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食品安全日益受到重視的今天,食品 包裝袋的“安全”問題卻被大多數人忽略了。日前,筆者走訪寧波各大超市菜場,發現食品包裝袋影響人體健康的“安全”隱患真不少。
包裝袋“安全”意識薄弱
昨天一早,筆者在舟孟南路一個早點攤看到,攤主熟練地將大餅油條、糯米飯團等食物裝進沒有任何標志的白色塑料袋內遞給顧客,而接過早點的一位女士沒絲毫遲疑,就津津有味地吃了起來。在海曙一家菜場,水產戶使用的塑料袋幾乎全都是黑色的,遠遠就能聞到塑料袋散發出來的怪味。一位購買了河鯽魚的大媽對這種怪味竟不以為然。在超市里,面對筆者提出的散裝大米、熟食、水果,蔬菜等食品的包裝袋是否會影響人體健康時,不少消費者表示,并沒有考慮過這個問題。“超市里提供的包裝袋應該沒什么問題吧”一位市民的想法頗具代表性。
國家15年前就有規定
事實上,我國對食品包裝袋的衛生狀況管理早在1990年就開始實施了,當時出臺的《食品用塑料制品及原材料衛生管理辦法》規定:凡加工塑料食具、容器、食品包裝材料,不得使用回收塑料;食品用塑料制品必須在明顯處印上“食品用”字樣。在此基礎上,國家認監委將對食品包裝袋“安全”提出更為嚴格的要求。認監委有關人士*近表示,包括塑料袋、飲料包裝等在內的食品包裝產品將于今年年底實行強制性產品認證管理制度,即3C認證。屆時,所有的食品包裝材料必須像家電一樣,通過國家認證才能投放市場,以確保食品安全。
醫學專家指出,食品,尤其是熟食,用低劣的塑料袋包裝以后,常常容易變質,人吃了這類變質食品后,易引起嘔吐、腹瀉等食物中毒癥狀。此外,塑料本身會釋放有害氣體,并且氣體濃度隨密封時間增加而升高,導致袋中食物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對兒童健康發育影響尤為突出。
市場難覓“安全”包裝袋
筆者在采訪中發現,寧波散裝食品包裝袋安全堪憂。在菜場、水果攤,記者看到的包裝袋幾乎是清一色的有顏色的塑料袋。據知情人士透露,這是因為不少塑料袋是用回收塑料制造的,由于回收塑料中雜質較多,廠家不得不在其中添加顏料加以掩蓋。早餐攤、熟食店往往成為非食品用塑料袋使用的“重災區”,業內人士指出,這些用于包裝食品的非食品用塑料袋,許多是各地小型企業或家庭作坊生產的,甚至有不少是再生塑料制品,利用垃圾站收揀的廢舊塑料、工業廢棄物和醫療機構丟棄的醫用塑料垃圾回收加工的。大超市、正規的早餐店里使用的散裝食品包裝袋色澤純度較高,手感潤滑,肉眼判斷基本符合食品袋的要求,但絕大多數袋子上未標明“食品用”字樣。
相關鏈接
識別食品用包裝袋小技巧
感官檢測法:無毒的塑料袋呈乳白色、半透明或無色透明,有柔韌性,手感潤滑,表面似有蠟;有毒的塑料袋顏色混濁或呈淡黃色,手感發粘。
用水檢測法:把塑料袋置于水中,并按入水底,無毒塑料袋比重小,可浮出水面,有毒塑料袋比重大,下沉。
抖動檢測法:用手抓住塑料袋一端用力抖,發出清脆聲的為無毒;聲音沉悶的為有毒。
火燒檢測法:無毒的聚乙烯塑料袋易燃,火焰呈藍色,上端黃,燃燒時像蠟燭淚一樣滴落,有石蠟味,煙少;有毒的聚氯乙烯塑料袋不易燃,離火即熄,火焰呈黃色,底部呈綠色,軟化能拉絲,有鹽酸的刺激性氣味。
百檢網專注于為第三方檢測機構以及中小微企業搭建互聯網+檢測電商服務平臺,是一個創新模式的檢驗檢測服務網站。百檢網致力于為企業提供便捷、高效的檢測服務,簡化檢測流程,提升檢測服務效率,利用互聯網+檢測電商,為客戶提供多樣化選擇,從根本上降低檢測成本提升時間效率,打破行業壁壘,打造出行業創新的檢測平臺。
百檢能給您帶來哪些改變?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相關商品
暫無相關商品