她留下深刻印象。
她研究的領域是食品安全檢測,學習期間她運用“氣質聯用”檢測方式抽檢了當地市場上300多個批次的蔬菜品種,僅有一次檢出農藥殘留。她認為這與日本對農資經銷部門的嚴格管理是分不開的。據介紹,在日本農資經營人員必須經過專門培訓,掌握了相關法律和專業知識才能從業。業者必須對購買者做必要的提示和記錄,一旦發生劇毒農藥用在蔬菜、水果等農產品上的事故,違規的經營者還負有連帶責任。
其實我國對可能影響農產品質量安全的農藥、獸藥、飼料和飼料添加劑、肥料、獸醫器械一直采取嚴格的管理措施,并多次發布公告對危及農產品質量和人體健康的農資明令禁止。
在農藥方面,2002年6月5日發布的農業部第199號公告,明令禁止使用六六六、滴滴涕、毒殺芬、毒鼠強等18種農藥,同時,禁止將甲胺磷、甲基對硫磷、對硫磷、久效磷等19種高毒農藥用在蔬菜、果樹、茶葉、中草藥材上,三氯殺螨醇、氰戊菊酯不得用于茶樹上。在獸藥方面,2002年4月15日發布的農業部第193號公告,開列了《食品動物禁用的獸藥及其他化合物清單》,21類包括氯丙嗪、地西泮、苯甲酸雌二醇等幾十個藥物品種禁止用于食品動物。此外,2001年2月28日發布的《關于禁止在反芻動物飼料中添加和使用動物性飼料的通知》中,禁止在反芻動物飼料中添加使用肉骨粉、骨粉、血粉等動物性飼料產品。
省農產品質量中心結合開展農業標準化示范縣活動,積*引導各地加強對農藥、化肥等農資經營機構的管理,像黑山縣已經初步建立起了農藥銷售信息登記制度。
《農產品質量安全法》以法律的規定,鞏固了對農產品質量安全有重要影響的農業投入品管理成果,在第二十一條當中規定“對可能影響農產品質量安全的農藥、獸藥、飼料和飼料添加劑、肥料、獸醫器械,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實行許可制度”。并且明確“國務院農業行政主管部門和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農業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定期對可能危及農產品質量安全的農藥、獸藥、飼料和飼料添加劑、肥料等農業投入品進行監督抽查,并公布抽查結果”。
?????? 此外,《農產品質量安全法》的規定,還與我國已經頒行的農業法、漁業法、畜牧法、農藥管理條例、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條例、種子法、飼料和飼料添加劑管理條例以及獸藥管理條例等法規相銜接,從而構建起一個監控農藥、化肥等關系到農產品質量安全農用物資生產、銷售、使用的法律體系。
引導保留生產記錄
省農村經濟委員會政策法規處處長張奎男向記者解讀《農產品質量安全法》時,提醒記者注意農村領域另一部新的法律。
剛剛結束的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四次會議,于10月31日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民專業合作社法》。這部將于明年7月1日起施行的法律與《農產品質量安全法》不僅僅是同屬于農業或農村領域法律,還有著深刻的內在聯系。
從宏觀上看,這兩部法律雖然是調整各自法律相關領域中的問題,目標卻指向一個,即促進農村生產方式加快向現代農業轉變。在具體內容上,二者之間還有一定承接作用,這在保障農產品生產、銷售等環節的安全方面體現得更為突出。
省農產品質量安全中心主任張勇說:“當前農業工作的主要矛盾,表現在廣闊的農產品大市場和千家萬戶小農生產之間的強烈反差。”我國農產品生產目前仍以一家一戶為主,但用市場經濟眼光看,每一個向市場提供農產品的家庭,實際上都是作為一個獨立的生產經營單位而存在。然而與技術監督部門所管理的生產、經營企業不同,我國農村的這些數量巨大,農業部資料顯示9億農村人口組成的農戶有2.47億家,由于生產經營方式相對落后,基本上沒有與他們生產經營行為相配套的生產規程和經營管理制度。顯然這也成為相當長一個時期內提高農產品質量水平的一個工作難點。
《農產品質量安全法》沒有回避這一困難,而且通過法律對加強農產品生產過程管理進行積*引導。
法律第二十四條規定“農產品生產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應當建立農產品生產記錄”,如實記載的內容包括:使用農業投入品的名稱、來源、用法、用量和使用、停用的日期;動物疫病、植物病蟲草害的發生和防治情況;收獲、屠宰或者捕撈的日期。并且規定“農產品生產記錄應當保存二年。禁止偽造農產品生產記錄”。還規定“國家鼓勵其他農產品生產者建立農產品生產記錄”。
在農產品生產過程管理上,《農產品質量安全法》還針對農產品生產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做出了“自行或者委托檢測機構對農產品質量安全狀況進行檢測”,“建立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制度”,“健全農產品質量安全控制體系”等規定。這些規定與旨在積*引導、鼓勵農民加入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的《農民專業合作社法》有密切關聯。
此外,針對目前農產品質量安全中存在的農藥超標這一突出問題,《農產品質量安全法》進一步強調了農業生產中藥品使用的“安全間隔期”和“休藥期”這兩個概念。規定“農產品生產者應當按照法律、行政法規和國務院農業行政主管部門的規定,合理使用農業投入品,嚴格執行農業投入品使用安全間隔期或者休藥期的規定,防止危及農產品質量安全。”
法律進一步強調在生產過程中“禁止使用國家明令禁止使用的農業投入品”,并在法律責任條款中與已經頒行的相關法律進行了銜接,使對違法行為的處理更為清晰、明確。
五類產品禁止銷售
?????? 對于《農產品質量安全法》在農產品銷售領域的規定,省農產品質量中心主任張勇有個形象的比喻,他說:“過去幾年,國家開展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的‘三品’認證,是為農產品質量提高開了個前門,現在經過幾年發展,建立市場準入制度,就到了該關后門的時候了。”
在《農產品質量安全法》的監督檢查一章中,**條也就是法律的第三十三條規定有五種情形之一的農產品,不得銷售。一是含有國家禁止使用的農藥、獸藥或者其他化學物質的;二是農藥、獸藥等化學物質殘留或者含有重金屬等有毒有害物質不符合農產品質量安全標準的;三是含有的致病性寄生蟲、微生物或者生物毒素不符合農產品質量安全標準的;四是使用的保鮮劑、防腐劑、添加劑等材料不符合國家有關強制性的技術規范的;五是其他不符合農產品質量安全標準的。
為了確保市場準入制度有效實施,《農產品質量安全法》在第三十七條中規定“農產品批發市場應當設立或者委托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機構,對進場銷售的農產品質量安全狀況進行抽查檢測;發現不符合農產品質量安全標準的,應當要求銷售者立即停止銷售,并向農業行政主管部門報告”;“農產品銷售企業對其銷售的農產品,應當建立健全進貨檢查驗收制度;經查驗不符合農產品質量安全標準的,不得銷售”,分別明確了農產品批發市場和農產品銷售企業的農產品質量安全責任,還在法律責任中明確違反規定所應承擔的后果,具有很強操作性。
而市場準入制度的確立,對農產品質量檢測提出了更高要求。事實上《農產品質量安全法》頒布之前,作為由農業部認證的農產品質量檢測權威機構,省農科院檢測中心一直承接著大量的土壤、水、大氣以及農產品安全的檢驗、檢測任務。中心主任陳悅告訴記者:“通過具有國際水準的檢驗儀器設備,我們現在可以檢驗281種樣品的264個參數,并迅速提供準確的檢測數據。”
據介紹,從2001年起農業部正式啟動了農產品質量安全例行監測制度,**對北京、天津、上海、深圳四個城市的蔬菜農藥殘留和生豬“瘦肉精”污染實施全年5次的定點監測,進而又逐步擴展到對我國37個省會城市和計劃單列市的蔬菜農藥殘留例行監測、16個大中城市的畜產品例行監測和5個城市的水產品藥物污染例行監測。省農科院檢測中心成為農業部定點檢測機構之后每年參與例行檢測。
對于檢測數據的準確水平,陳悅說:“農業部對我們考核*其嚴格。”對他們的檢測結果,農業部主要有兩種監督手段。其一是由專家下到各地,隱蔽向檢測單位提供含數種有害物質的樣品,限時上報檢測結果,抽查檢測單位的檢測水平。其二是嚴格樣品保留制度,不經允許,嚴禁銷毀。而且農業部對檢測單位實行嚴格的淘汰制度,檢測單位如不能滿足檢測要求,將被堅決淘汰。而檢測當中,各檢測中心一般不抽檢當地樣品,檢測地區臨時通報。
由此再回過頭來看農業部于10月22日發布的今年第四次農產品質量安全例行監測結果。參照國際標準判定,全國37個城市蔬菜農藥殘留監測平均合格率為93.7%,22個城市畜產品中瘦肉精污染監測平均合格率為98.3%,22個城市畜產品中磺胺類藥物殘留監測合格率為97.5%,8個城市水產品中,氯霉素監測平均合格率為98.7%,孔雀石綠監測平均合格率為94.4%。這一結果顯示,我國農產品質量安全總體水平穩中有升。
這是近年來我國各種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的努力所獲得的回報,同時,也是《農產品質量安全法》能夠正式確定市場準入制度的前提。
為盡快建立完善的農產品市場準入制度,目前,省14個市級農產品質檢中心的建設已全面展開,8個市級質檢中心開展了農產品的例行檢測工作,20個縣級質檢站正在建設當中,省、市、縣、基地(批發市場四級農產品質檢體系初具規模。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下一篇《6批次葡萄酒責令下架》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