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1月1日起實施的《 散裝食品衛(wèi)生管理規(guī)范》中明確規(guī)定:經營者銷售的直接入口的食品和不需清洗即可加工的散裝食品,銷售人員必須持有效健康證明,操作時須戴口罩、手套和帽子;銷售的食品必須有防塵材料遮蓋,設置隔離設施以確保食品不能被消費者直接觸及,并具有禁止消費者觸摸的標志;經營者應在盛放食品的容器的顯著位置或隔離設施上標識出食品名稱、配料表、生產者和地址、生產日期、保質期、保存條件、食用方法等;供消費者直接品嘗的散裝食品應與銷售食品明顯區(qū)分,并標明可品嘗的字樣。
程小姐致電本報反映:“我以前很喜歡吃超市的一些散裝零食,可上個月我在京客隆買了一盒散裝的山楂片,吃了幾片之后竟然在盒子里發(fā)現一條約兩厘米的蟲子,當時覺得很惡心,雖然后來廠家給我了相應的賠償,但我想知道,超市散裝食品是否有嚴格的安全標準?”
本報記者 賈運華 郭璐 報道 近來,有不少讀者反映在超市消費時遇到的問題,其中,散裝食品的問題比較突出。記者在多家超市調查發(fā)現,散裝食品無生產日期、廠址等相關信息的問題普遍存在,不僅如此,散裝食品的陳列和銷售環(huán)節(jié)也存在不少問題。
散裝食品 標簽信息不全
記者來到京客隆超市勁松店,超市二樓有專門區(qū)域賣散裝食品。有的食品散裝在透明的玻璃容器里,而大部分已被超市工作人員封裝好。記者看到每個玻璃容器上貼的標簽都是北京市物價局監(jiān)制的價簽,內容包括品名、價格、產地、單位、規(guī)格及物價員等,沒有生產廠家具體名稱和地址;沒有生產日期和保質期;也沒有配料表和保存條件等。
顧客*關心“保質期”
記者采訪了一位正在挑選食品的葛小姐,她表示:“我常來這里買散裝零食,而且都選這種包裝好的,挑的時候主要是看看封口處標簽上的保質期,沒問題就買下?!碑斢浾邌枺骸澳銜粫P注它的生產廠家或者配料?”葛小姐回答說:“一般這樣的散裝食品都沒有這些說明,想看也沒處看?!?
“保質期”竟從封裝日算起
記者通過采訪多位顧客發(fā)現:大部分在此購物的消費者,在購買前都會看看包裝袋封口處的標簽,特別是生產日期和保質期。記者詢問了超市的工作人員,她向記者表示:“封口處的標簽是過秤的時候電腦打印出來的,是按照事先輸入的數據,根據包裝日期顯示的。”
尋找商品“身份證”
在這家超市賣散裝食品的區(qū)域里,分4個柜臺擺放著幾十種散裝食品,記者圍著此柜臺轉了幾圈,在每個玻璃容器上貼的標簽后面發(fā)現了一張“合格證”,上面標有食品名稱、配料、保質期、生產日期、保存條件、經銷商名稱和制造商地址。可是,“合格證”上保質期是3個月,生產日期卻統統都是2005年6月11日。工作人員對此的解釋是:“這些都是以前的,我們忘記撤掉了?!北惆衙總€價簽后面的“合格證”都取了出來。
京客隆超市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我們出售的散裝食品都是超市統一入貨的,而有關生產廠家、生產日期等說明都在食品的外包裝箱上,在超市里賣的時候沒辦法標明?!蓖瑫r該工作人員一再向記者表示他們沒有出售過期食品。
其他問題
品嘗食品“自己動手” 記者在國展家樂福看到,有不少購買散裝食品的顧客隨意從容器里用手取食品來品嘗,當記者上前詢問,一位顧客向記者解釋道:“不嘗怎么知道好不好吃??!”
記者就此問題咨詢了家樂福超市,超市總務部工作人員表示:“原則上是不允許顧客這樣做的,但是他們要嘗,我們也沒辦法?!?
封裝人員不戴口罩 京客隆勁松店散裝食品封裝人員身著普通的超市制服,沒有戴帽子、口罩及手套。這些工作人員站在盛放食品的容器旁,有的竟一邊聊天一邊往容器里加貨、包裝食品。
記者隨后致電該店客服部,工作人員表示:“該超市只對熟食封裝人員有著裝規(guī)定。”對于封裝人員邊聊天邊工作的問題,他表示:“這是超市不允許的,我們的值班經理會巡視抽查,遇到這樣的情況,會給違規(guī)的人員開罰單。”
記者隨后走訪了朝陽門的華普和雙井的世紀聯華等超市,在這些超市里也不同程度地存在以上問題,消費者在購買散裝食品時,隨意拿取的現象也很普遍。
百檢網專注于為第三方檢測機構以及中小微企業(yè)搭建互聯網+檢測電商服務平臺,是一個創(chuàng)新模式的檢驗檢測服務網站。百檢網致力于為企業(yè)提供便捷、高效的檢測服務,簡化檢測流程,提升檢測服務效率,利用互聯網+檢測電商,為客戶提供多樣化選擇,從根本上降低檢測成本提升時間效率,打破行業(yè)壁壘,打造出行業(yè)創(chuàng)新的檢測平臺。
百檢能給您帶來哪些改變?
1、檢測行業(yè)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