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海口一 消費者投訴“洋美山”牌雙魚第二代食用調和油(批次為:2006年8月25日,重量為4.5升/瓶)的質量問題后,該油被省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所檢測為不合格產品(見10月28日四版《超市買的“雙魚” 食用油送檢不合格》一文)。今天,該事件再起波瀾:廠家稱再次送檢的產品檢驗合格;而消費者黃先生表示,他只認可**次的檢驗結果。由于雙方難以達成一致,消費者準備訴諸法律。
同一批次食用油
兩次檢測結果不相同
今天上午,“不合格”雙魚調和油事件又有了新的進展,廠家及新一佳超市的有關負責人拿著質監部門的第二次復檢合格檢測書,來到當初處理此事的海口工商局海港工商所,聲稱是因為業務員失誤,將企業已報廢的標準傳到質監所誤導了檢測人員,才有導致雙魚調和油檢測不合格之說。
據工商人員介紹,今天,廠家提供了兩份檢測報告,**份報告是今年10月16日的檢測結果,在該產品透明度一欄標著“不合格”的字樣,原因是25度恒溫24小時后呈渾濁狀態,仍有白色凝固物質為不合格。而在11月3日的檢測報告中,透明度一欄里顯示的是“合格”的字樣。這兩份報告均來自海南省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所。
廠家稱誤傳報廢標準
導致**次檢測不合格
據“洋美山”雙魚第二代食用調和油的廠家珠海市梁坤油脂有限公司的技術總監肖志堅介紹,之所以會出現兩種不同的檢測結果,是因為**次檢測參照了該廠的2004年報廢的調和標準,目前新標準已經替代了舊標準。當時,業務員把報廢的舊標準傳真給質監部門,從而誤導了質監部門的工作人員。
舊標準與新標準在調和油的透明度檢測方法上有所區別,舊標準的透明度檢測方法是將試樣的比色管置于25度的水浴鍋中,浸24小時。新方法是如油樣受冷而出現凝固時,應置于50度水浴鍋中,加熱使之熔化后取出。逐漸冷卻至25度,再混均備用。方法不同,導致了不同的檢驗結果,但他們的產品、企業標準都完全符合國家的規定。假如消費者黃先生有異議,可以第三次送檢。如果第三次檢測不合格,廠家愿意接受工商部門的處理。
消費者稱準備起訴
不認可第二次檢測結果
對此,黃先生感到很震驚。他說,他只認可**次檢測結果。他們公司的47名員工已長時間食用了這種調和油,當初出現問題時,他全力配合工商、廠家將雙魚調和油送到省質監檢驗所檢測,檢測結果顯示為不合格。但短短一段時間內,廠家又說該批次的調和油沒有質量問題。廠家的第二次檢測,他自己毫不知情,是廠家和商家自行送檢的,其真實性值得懷疑。
他說,消費者維權本就不易,這到底要檢驗多少次才是*終的檢驗結果。一瓶油才20多元,一次檢驗費就幾百元,可以購買好多桶油。他們只是普通的老百姓,產品送檢如果檢測不合格,廠家承擔檢測費;如果送檢合格得自己掏錢,一般的消費者根本付不起這筆費用。截止目前為止,他們已經食用了幾十桶該品牌的調和油,食用后是否會對人體有害,這是他們一直擔心的問題。他表示,如果協商得不到滿意的結果,他們只能走法律途徑,到法院訴訟維護權益。
工商建議再次送檢
質監稱按照標準檢測
海港工商所的潘所長表示,雙魚調和油**次送檢結果為不合格,但廠家提出異議,第二次檢測結果又合格,廠家的解釋是業務員失誤傳錯了標準。但工商部門不能以哪一次標準來判定該產品到底合不合格,消費者一方也可以提出異議。目前,工商部門只能建議將該批次剩余的調和油再次送檢。至于質監部門用哪個標準,這只能由質監部門來決定,兩種不種的檢測方法直接影響著兩種不同的結果。
海南省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所的負責人表示,不同的標準,檢測出不同的結果。這是當地企業制定出的標準,年號不同,內容不同,檢測結果也不一樣。他們也只能按照標準進行檢測。
百檢網專注于為第三方檢測機構以及中小微企業搭建互聯網+檢測電商服務平臺,是一個創新模式的檢驗檢測服務網站。百檢網致力于為企業提供便捷、高效的檢測服務,簡化檢測流程,提升檢測服務效率,利用互聯網+檢測電商,為客戶提供多樣化選擇,從根本上降低檢測成本提升時間效率,打破行業壁壘,打造出行業創新的檢測平臺。
百檢能給您帶來哪些改變?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