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1-15 來源:互聯網
新品迭出
亂花漸欲迷人眼
記者在北京萬客隆超市采訪了幾位正在選購乳品的顧客。一位中年女士說:“我一直喝標有‘益生菌’的酸奶,它能清腸胃、助消化。”兩位拿著蒙牛品牌“優酪乳”的女學生告訴記者:“這個酸奶我們以前沒喝過,買來嘗個新鮮。”一位給小孩買酸奶的大媽說:“孩子就愛喝‘妙酸乳’,聽說很有營養。”一位男士說:“鮮奶酪酸奶是新產品,奶味特別濃,我很喜歡。”但大多數消費者表示,這些時常翻新的產品,常常讓人一頭霧水,不知道和以前的產品究竟有什么區別,好在哪里。
記者拿起一瓶某品牌“優酪乳”,看究竟是酸奶還是新乳品,卻沒有在標注的產品名稱上找到答案。詢問銷售人員它和其他酸奶有什么區別,銷售人員說產品里添加了奶酪。可記者仔細查看后發現,配料表上并沒有標注奶酪成分。還有那些名目繁多的“益生菌”、“雙歧桿菌”、“乳酸菌”,簡直讓人摸不著頭腦。“這兩個有什么區別啊?”當記者拿著兩種含不同菌種的酸奶問銷售人員時,對方搖頭表示不知情:“都是對人體有益的菌類。做酸奶都需要用菌類發酵,至于具體的區別我可說不好……口感和普通酸奶差不多。”
作用有限
一些酸奶品牌玩概念
一位從事食品研究的專家告訴記者,“益生菌”成分其實就是“乳酸菌”,是發酵酸奶時所必需的。市場上添加“乳酸菌”字樣的酸奶品牌無非是在拿“必須”當作特色來促銷。益生菌酸奶、凝固型酸奶、“優酪乳”等產品都屬于酸牛奶,這些附加名都只是商品名稱,“酸牛奶”、“乳酸飲料”的字樣才表明了產品的真實屬性,消費者在選購時應該注意區別。
對此,乳業協會的專家表示,目前市場上宣稱的各種菌群確實對人體有益,有著不同于一般“乳酸菌”的功效。像添加“雙歧乳酸桿菌”的酸奶,其實就是在乳酸桿菌中添加了以低聚果糖或異麥芽糖為主的雙歧因子,讓菌群更快繁殖,促進人體吸收。
然而,近期有食品專家發表文章指出,目前益生菌酸奶宣傳的“益生菌”概念模糊,對宣稱的“平衡和改善胃腸功能”、“增強人體自身免疫能力”、“排除毒素”、“預防齲齒”等保健功能還缺乏有力的科學研究證據,存在商業炒作嫌疑。
記者了解到,由于有關部門尚未出臺對此類商品名稱和產品屬性標注的相關法規,也沒有一套完整的體系來進行監控,一些酸奶品牌包裝上雖然標注著高科技益生菌群,但到底有無添加、添加了多少都是廠家自說自話,實際上可能與普通酸奶并無多大差異。
事實上,有專家指出,雖說剛出廠的產品中含有50億甚至100億個活性菌,但由于除三五個菌種耐酸性較強外,大部分益生菌缺乏耐酸性,難以抵抗胃液的強酸作用,根本無法到達腸道發生作用。而且超市的銷售環境無法保障強低溫,也致使活性益生菌在存放過程中大量死亡。
質監局工作人員表示,市場上出現的各種益生菌酸奶,如果不能出示相關的功能證明,是不能隨便使用該名稱的。同時,對于產品保健功能的宣傳,國家已有相關明文規定,酸奶屬于食品類產品,不能隨便宣傳保健功效,否則屬于違法。
溫馨提示:不能只看“特價”選購時應關注營養成分
有關人士提醒消費者,酸奶和乳酸飲料是兩種完全不同的乳品。乳酸飲料為了增加保質期,大都添加了防腐劑,其營養價值遠遠不及酸奶。在選購時,消費者一方面可以通過產品上標明的產品屬性來區別;另一方面還可以看配料表,一般的酸奶配料是把牛奶放在**位的,而乳酸飲料是把水放在**位的。目前市場上很少存在100%純酸奶,一些商家考慮到口味問題,會多少添加一點糖,而酸牛奶加糖就屬于調味酸奶了,但在蛋白質的含量上就打了折扣。專家建議消費者在購買時,多留意一下配料表就明白了。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