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1-15 來源:互聯網
????編者按:在珍視生命、重視健康的名義下,從事一些并不嚴肅的研發和營銷活動,實質上是對生命和健康的漠視乃至傷害,所以我們要披露事實真相。我們并不懷疑營養保健品的存在和作用,但是我們呼吁嚴肅的科學精神,不僅廠商在掙錢之前應有令人信服的論證和試驗,而且消費者在掏錢之前應有理性的思考和判斷。至于那些為了一己一地而置公眾利益不顧的人員和做法,理當受到譴責。只有健康的頭腦、健康的市場、健康的管理、健康的文化才能保證健康的身體。此意并不僅僅針對
保健品的新概念
???
??? 天賜良機是“人類基因組計劃”。2000年6月26日,歷時10年,耗資30億美元,由包括中國在內的6個國家、1000余位**科學家參與的這項劃時代工程完工,圍繞這一工程,全球媒體連續大半年**密集的報道,使“基因”一詞深入人心。諸多科學家闡述這一劃時代工程的意義時,提供給公眾這樣一項共識:所有的疾病,直接間接都與基因受損有關。這樣,人類即能通過“修補”基因的辦法,治療人類的頑癥、絕癥。但這僅是“遠景”,從基礎研究的成果,到轉化為新產品直接為人類服務,只是跨出了**步,就像“阿波羅登月”,在事隔40年仍然未見其商業價值。但令人驚嘆的是,這種“遠景”很快在中國保健品行業見到了叮當作響的金子。在記者收集到的宣傳材料中,“核酸保健品”使用這樣的三段論:“一切疾病都與基因受損有關”,“核酸是基因的載體,是支配生命的根本物質”,因此“補充核酸,即可增強基因自主修復能力”。這一論式又暗合了中國人“吃什么補什么”的保健思路。所有“核酸保健品”在衛生部獲準的“保健作用”僅為“免疫調節”,但市場占有率、利潤的誘惑,使實際宣傳遠遠超出了衛生部規定的22種保健功能,成了可以臨床使用的“萬應靈丹”。在一份宣傳材料中說:“令學界十分精細的是:在糖尿病及并發癥,肝臟疾病,高血脂癥,腦血栓后遺癥等新腦血管疾病,老年癡呆癥,肢體震顫麻痹(帕金森氏病)、關節炎,白細胞減少整,神經系統疾病,性功能減退,肝腎受損等諸多方面,都有明顯的臨床效果。”
核酸在大連發跡
? “核酸飄香”是大連某報一篇文章的題目。大連正是“核酸保健品”飄出**縷香的地方。1998年4月,大連珍奧核酸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在大連開發區建成了它的一期工程,計劃總投資2.5億元。據當時在媒體廣為刊發的新聞稿稱,其到2000年,年生產能力可超過60億元。同時其產品被列入“98年***火炬計劃”,“確定為全國基因工程重大成果轉化項目”。記者在大連采訪時,了解到“珍奧核算”這種新產品的提取技術被說成“****水平”,但令人驚異的是專利發明人吳文國只是大連醫科大學的德育副教授。出于對高新技術產業的扶持,大連市科委從立項到上馬均一路呵護,主管市領導經常到廠家巡視,現場辦公,大連在外省市的6次產品展銷會,“珍奧核算”具為重點推薦產品。同時,在大連媒體上,不乏將“核酸產品”為代表的生物產業打造成除足球外大連第二張“城市名片”的說法。
?? 在短短兩年時間內,“珍奧”獲得了“全國第十二屆發明展覽金獎”,中國保健科技協會“向消費者推薦產品”,衛生部“2000年中老年保健國際學術論壇暨中國保健品國際博覽會**金獎”,遼寧省政府“醫藥行業科技進步一等獎。”“珍奧”的人士向記者承認,1998年到1999年,它仍處在蓄勢待發階段,到達2000年,借“人類基因組計劃”的光,專賣點從年初的百來家,半年后即達千余家。權威中央媒體報道達數十篇,地方媒體、專業媒體的報道和文字廣告不勝枚舉,有些報紙甚至辟出專號。這些報紙成捆堆放,向消費者贈送。大連市老干部局還把推行“糖尿病基因新療法”納入了老干部大學的教育課程。醫生、專家也卷入“核酸營養”的大合唱,沈陽醫學院某教授,對60例糖尿病患者進行為期一個月的臨床治療,稱總有效率達76.47%。同樣誕生于大連醫科大學的“生命核酸”,宣傳上也毫不輸與“珍奧”。它的發明人崔秀云教授被一篇報道譽為“站在世界核酸研究前列”的科學家。而她的研究成果借了“中國工程院院士李載平”之口成了對人類做出重大貢獻的發現。而且,“生命核酸”的適用人群被擴大到所有人,“長生不老”的標簽被貼了上去。為“珍奧”打造營銷策劃書的是“2000年中國企業十大策劃家”葉茂中。他的神來之筆,是把38位因研究核酸而獲得諾貝爾獎的科學家與“珍奧”鏈接。《葉茂中談策劃》一書中說:“找到這個大創意令我們和珍奧人興奮不已,葉差點暈過去。”38位諾貝爾獎獲得者,被拉入了“珍奧”的營銷隊伍。
“核酸與米粉無異”
??? 2001年1月,核酸“輿論場”被戳了一個小小的洞。始作俑者是“新語絲電子文庫”網站的主人方舟子。此人擁有美國的生物學博士學位,現在**的索爾克生物學研究院調控生物學實驗室進行博士后研究。
??? 方舟子在其網站刊文稱:“核酸營養是個商業大騙局”。1月13日,新華社駐倫敦記者王艷紅,根據方提供的線索進行采訪,其電訊《國際專家稱人體不需要額外補充核酸》,在國內轉發,對業界不啻致命一擊。包括“珍奧”、“生命”在內的諸多保健品牌均聲稱世界衛生組織呼吁:成年人每天要補充外源核酸1至5克。而王采訪了世界衛生組織部門負責人克拉斯登,克氏強調:本組織從未說過人體需要額外補充核酸的話。王文引述了美國聯邦食品和藥品管理局1999年的報告說:“核算缺乏癥并不存在。”這對核酸保健品業界的流行歐美的說法,提供了一個反證。接受下面來中國“人類基因組計劃”項目負責人楊煥明認為“有人利用他的名義宣傳核酸食品的保健供銷”,于是在接受《中國青年報》才時說:人體不需要補充外源核酸,直接服用核酸產品對改善健康并沒有幫助。楊的一個比方很尖銳。楊稱:“所謂核酸食品在營養價值上和米粉沒有太大的差別。”珍奧一盒478元,夕陽美精品裝則高達數千元,“與米粉無異”的說法當然令珍奧倍受打擊。楊文一出,“核酸營養品”的市場營銷受到****的阻力。2月初,全國的“珍奧”分銷商齊聚大連渤海明珠大酒店,據說規模達500余人。會議的主要目的,是“自我約束”、“檢點營銷過程中夸大宣傳問題”。會后,分銷商們在一份“自律協議”上簽了字。
“楊煥明是外行”
??? 短短幾天內,像業界人所預言的那樣,學界有人出馬迎戰楊煥明。2月11日,“全國核酸類物質功能與應用研討會”在上海召開。主辦者是設在華東理工大學的中國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會工業生化專業委員會。據查,它是衛生部下屬學術機構。該委員會副主任喬賓福作了長達1個多小時的發言。他語出驚人,指責楊煥明是“外行,不懂核酸”。又稱楊的觀點所依據的是傳統生化理論,但國內外*新的理論和科學實驗,都證明“核酸無需體外補充”的觀點是不完整的,錯誤的。與會專家還介紹了國外產品開發的情況。諸如美國的研究開發重點是核酸類藥物方面,日本注重功能產品,歐洲主要應用于嬰兒食品、女性化妝品上。中國保健科技學會副秘書長黃明達也參加了這次會議。2月15日,黃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說:“上海會議”的主要目的是收集意見。2月14日,衛生部專門開了內部會議,*終結果是決定保持衛生部對核酸保健品產業政策的連續性。黃說衛生部委托他們在近期召開聽證會,其背景是針對“某些產品夸大宣傳及某些專家混淆視聽”。聽證會被定名為“全國核酸類物質健康產業發展聽證會”。顧名思義,這次會議不是就“核酸外源補充是否有利健康”進行聽證,而是針對已認定“有利健康”的核酸產品解決“發展中的問題”。
諾貝爾獎科學家的答復
??? 國內**學者中,被“糊里糊涂”卷入營銷宣傳的除中科院研究員楊煥明外,還有一位重要的核酸學家——中國工程院院士、中科院上海生化所的李載平先生,他是國內*早開展分子生物學和基因工程研究的科學家之一。2000年1月5日,北京某報刊登了一篇題為“讓生命核酸造福人類”的文章,其中一句話將李載平院士扯了進去:“(生命核酸)成果一經公布,立即受到國內外專家的一致關注和高度評價,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基因研究的先行者之一、中科院上海生化研究所李載平教授評價說:“這是一項對人類做出重大貢獻的發現。”方舟子立即在網上批評李載平為“偽科學”抬轎子。李是位終日耽于基礎研究、懶問世事的老先生,此時好不狼狽。
??? 李載平先生接受記者采訪時說:作為一個搞核酸研究數十年的學者,他根本不相信所謂“核酸營養學說”,現有科學文獻中,也沒有充分有說服力的依據說明核算有“營養價值”。他為此專門發函到那家報社質問,至今仍在等待答復。從事核酸及基因結構功能與表達研究歷40余年的中科院劉新垣院士對記者說:“核酸保健品宣傳全是騙人的,將它與基因治療扯在一起,瞎胡鬧。”“就是年紀大,需要一點,也完全可以從正常飲食中得到。”劉院士說:在國外,“核酸補劑”的確有人搞,但市場很小,“現在中國搞了那么多項目,純粹浪費金錢。”用核酸原料搞抗癌藥,已有數十年,與核酸營養沒有關系。
???? 復旦大學首席教授、國際遺傳學聯合會主席趙壽元亦稱:“核酸營養”純粹是誤導消費者。“中醫相信吃什么補什么,人們也就容易相信“吃基因補基因”。”“這是個天大笑話!”記者通過同行輾轉采訪到三位諾貝爾獎獲得者的意見。加州立功大學院院長戴維.巴爾的摩(1975年諾貝爾醫學獎)說:“據我所知,沒有證據表明核酸是一種營養物或有益健康。在我看來它不可能有任何益處。”斯坦福醫學院的保羅.伯格(1980年諾貝爾化學獎),對核酸產品的營養價值的評價是“**沒有”和“沒有任何特殊的營養價值”。1978年的諾貝爾獎獲得者,瑞士巴塞爾大學的維爾納.阿爾伯說:他的研究與“核酸營養”無關。但“據我所知,我們過健康的生活并不需要額外的核酸”。
???? 這三位諾被而獎獲得者都表示中國廠商將他們的肖像用于“核酸營養”的宣傳未征得他們的同意。但崔秀云對自己的“生命核酸”仍深信不疑,“科學史上起初不被承認,后來成為主流、被奉為經典的先例很多。”“核酸專家”們不乏核酸營養品在國外風行的“證據”,但記者通過邁阿密大學的生物學助理教授孫玉波查尋,孫對此從未聽聞。在邁阿密主流商店難覓蹤影,孫只在華人社區發現了它,產品是從中國進口的“核酸營養品”。
??? 戴維-巴爾的摩美國加州理工學院院長,當代*有影響的生物學家之一,他在37歲時就與另兩位科學家一起分享了1975年諾貝爾醫學獎,獲獎原因是在腫瘤病毒與細胞遺傳物質相互作用方面的研究,這一成果大大增進了人類對逆轉錄酶病毒(例如艾滋病毒)的了解。除在科研方面成果**外,他對美國的一些科技政策也很有影響力,例如重組DNA及艾滋病的研究政策。
??? 保羅-伯格美國斯坦福大學醫學院教授,1980年諾貝爾化學獎三位得主之一,獲獎原因是他在核酸生物化學方面的基礎研究,特別是重組DNA方面的研究。他被譽為“重組DNA技術之父”、遺傳工的奠基人。
??? 維爾納-阿爾伯瑞士巴塞爾大學教授,1978年三位諾貝爾醫學獎獲得者之一,獲獎原因是對DNA限制酶的發現和應用。限制酶被稱為“分子剪刀”,能夠在特定部位切斷DNA分子的核苷酸序列,把DNA分成便于鑒別的片斷,從而使基因研究成為可能。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