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食物衛生 安全問題中,食物中毒仍是*普遍、*主要的危害,而食物中毒中細菌造成的中毒事故占絕大多數,達到98.5%,化學物質和自然毒分別只占0.7%和0.8%。
????
可見 食品的衛生管理重點是對微生物污染的控制,只有從源頭上切斷食品污染的渠道,才能有效控制食品安全問題的發生,因此近年食品衛生管理中預測食品微生物學受到格外關注。
????
我國這方面的問題多集中在糧食、食品貯存運輸環節、衛生管理薄弱的食品加工點和一些餐飲攤點。
????
頻繁發生的安全問題為快速發展的食品行業敲響了警鐘,過量使用化肥、農藥、工業污染、濫采濫伐造成的生態環境惡化,以及在食品生產加工環節過量使用添加劑、不合格原料等已經嚴重影響到食品安全,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受到嚴重威脅,食品工業的可持續發展也將無以為繼。
????
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及人民群眾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食品供給無論是數量還是質量均得到**提高,主要食品產銷量大幅度提高,居民食品消費結構進一步改善,食品工業生產與銷售同步增長,較好地滿足了人民生活需求。
????
同時在國家相關政策的鼓勵和支持下,食品流通環節也日益順暢,為食品銷售和物流創造了有利條件,食品安全已有了一定程度的保障,然而進入新世紀新階段,我國食品安全仍面臨著多方面挑戰,近期我國不同地區先后出現食品安全問題,對我國傳統的食品制造、流通及安全監管模式都提出了新的挑戰,我國食品業亟需順應時勢,轉變發展模式,變被動為主動,只有這樣才能迎來這個歷史悠久的傳統制造業的“第二個青春”。
????
食品業發展迅速 效益顯著提升
????
食品行業是滿足人民“衣食住行”需求的基礎性行業,在國民經濟中處于重要地位,具有不可替代性,尤其是目前我國居民收入日益提高、生活質量不斷改善,對食品的需求也日趨多樣化,全國食品工業面臨良好發展契機,食品工業規模快速增長,經濟效益也大幅提升,產業結構和增長方式進一步優化。去年食品工業增加值占全國工業經濟比重達到十分之一強,比前年同期增長14.3%,自1995年以來10年來,全國食品工業取得了翻兩番的業績,尤其近3年來發展速度進一步加快,2004年全行業實現工業增加值是1995年的3.3倍。食品市場供需平衡,產銷銜接良好,2004年全國食品工業銷售收入達到12934.54億元,同比增長29.01%,食品工業產品銷售率達到98.24%。伴隨著產銷量的快速增長,全行業經濟效益水平也穩步提高,去年食品工業實現利潤總額536.84億元,同比增長27.27%,尤其是卷煙制造、飲料酒制造、制糖業、水產品加工、屠宰及肉類加工、谷物磨制、蔬菜、水果和堅果加工、軟飲料制造等行業利潤增長尤為迅速。
????
今年以來食品行業依然保持了蓬勃發展勢頭,2005年1-5月份,全國食品飲料行業共實現銷售收入5951.61億元和利潤總額270.72億元,分別同比增長28.70%和25.94%,凈資產利潤率達到5.84%。食品消費市場突出“安全食品”消費意識,優質**食品份額擴大,隨著消費者營養意識加強,消費意識的轉變,一批具有綠色、營養、健康概念食品銷售形勢看好,2004年果蔬汁飲料產量比上年增長28.90%,乳制品產量增長34.74%,具有營養強化功效的食用油、奶粉、醬油等產品產銷量顯著提高。食品銷售渠道靈活多樣,百貨商店、連鎖超市、購物中心、集貿市場、社區商業服務中心等流通樣式,構成充滿活力的食品集散和銷售市場體系,尤其是適應大工業生產的新型流通組織形式--連鎖零售經營形式,在食品零售業務中已占有重要地位。
????
食品生產環境惡化 安全形勢嚴峻
????
盡管我國食品工業已經取得了長足進步,但是與發達國家比較,我國食品行業的差距是顯而易見的,尤其是食品安全形勢面臨嚴峻挑戰,這不僅包括食品本身質量不符合要求帶來的安全問題,也包括食品生產環境惡化、合格食品數量相對不足帶來的安全問題,還包括食品制造、檢測、運輸、倉儲、銷售過程中存在安全隱患,以及配套政策不完善、監管不力等帶來的一系列安全問題。
????
1、環境污染是造成食品安全問題的首要因素
????
目前在我國78條主要河流中,有54條已受到污染,其中14條受到嚴重污染;在大約5萬條支流中,75%受到污染。已被污染的河流總長達1.8萬公里,其中1.26萬公里河流的水已不能用為灌溉,魚蝦絕跡的水體達數千公里。由于化肥、農藥等的大量使用,已造成我國地下飲用水的嚴重污染。我國受鎘、砷、鉻、鉛等污染的耕地面積近2000萬公頃,約占總耕地面積的1/5,其中工業“三廢”污染耕地1000萬公頃,污水灌溉的農田面積已達330多萬公頃。有20多個省、市、自治區出現了酸雨,上海、杭州、貴陽等城市每年都有漫長的時期沉浸在酸雨和酸霧之中,面積之廣、酸度之強、危害之大,使中國正成為繼北美、歐洲之后的世界第三大酸雨區。二惡英和有機氯的污染帶來的危害更大,二惡英的毒性遠遠超過了DDT、五氯酚鈉,是氰化鉀的1000倍以上,俗稱“毒中之王”。其化學結構穩定、親脂性高,又不能生物降解,且具有很強的滯留性;無論在土壤、水還是空氣中,它都強烈地吸附在顆粒上,使得環境中的二惡英通過食物鏈的逐級濃縮聚集在人體組織中,而*終危害人類健康。
????
2、食品中有毒有害物質殘留量高,源頭污染嚴重
????
農藥和獸藥對食品源頭的污染是主要問題,表現為經營者違法使用高毒農藥如劇毒鼠藥、高毒高殘留農藥;違法使用抗生素、激素等獸藥;違法使用瘦肉精等飼料添加劑;貿易范圍擴大和人口流動使動物疫病的防治面臨新問題等。農業部門多次對全國的蔬菜、水果等農產品的農藥殘留量進行檢測,結果超標率都達到二位數,2001年對全國23個大中城市市場蔬菜抽查,甲胺磷、甲拌磷、氧化樂果等農藥超標率達47.5%;對北京、上海、天津等七大城市123種蔬菜中硝酸鹽含量的測定結果為,蔬菜中受硝酸鹽高度污染的比例高達72.4%。質檢總局曾經對蔬菜產品農藥殘留量作了兩次抽檢抽查,抽樣合格率分別僅為72%和64.5%,尤其是蔬菜中有機磷農藥殘留問題嚴重。我國食品衛生監測的平均合格率在1982年僅為61.5%,到2001年達到88.6%。從自身來看,這是一個了不起的進步,但從國際角度來看,依然存在問題,20多年才提高了27.1個百分點,而且88.6%的平均合格率就意味著仍有11.4%是不合格的,即每10個產品中還有1-2個產品食用了會不安全。
????
3、微生物引起的食源性疾病嚴重影響食品安全
????
在我國食物衛生安全問題中,食物中毒仍是*普遍、*主要的危害,而食物中毒中細菌造成的中毒事故占絕大多數,達到98.5%,化學物質和自然毒分別只占0.7%和0.8%,可見食品的衛生管理重點是對微生物污染的控制,只有從源頭上切斷食品污染的渠道,才能有效控制食品安全問題的發生,因此近年食品衛生管理中預測食品微生物學受到格外關注。我國這方面的問題多集中在糧食、食品貯存運輸環節、衛生管理薄弱的食品加工點和一些餐飲攤點。
????
4、使用不合格原料及應用新原料、新工藝帶來的食品安全問題
????
食品生產制造者為了降低生產成本、謀取超額利潤,往往使用劣質原材料加工、制造食品,對食品安全構成*大威脅,如使用病死畜禽肉、過期產品、發霉變質原料等,前一段發生在四川省的人感染豬鏈球菌病就屬于這種情況。其他還包括非法添加非食用成分,使用甲醛泡制海產品,火鍋中添加罌粟殼,用硫磺熏制白饅頭,保健食品里添加違禁藥物,非法、超范圍、超用量使用防腐劑、色素、過氧化苯甲酰鈉等食品添加劑。而在食品生產中利用中草藥、轉基因食品等新資源;化學合成添加劑等新的食品添加劑;食品新型包裝材料;大孔樹脂吸附純化、食品輻照等新的食品加工工藝,目前研究人員對這些新工藝在食品加工中的性能還未全面了解和掌握,因此可能帶來新的食品安全問題。
????
安全問題頻發 食品業烏云籠罩
????
目前國家已制定和出臺了一系列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規,如《食品衛生法》、《食物中毒事故處理辦法》等,但還遠遠不夠,遠不能滿足新世紀、新形勢的要求,已制定和出臺的一些法律、法規也因執法不嚴而起不到應有的作用。目前我國食品安全面臨著食品數量不足、合格率不高、食品中有毒有害物質殘留量高、食物中毒事件增多并嚴重危及社會穩定,以及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規不健全,執法力度不夠等嚴峻挑戰。同時,由于資源、生態、環境問題突出,我國的食品可持續發展能力也面臨著巨大的潛在威脅。
????
近幾年來,我國發生的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呈現上升勢頭,給人民生命、財產帶來嚴重損失,去年發生的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就有:阜陽奶粉事件、龍口粉絲事件、彭州毒泡菜、廣州毒酒事件、陳化糧事件等,而今年上半年又先后發生肯德基蘇丹紅事件、雀巢奶粉碘含量超標,一度鬧得沸沸揚揚,震驚國內外,引起社會各界的強烈不滿。從1998年至2004年,我國共發生食物中毒事件1896起,中毒人數73534人,造成死亡人數1254人,相當于平均每年發生中毒事件271起,中毒10505人,死亡179人,可謂是觸目驚心。給快速發展的食品業蒙上了一層揮之不去的陰影。
????
食品業亟需轉變發展模式
????
頻發生的安全問題為快速發展的食品行業敲響了警鐘,過量使用化肥、農藥、工業污染、濫采濫伐造成的生態環境惡化,以及在食品生產加工環節過量使用添加劑、不合格原料等已經嚴重影響到食品安全,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受到嚴重威脅,食品工業的可持續發展也將無以為繼,因此,我國食品業亟需轉變發展模式,大力推廣生態農業,從源頭上為食品工業輸送清潔、無污染的原料,同時通過立法進一步規范食品生產、加工、運輸、銷售環節,建立起食品行業的全程動態監管機制,營造一個食品業的“綠色制造”環境和流程,真正使消費者吃上“放心食品”。
????
生態農業是新世紀農業發展的重要方向和主導模式之一,具有顯著的增產、增收、增效作用,生態農業在解決當前及今后一個時期我國面臨的食品數量安全、質量安全及食品可持續生態能力安全等方面將發揮重要的和不可替代的作用。由于生態農業具有綠色覆蓋率高、光能利用率高、資源轉化率高的“三高”特點,決定了其具有顯著的增產作用,因而對解決我國食品數量安全問題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推廣生態農業模式,一般可比當地的常規農業模式增產8%-12%,高的可增產15%-20%,尤其是推廣現代高效生態農業模式,其增產幅度可達25%以上。生態農業還可減少物質和人工的投入,發展生態農業,推廣生態農業技術,一方面可*大限度地減少“廢物”的排放,實現廢物減量化,另一方面可*大限度地對廢物進行再次利用、多次利用和循環利用,做到廢物不廢、資源再生,真正實現廢物資源化和無害化。發展生態農業,就是要在生產實踐中推廣應用生態種植技術、生態養殖技術、生態加工技術、生態減災技術、生態恢復技術等一整套清潔生產技術,其*終成果是生產出無公害食品、綠色食品和有機食品,而這些食品均是安全、健康的優質食品,受到國內外市場的廣泛青睞,這正是保障食品質量安全的前提要求。
????
要使生態農業健康發展,必須高度重視生態農業的示范和推廣工作,全程監控農業生產過程。生態農業的一條總的要求就是全程實行清潔生產。這就要求對整個農業生產的過程、環節進行全程監控,確保每個環節的規范化操作。一是加強對產前的管理,包括產前種子的種類、肥料的要求、農田土壤質量的保護等,均要符合生態農業和清潔生產的要求;二是加強對產中的管理,即要強化生產過程的農事操作,要求采用保護性耕作措施,少施化肥、慎用農藥,盡量減少或避免對生態環境的破壞和農產品的污染;三是加強對產后各個環節的管理,尤其是產后加工、運輸、貯藏、保嫩等各個環節,要禁止使用添加劑、防腐劑等各種制品。
????
推進建立食品行業的全程動態監管機制,健全食品衛生法律法規和標準體系,修訂相關食品衛生規章,不斷完善食品安全相關法律法規,進一步加大食品安全的監管力度,也是維護我國食品安全必不可少的環節,加大執法檢查的力度,真正做到依法辦事、違法必究、執法必嚴。同時加快完善食品污染物檢測網和食源性疾病的預警和檢測體系,初步建設中國食源性疾病的溯源、檢測和控制網絡。擴展食品污染物和疾病的檢測體系,建立食品經營企業的自身管理的安全模式,加強衛生監督體制和自身體系的建設,從而控制食品的污染,保護消費者健康,促進經濟發展總體目標的實現。
百檢網專注于為第三方檢測機構以及中小微企業搭建互聯網+檢測電商服務平臺,是一個創新模式的檢驗檢測服務網站。百檢網致力于為企業提供便捷、高效的檢測服務,簡化檢測流程,提升檢測服務效率,利用互聯網+檢測電商,為客戶提供多樣化選擇,從根本上降低檢測成本提升時間效率,打破行業壁壘,打造出行業創新的檢測平臺。
百檢能給您帶來哪些改變?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